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上的意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上的意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或是做法出现,那是学生心中真实想法的呈现,有时也是其智慧的闪光,它是即时生成的,是超出教师预先设计的。这时教师如何处理?含糊其辞?下课再讨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教师如何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这都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处理得当将会打造出更有深度的课堂。

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不是灌输给学生一堆知识,而是要把孩子教育得更聪明”。郝京华教授如是说,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学生课堂上超出教师预先设计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内心困惑、敢于表达的表现,是展现课堂活力的另一契机。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设计之外的插曲:

教学内容:《白醋与小苏打混合》

学生观察了小苏打,教师也讲了实验步骤,学生将小苏打倒进装有白醋的烧杯中,并用蒸发皿盖好,这时班级学生发出惊叫声“哇!好多泡泡!”“我们的泡泡冒出来了!”气泡慢慢地消失,烧杯归于平静,要求学生坐好。

师:“小苏打倒进白醋后有什么现象?”

生:“产生了很多气泡。”

师:“这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什么?”

生:“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了二氧化碳。”

我本能地一愣,原先设计是学生说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一种气体,暂时还不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先来用实验看看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实验是将一个用铝片做成的阶梯放进一个烧杯中,铝片的两级阶梯上分别固定好蜡烛,并点燃。然后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的烧杯中的气体倒入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先是底部的蜡烛熄灭,然后是上一层的蜡烛熄灭。得出这种气体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这里我认为学生应该会猜测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这种气体,并告知学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澄清石灰水。

可学生一上来就说出了二氧化碳,使我有点措手不及。怎么办?容不得思考。我随口问一句:“你怎么知道是二氧化碳的?”学生说:“我猜的。”其他学生立刻迫不及待地举手,显然大家对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毫无疑问,都想表达如何验证。如果此时硬是把学生的手按下去,回归到我原先的教学设计,那是不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将教师的思维强加给学生,是把学生产生的问题堵回去。我立刻随机应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已经调整好思路,下面是我的课堂呈现:

师:“如何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呢?”

生1:“把这种气体收集起来倒进装有鱼的杯子里。看鱼能不能活。”

生2:“装鱼的杯子有水啊,水里有氧气,鱼还是能活一会的,不能立刻检验。”

生3:“放一只青蛙吧,青蛙死了就说明它是二氧化碳。”

生4:“你太残忍了,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它吃害虫的。”

师:“的确,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做实验不能损害人类的朋友,动物也有生命。”

师:“但是如果用青蛙做实验,它死了,就能证明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生:“是的啊,说明它不能呼吸了啊。”

师:“我们学过空气的成分,除了氧气、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气体?”

生:“氮气!”

师:“同学们学得真扎实,一点也没忘记,它占整个空气体积的78%,占了大部分,它也不能呼吸啊!”

师:“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科学上到底用什么方法呢?”(教师卖了个关子,学生睁大了眼睛,迫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方法。教师用这样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科学上一般用澄清石灰水,并且这是检验二氧化碳唯一的方式。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老师今天准备了澄清石灰水,待会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看看澄清石灰水遇到这种气体会不会变浑浊。”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动手实验。经检验这种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下面我探究的问题就是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呢?

师:“二氧化碳气体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面面相觑。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实验装置:(出示烧杯中放有两层阶梯装的铝片,每一层上固定一根蜡烛。)将蜡烛点燃,把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沿阶梯装的铝片的对面杯壁慢慢倒入。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

课后我对这节课中的意外进行了反思:

课前设计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反应。虽然课上我即时调整了教学设计,但也暴露出我课前对学情分析不够,教案设计没有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顺序,想当然地以自我为中心。教学设计应该从学生的立场看待研究的问题,脱离学生内心真正好奇的东西去完成教学任务,那就只是为教学而教学,没有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那将是没有活力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进行生命教育。当学生说到用动物做实验,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时应该肯定学生的善良,教师的肯定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行为习惯,比直接告诉学生“你要爱护动物”这样更好。生命教育在课堂的点滴中。

好在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利用了源于学生的课程资源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让课堂失去灵性,没有使“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这句话成为空话。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