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该文使用自编的开放型问卷对79位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进行了质性调查,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分析数据,从如下六个维度刻画了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1)信息技术的类型;(2)信息技术的优势;(3)教师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作用;(5)影响信息技术使用的因素;(6)信息技术使用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观念;NVivo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28-04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国数学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如,中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第9条基本理念是“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第6条基本原则是“技术原则”。这些要求也反映到了相应的数学教材中。

为了了解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念,笔者开展了一项小型的质性调查研究,试图初步探讨如下问题:教育实习前的数学师范生具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观?

一 理论框架

汤普森认为,如果教师的行为特征模式真的是教师关于学科及其教学的看法、信念和偏好的一个函数,那么任何尝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行为必须从理解教师拥有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如何与他/她们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开始。可见,要提高师范生在未来的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师范生具有的信息技术观。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将信息技术具体界定为:计算机软件(例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Geogebra、Fathom动态数据软件、Excel、PowerPoint等)、视频、因特网资源(包括小应用程序),以及图形计算器(不包括科学计算器)。本文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到的信息技术,而不包括备课过程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如Word)。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笔者的研究经验,本文提炼出如下六个维度用于刻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1)信息技术的类型;(2)信息技术的优势;(3)教师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作用;(5)影响信息技术使用的因素;(6)信息技术使用效果的评价。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对象为中国东南沿海某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级两个班的师范生。发放问卷82份,回收79份,有效问卷79份。其中男生为19人,女生为60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是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包括5个大题:(1)你在数学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训练)中使用过任何形式的信息技术吗?如果有,你能简单描述一下你使用了什么类型的信息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吗?你将信息技术用在哪些数学课题中呢?你为什么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呢?(2)你认为在信息技术整合的数学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什么样的作用?(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下列哪个隐喻最适合用来描述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为什么?(四个选项分别是:主人、仆人、伙伴、自我延伸)(4)你认为影响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有哪些?(5)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数学教师是否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了信息技术?

3、数据收集

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6月(大三下学期,即将进行教育实习)。为了保证答题时间和答题效果,笔者将所有参与调查的师范生分成两批,分别集中在30分钟内完成。

4、数据分析

与量化研究中事先给定分类目录,只要求答题者进行选择的问卷调查不同,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题目几乎全部为开放题,不能采用常见的统计软件(如SPSS)来分析结果。为了能够基于全部质性数据产生一个“扎根理论”,笔者利用了澳大利亚QSR公司开发的一个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来分析这些答卷。具体分析步骤如下:(1)首先将所有答卷上的文本手工输入Word文档,一份答卷对应一个Word文档,每个Word文档都具有统一的格式,其中5个大题的题干统一采用Word中的“标题3”格式,以便于在NVivo中进行自动编码;(2)将所有Word格式的答卷导入NVivo,并利用自动编码功能进行编码,这样只要在树节点中双击其中一个题目的题干,就能显示这个题目的所有答案;(3)逐个题目、逐行逐段进行编码,编码时经历了三轮编码,第一轮为开放编码,第二轮为主轴编码,第三轮为选择编码;(4)编码完成后,把编码和对应的描述统计数字导出到Excel表格中,并利用Word绘制出相应的图形。

三 研究结果

1、信息技术的类型

通过第一轮的开放编码,得到师范生在数学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训练)中使用过的信息技术包括10种类型。其中,排在前两位的信息技术为PowerPoint和几何画板,人数分别为69人(占87.3%)和56人(占70.9%)(注:由于一个人可能同时使用了两类信息技术,因此两个数字之和可能超过调查总人数)。在第二轮的主轴编码阶段,笔者把上述10类信息技术分成两大类,即“各科通用信息技术”和“学科专用信息技术”。其中,PowerPoint、Excel、视频、因特网资源、小应用程序和Flash归类到各科通用信息技术,因为这些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而将几何画板、Fathom、Matlab和Minitab归类到学科专用信息技术,因为它们主要用于具体(数学)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类型的层次结构见图1(图中的数字表示提到该编码的人数,下同)。

2、信息技术的优势

根据“你为什么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答题结果,笔者在开放编码阶段获得了24个编码,这些编码指明了师范生在模拟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因,实际上也表明了师范生认为的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其中,排在前两位的优势为“直观生动形象”和“促进学生理解”,人数分别为46人(占58.2%)和29人(占36.7%)。在第二轮的主轴编码阶段,分别从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四个维度对师范生提到的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编码,得到四个大类,分别是“方便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优化课堂环境”。信息技术的优势层次结构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