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进行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高效学习的保证。本文从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和教师行为的改变,自主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教材 阅读 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加工智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也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人获取知识提高修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获取、甄别、分析有用信息。只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造就适合现代竞争社会的合格公民。

一、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位于世界倒数第一,创造力居世界倒数第五?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看不到学生的批判、质疑?为什么学生提不出问题?我们到了需要理性地反思一些教学问题的时候。细想现在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问题。

问题1: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往往不待学生深入思考,甚至学生连题意都没有读懂时,就进行讲解,这样学生难有体验、思考、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问题2:教师事先将知识切碎、嚼烂,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灌输方式喂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问题3:教学过程中没有知识生成过程的展示、呈现,只是将知识结论化、规律化,即“轻过程,重结果”。

问题4:知识的梳理方式较表象化,教师常回忆性地解读几点,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而对更深层次、蕴含丰富的策略性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没有进行梳理整合、归纳总结、挖掘拓展。

这样,虽然我国中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特别是运算和推理)上具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也取得不少的成果,如上海的许多学校、山东杜郎口中学就取得不俗的成绩。

二、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与反应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动机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在学习方法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努力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主动地对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积极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优化,并能独立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自主学习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根本,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

三、教师行为的改变

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来说,还应该是顾问、参谋和引导者。同时,教师还要由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是让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四、自主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文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有积极情绪的参与,情绪影响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创建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中能多一些合作,学习会更主动、更愉悦。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数学生活化”,即教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生活化、形象化,使学生意识到生活需要数学,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活力和吸引力,使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依托教材的例题、习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地认真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具有典型性与拓展性,对它们进行联想、类比、引申、推广等研究,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做好阅读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经历和体验思维活动的过程,又通过对所读内容的独立思考,激活头脑中的相关信息来理解阅读材料,可摆脱听讲时与教师思维同步的束缚,增加了个人思维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应做好阅读指导,可列出阅读提纲,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如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新问题、展示对问题的分析思维过程与精彩解法、交流对解法的认识与思考等。课堂的展示是学生生命活力的展现,它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是自主的、激情的、自信的、成功的、快乐的,生命因表达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理顺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6.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升思维品质

反思能引发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激发探究发现、再创新的欲望。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可促使学生对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思考,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