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及未来工程师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及未来工程师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现代工程不仅仅是纯技术、纯经济层面的活动,而且是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活动,因此需要从哲学的层面对其分析,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导航。本文在分析现代工程的特点以及哲学思维的基础上,讨论未来工程师哲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工程;哲学;未来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哲学视角现代工程分析及未来工程师培养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2日

一、哲学视角的现代工程分析

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建造一个新的存在物,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工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可以说,没有工程建设所做出的贡献,现代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工程建设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引发的对水生物影响问题、水库淹没土地的损失问题、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水质污染问题,等等。这种问题有技术的、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人文的和生态的。从纯技术、纯经济的观点去看待工程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对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要我们对工程进行哲学思考,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价值观导航;需要我们从哲学视角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现代工程的特点,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程与环境、生态、社会和人文协调发展。

(一)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化的现代工程――工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工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古长城、京杭大运河、埃及金字塔……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现代化工厂建设、高层智能建筑、高速交通网络、机场、海底隧道、神州八号、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等。虽然古代已经开始有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了,但只是到了近代,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才日益增多,并成为工程活动的主体。此外,现代工程涉及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社会、信息、文化、自然、审美、伦理等多元异质因素,而且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广泛且密切的联系,并通过不同的联系方式,多重互动,形成复杂的集成系统。同时,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生态、审美等方面多种多样的需要,人们在规划、设计、建造工程中必须设定多元的价值目标。社会需求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在工程实践中的反映就是工程目标的多元化。

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元化的现代工程要求我们用系统思维、系统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工程和思考工程。系统思维主张从整个系统出发,始终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同时,也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复杂的大型工程。诸如工程干系人之间竞争与协作的关系,质量、投资与进度的互动关系,关键活动和非关键活动,工程与周边环境、工程与人的关系,等等。工程建设中许多事情关系到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考,需运用哲学的智慧去把握和处理。

(二)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的现代工程――工程创新思维。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工程的发展。如果说古代工程的典型形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造物活动,近代工程的典型形态是一种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造物活动的话,那么现代工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将创意与高科技相融合,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工程往往依赖于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进步成为现代工程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引擎,科技进步对现代工程的贡献越来越大。高科技含量、创新性强的现代工程说明现代工程不是科学技术的简单拼凑,不是复杂技术的简单移植,其灵魂必须是创新。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和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主战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活动以“可重复性”为基本特征,其社会评价规范是只承认“首创性”,而工程活动却以“唯一性”和“当时当地性”为基本特征,这就使创新思维必然成为工程活动的内在要求。

(三)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的现代工程――工程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工程作为一种造物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它不仅要在一定的自然生态范围内实施,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且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工程的建设运行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古代也有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但受制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低,工程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尚未超出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所以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还不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特别是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工程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不断下降。

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深远的现代工程要求我们拥有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生态思维就是尊重自然,承认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在工程活动中把工程作为自然生态循环的一个环节。对于习惯了的技术路线不可以采取盲目的乐观态度,在选择和开发技术时,对使用的技术的合理性必须进行生态化,尽可能使工程活动在技术环节上就注重和体现生态循环的价值。责任思维要求工程在工程受益者的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之间、环境现状和环境优化之间进行权衡,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解决工程与生态环境优化问题的出路。

二、工程师需要哲学思维

工程实践的主体是工程师,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影响着工程发展,因而未来工程师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工程特点对工程师的观察视野、知识范围、实践能力等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工程造物的哲学思辨,研究人类改变客观世界活动的哲学思维,是作为工程实践主体的工程师所必备的工程素养和哲学智慧,反映了当代工程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建构的新趋势。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多次强调:“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我们应该把对工程的认识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要提高工程师的哲学思维水平。”北美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指出:“工程师是后现代世界的未被承认的哲学家”,“全世界的工程师,要用哲学武装起来”。工程师要想从深层次上把握工程的本质内涵并真正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就需要将对工程的理解与对科学、环境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相结合,把哲学研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三、未来工程师的培养

当前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中缺乏具有一定哲学素养的工程师,在未来工程师教育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例如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就事论事、就局部论局部、缺乏认知和创新能力、忽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等,应该从哲学的高度和角度研究未来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一)打破学科壁垒,优化未来工程师知识结构,重视工程知识系统性教育。未来工程师具备厚实、广博、集成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多面手”,是现代工程特点决定的,是现代工程的基本要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即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未来工程师培养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以解决复杂的大工程问题。因此,未来工程师教育要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美学、环境等基础知识都整合进来;不能盲目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虽然许多院校采取了改革措施,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到位,在解决知识融通性的问题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学生的学习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学生没有较多自由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要避免过早实施文理分科,致使学生文化素质训练欠缺,全面素质培养不够,给大学教育带来文化局限。要继续完善专业拓宽,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主辅修、第二学位制等措施,同时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原则。

(二)重视未来工程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仅是现代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涉及未来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问题。传统工程师关注的多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更注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现代工程师更注重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艺术手法、管理手段、经济效益、环境伦理、文化价值进行整合的能力、集成创新的能力;善于在工程干系人的多种不同利益、工程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多个目标、实现目标的多条途径中做出选择。因此,在未来工程师的培养中,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教育,更要根据工程创新的特点,注重培养求异思维、整体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各相关专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开展自主集成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其能从整体和系统的高度把握现代工程,能在工程创新中促进工程各种功能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达到人类、技术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三)强化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是人类改变自然,使自然服务于人类目的的产物。与其他活动相比,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最大。如果工程与自然不和谐共处,不顺应和服从生态循环规律,自然会反过来报复人类。工程师在关心、保护和拯救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英国萨里大学的Roland Clift教授指出:“工程师不仅要会分析工程,还要对其行为承担责任。他们既是一名技术专家,更是一名社会行动者”。现代工程中,非科学技术方面的挑战是工程师要应对的主要问题。工程师必须要有在工程决策和实施阶段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伦理关怀的德行,能从以往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反思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要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规划和实施工程,使工程成为真正的绿色工程,使工程能历代受益,接收历史的考验。要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学、和谐工程等思想贯穿于未来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中。要培养未来工程师生态思维和责任思维,以及运用哲学方法进行工程建设伦理分析和工程价值判断能力,使未来工程师认识到,如果工程与社会、环境不协调,就会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能源短缺等自然生态危机。

(四)突出实践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工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工程特点,要求工程师应该具备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生态思维、责任思维等哲学思维;要求工程师应该具备工程规划与决策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多维能力。在校期间工程实践训练和工作后实践锻炼是工程师深刻领会工程哲学思想、获得和掌握相关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未来工程师培养和教育必须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源于工程实践也归于工程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目前未来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着教育与产业脱离、学校与企业脱离、教学与实践脱离、学生与实际脱离的状况。因此,必须突出实践教育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在未来工程师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拉近工程师培养教育与工程的距离,培养和训练未来工程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大量重大工程投入建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工程时代。工程建设的关键在教育、在人才,未来工程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现代工程的发展,以及呈现的新特点,要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关注,要求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生态思维、责任思维等哲学思维武装未来工程师,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现代工程活动及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作用机制,为未来工程实践导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陆佑楣.水坝工程的社会责任[J].中国三峡建设,2005.5.

[2]李永胜.现代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哲学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徐匡迪.徐匡迪谈工程与哲学的关系[J].岩土工程界,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