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8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8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8水平的影响疗效观察。 方法 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1次/d,连用6个月。 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P < 0.05);同时两组血清MMP-1、3、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更显著(P < 0.05),观察组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5,P < 0.01),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脂及血清MMP-1、3、8水平相关。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瑞舒伐他汀;基质金属蛋白酶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049-03

目前公认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引起纤维帽破裂发生血栓和动脉闭塞[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尤其是MMP-1、3、8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关键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效果及安全性[3],但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MP水平的调节作用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MMP-1、3、8水平的调节作用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的标准[4]。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②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③治疗前4周有创伤、手术史。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7~89岁,平均(62.4±7.1)岁。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年龄构成、性别分布和血脂水平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降血脂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mg×7片,批号100325)10 mg,1次/d,连用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调节血脂及抗感染的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脂和血清MMP-1、3、8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水平测定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1.3.2 血清MMP-1、3、8水平的测定 取晨起平卧状态下空腹肘正中静脉血3~5 mL,以2 5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取血清,置-7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MP-1、3、8水平,试剂盒由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3 临床疗效评估[5] 显效:同劳累程度下心绞痛症状不发作或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比前减少>80%;有效:同劳累程度下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比前减少50%~80%;无效:同劳累程度下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比前均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比前明显上升(t = 2.27、2.24、2.15、2.14,P < 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MMP-1、3、8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MMP-1、3、8水平比前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t = 2.39、2.30、2.27,P < 0.05或观察组治疗前后t = 3.32、3.04、2.87,P

2.3 两组治疗6个月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6个月,观察组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5,P < 0.01)。见表3。

2.4 药物安全性分析

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损害。

3讨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含有大量活化的MMP,而MMP为一组锌或钙离子依赖的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的关键蛋白酶,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加速其破裂[6,7]。MMP-1、3、8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和较活跃的MMP,主要由斑块内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可降解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细胞外基质的各型胶原及明胶蛋白,导致斑块纤维帽变薄,使斑块从稳定型逐渐向不稳定型发展进而趋于破裂,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促进因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8,9]。赵强等[2]研究发现血清 MMP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判断指标,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因此,通过药物抑制MMP水平的异常表达,可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使斑块稳定性增强,达到预防和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10,11]。

国际大规模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结构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调脂以外的作用,近年来其非调脂作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2]。瑞舒伐他汀是新型的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降低TC、LDL-C和TG和升高HDL-C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及心血管保护作用[3]。韩瑞芹等[13]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能安全有效地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比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比前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能通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肌微循环。研究还发现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1、3、8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降低血清MMP-1、3、8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强斑块的稳定性。研究还发现治疗6个月,观察组控制心绞痛发作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表明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减少硝酸甘油消耗量。

总之,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肌微循环以及降低血清MMP-1、3、8水平,增强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Andrie RP,Bauriedel G,Braun P,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 and tissue factor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lesions correlation with serum C-reactive protein,angioscopic findings,and modification by statins[J]. Atherosclerosis,2009,202(1):135-143.

[2] 李彬,朱锐,何家富.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变化的临床意义[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11):818-820.

[3] 刘继烈.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774-775.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5]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71-1477.

[6] 陈线茹,豆志伟,郭艺芳.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314-317.

[7] Luan Z,Chase AJ,Newby AC,et al. Statins inhibit secretion of metal loproteinase-1,-2,-3 and -9 from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macrophage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3,23(5):769-775.

[8] 张兆志,孟晓萍. 生化标志物MMPs、HSP27OX-LDL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32-235.

[9] Naghavi M,Libby P,Falk E,et al. 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 Ⅰ[J]. Circulation,2003,108(14):1664-1672.

[10] Ye H,Cai PC,Zhou Q,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1 suppresses the up-regul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by lung fibroblasts in response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α[J]. Wound Repair Regen,2011,19(3):392-399.

[11] Xue M,Yong VW.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Neurol Res,2010,30(8):775-782.

[12] Peason TA,Mensah GA,Alexander RW,et al.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2003,107(3):499-511.

[13] 韩瑞芹,秦纲.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2):1419-1420.

(收稿日期: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