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伤性脑外积液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伤性脑外积液的临床分析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对28例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治愈率为92.9%,脑组织复位满意率为75.0%,64.3%的患者治疗后4周-4个月内积液基本消失。结论 对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时停止脱水剂的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非常重要,效果也是显著的。

【关键词】 创伤;脑外积液;手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28-01

创伤性脑外积液(TECFA)又称颅脑损伤后延迟性硬膜下积液、外伤性硬膜下水瘤、脑表液体积聚和外部性脑积水,是指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异常积聚在蛛网膜下隙和(或)硬膜下腔,少数可有被膜形成[1-2]。目前对于创伤性脑外积液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当前各种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文对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28例脑外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28例脑外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月-68岁之间,平均(32.5±11.3)岁。男24例,女4例。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其中,恶心、呕吐、头痛的患者15例,发热的患者23例,前囟隆起患者9例,肢体瘫痪患者4例,抽搐患者17例,昏迷患者18例,有5例患者出现脑疝,3例患者失明。

1.3 积液量及部位 积液量在60-180ml之间,平均为(130±45)ml。100ml以下者9例,100 ml以上者19例。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10例,双侧18例。从发生部位看,发生在额颞顶部者18例,发生在额部者5例,发生在额颞部者3例,发生在额顶部者2例。

1.4 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均进行头颅CT检查,单侧硬膜下腔有弧形或半月形的低密度影像;双侧硬膜下腔表现为倒“山峰”状低密度影或不对称的弧形低密度影。5例患者的CT值为7-29HU,伴有轻中度的脑萎缩。3例患者在进行头颅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T2相均表现为高信号,T1相2例为高信号,1例为低信号。

1.5 手术方式 患者入院第一时间给予脱水和颅脑损伤的对症治疗。一旦确诊为创伤性脑外积液则立即停用脱水剂,配合腰穿放液。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患者行脑外积液-腹腔分流术,7例患者行钻孔外引流术,3例患者行囟门穿刺闭式外引流术,3例患者行囟门穿刺抽液。

1.6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4周-4个月积液消失情况、脑组织复位情况和手术治疗效果。

2 结 果

28例患者中,26例治愈,治愈率为92.9%,其中原发伤导致的单纯性脑外积液患者预后效果更好。18例(64.3%)患者在治疗后4周-4个月内积液基本消失,5例患者治疗后4周-4个月内积液明显减少,3例症状轻微、积液量少的患者术后4个月内积液量减少程度不明显。2例(7.1%)患者术后继发感染死亡,均死于脑萎缩后遗症。21例患者脑组织复位情况满意,复位满意率为75.0%。

3 讨 论

创伤性脑外积液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当前对其命名和治疗方法也不统一[3]。我们认为创伤性脑外积液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液体积聚期和水瘤形成期两个阶段。外伤性脑外积液的形成与脱水剂使用不恰当导致颅内压平衡失调有关。若发现脑外伤患者伴有脑外积液应立即停止使用脱水剂,应用扩血管、改善脑微循环、补充神经营养的药物治疗[4]。本文28例患者均符合创伤性脑外积液的手术指征,故对其均行手术治疗。通常,若头颅CT发现患者积液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则提示蛛网膜裂口瓣膜的作用持续存在;若CT值变高,或MRI的T1和T2显示高信号,则提示积液蛋白含量较高,或逐渐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对于患者表现为以上两种症状中的一种的,便认为满足手术指征,应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

本例中,多数患者行脑外积液-腹腔分流术,另有患者行钻孔外引流术、囟门穿刺闭式外引流术和囟门穿刺抽液治疗。对患者治疗4周-4个月时的积液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4.3%的患者积液基本消失。患者治愈率较高,达92.9%。患者脑组织复位满意率达75.0%。可见,对创伤性脑外积液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时停止脱水剂的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非常重要,效果也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 左毅,李宝明,周小卫,等.局部钛网切除术治疗颅骨缺损修补术后钛网外露10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2] 苑凤琴.1例未抽胸水肺癌晚期患者药物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3] 阿合买提卡力,贾俊奇,阿尔新,等.肝包虫破入胆道的新术式123例临床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4] 陈乔坤.3种术式对肝包虫疗效的临床效果对比与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