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职院校综合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文章深入剖析了校企合作环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并提出了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在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导向之下,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建设的过程中来,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等为核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者不同的资源环境,采用学校课堂教学与学生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适合相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校企合作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职院校综合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研究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1.“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签订定向的委托培养协议,由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和提出的要求进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协议企业定向就业的一种委托培养模式。该模式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来及时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和制定培养方案,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学校要经常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市场对学生的最新要求,同时还可每年都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从而及时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相关修订。该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并且为用人单位储备了丰富的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解决了企业目前“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

2.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就业单位之间,根据协议采取工作、学习交互轮换的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实施上大致有如下两种:①工读轮换制:工读轮换制是指按照年级和专业,把学校的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外一部分则根据协议去就业单位全日制工作或者进行培训,这两部分学生按学期或学年进行轮换;②工余上课制:工余上课制是指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时,是全天候工作的,是顶岗工作的,除去工作时间之外,学生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把工作与课本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企业进驻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把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相关生产线、工作场地建在大学校园内,学生在校内“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知识学习和企业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用人单位工作场地紧张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高职院校实训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真正做到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4.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不应当局限于在教室上课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

(1)创新实习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都是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工作之后再进行相关岗位的工作培训,我们可以反过来进行,在学校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锻炼。

(2)选派相关专业老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顶岗工作。通过选派学校老师到企业工作,可以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要,进一步熟悉企业的工作和生产流程,提高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前来授课。

(3)在课程教学上,将校内实训课程与企业工作要求进行紧密接轨,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出适合学生实训的相应教材,并且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校内开设各种实训、培训课程。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对定向协议班级的学生进行实训、培训之外,还可以同时根据协议要求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理论授课,做到双方教师互兼互聘,互相挂职。

5.课程体系动态开发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来综合设置各门专业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要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当前企业的各项需求。

(2)课程计划的内容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

(3)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加强核心职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6.“创业实践”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成立大学生校内创业园或创业街,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相应地选择并且积极申报模拟实践创业。接着学院可以通过审核、选拔的形式挑出优秀学生,为这些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和指导。此外,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一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前来学院实地讲座,对学生创业进行辅导,交流经验,使学生在创业中少走弯路,总结经验,真正地实现校园内的自主创业活动。通过这样的形式为学生真正走向社会之后的创业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这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7.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将要毕业的时候,由于大部分主要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学习完毕,根据高职院校和相关单位之间的就业顶岗实习协议,高职院校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提前走上工作岗位,在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且直接接受就业单位的相关业绩考核和绩效评价。这种模式一般要求在学生顶岗挂职之前进行三项能力训练:第一项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专项能力培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管理能力等;第二项是培养学生工作前的综合实务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提供相应的企业仿真场景,进行真实的企业模拟仿真综合实训;第三项则需要培养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工作能力,这就需要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通过这样三个项目与阶段的学习,则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毕业即就业。该模式要求就业单位将在企业挂职顶岗的学生与企业员工同等对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

8.对口就业+创新就业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方针,毕业生能否实现高品质的对口就业已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直接为就业服务。这是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功能,也是职业教育存在的理由。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指导来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使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

1.用校企合作协议来约束管理

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订相关合同,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和分工实施。在协议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当对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最终的绩效考核工作。

2.用评价-反馈制度来约束校企合作执行情况

用人单位根据协议,可以将对学生的各项评价及考核结果反馈给学校,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协商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用人单位要共同研制出对毕业生、相关专业人才评价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确定对毕业生评价的考核结果和效果,真正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挂职工作方面的约束。

3.校企双方共同成立项目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就业单位应当共同成立由学校教师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相应的“教学、就业指导与管理”机构,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执行和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是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各种项目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和改进,代表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协调、合同审核工作等。

4.校企合作双方形成投入保障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体制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并且根据校企合作实际需要和协议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确保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从形式上和资金上保证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方面顺利实施。当然,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帮助改善办学环境,优化办学资源,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5.建立学校与企业双方互惠互利、深度合作的机制

这就要落实以下三点:①高职院校以企业工作岗位为向导,树立起为市场工作服务的思想,提高双向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做到主动积极地为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培训、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单位量身定做”专业人才;②用人单位方面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理论知识优势,将高职院校拉入到相关技术或专业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与改造工作中来。③高职院校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以各种项目形式来开展校企合作。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人才强国”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使命,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大力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工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为用人单位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徐 莹.高职校企合作浅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郑祎峰,马晓音. 校企合作机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

[3]赵琳娜.中职教师挂职锻炼初探[J].西北职教,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