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新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新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陆开放,不仅仅是经济

(主持人语)

这又是一次全新的机遇。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这一新机遇之于今天的重庆,不逊于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可以这样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目前重庆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但不论是有关部门正在拟定的方案,还是基层正在进行的探索,更多的是眼睛向内,根据重庆目前的资源和财力物力人力甚至能力,来统筹,来改革,来试验。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为何不眼睛向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统筹城乡,来改革试验呢?商务部与重庆市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通过部市合作,共同推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给重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我们既要充分依托部市合作的新机制,用足用活《备忘录》框定的各种优惠政策,更要以此为契机,推动重庆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在全面开放的前提下,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因此,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不仅仅是经济职能部门的事情。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问题,当前应该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改革试验,包括改革制约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试验探索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开放,既为改革试验提供动力,搭建平台,又为改革试验描绘新的蓝图。两者的有机融合,就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在开放中改革,在改革中开放。

因此,内陆开放,不仅仅是经济。

希望本刊的这一组文章,能够抛砖引玉,启发读者。让我们牢牢抓住重庆的这一新机遇――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

重庆大开放的新契机

――深入解读商务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

■ 王济光

商务部与重庆所共同推进建设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绝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所奉行的外向型经济,也不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外需型经济,而是从内陆实际情况出发,以强调发展内需为重点,通过积极寻求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突破空间地域限制,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2007年10月13日,正值十七大召开前夕,商务部与重庆市签署《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这是商务部在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方面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举措,也是重庆市寻求通过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来破解城乡统筹难题的新探索。因此,全方位推进《备忘录》所确定的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内地开放、促进城乡统筹、提高重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着力点。要把《备忘录》变成行动指南,首先必须“吃透”《备忘录》的全部内容。就内容而言,《备忘录》在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对推进重庆的全面开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重庆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一次新契机。

■ 《备忘录》的背景与思路

从背景看,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西部地区已具备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外部竞争能力,同时,在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日渐拉大的趋势下,如何推动内陆地区加快探索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

对于直辖已经10年的重庆来说,如何加快把重庆建成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必须明确“加快”、“率先”的动力来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必须把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标,必须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意义上,重庆已具备了在内陆地区先行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各种条件。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世人瞩目,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中区域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城乡矛盾日渐突出。在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新时期,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是优化开放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让中西部8亿人民分享开放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商务部与重庆共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双方的政策资源,吸引和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先进生产力和体制机制,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

从思路看,商务部与重庆所共同推进建设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绝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海地区所奉行的外向型经济,也不是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外需型经济,而是从内陆实际情况出发,以强调发展内需为重点,通过积极寻求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突破空间地域限制,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开放型经济。重庆与商务部展开的这一合作,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在突出统筹的前提下,设立相应的合作范围和支持内容。

《备忘录》在思路上的最大创新,就在于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从全面统筹出发,思考和设计部市合作的方式与领域。在贸易方式上,统筹出口和进口。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外部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和智力。在贸易类型上,统筹出口和内销。在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在开放形式上,统筹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部市合作的领域和探索方向。

以开放为内容的部市合作机制的建立,既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也是内陆地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有益探索,其模式将会对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示范意义。

■ 《备忘录》的五大创新:制度、体制、机制、方式、平台

在某种意义上,以《备忘录》为载体的部市合作机制,是继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特区、90年代的上海浦东新区和刚刚起步的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次对外开放试验。其间的区别只在于:部市合作机制下的对外开放试验,是以内陆地区为主体的开放试验,是国家与地方之间纵横结合的互动式开放试验。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合作具有明显的创新意义。

制度创新。部市合作别强调,为配合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资经营。这不仅是我国外资政策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针对重庆市老企业较多、历史包袱重的情况,允许重庆参照使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企业改造和改组,从而在制度层面拓展了重庆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空间。

体制创新。为加快重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步伐,提高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效率,商务部对列入重点的鼓励类外资项目,在全国各省级审批权限为1亿美元的情况下,将重庆自行审批权限扩大到2亿美元;为推动加工贸易向重庆的梯度转移,将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审批权下放重庆;为使重庆能够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开发区功能的完善,允许重庆整合国家级开发区和北部新区,从而扩大了重庆市开发区政策的使用范围。

机制创新。支持重庆与长江沿岸城市建立协作机制,以加强相互间的产业配套;支持重庆率先制定并颁布服务外包地方性法规,建立有利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市场环境;建立商务系统对口支持三峡库区工作会议联系机制,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国内合作;建立经常性的部市工作联系机制,以推进具体项目的落实。

方式创新。为助推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确保重庆能够在内陆乃至全国先行一步,商务部在支持方式上加大了对相关领域基地建设支持力度,包括:支持设立科技兴贸(医药)创新基地、设立西部地区首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基地、认定重庆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支持建设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支持建设万亩桑蚕养殖基地、建立桑蚕研究成果转化试验区、将重庆作为“当地通关、口岸放行”改革试点城市、支持建立“内陆保税物流园区”等等。

平台创新。建设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注意平台建设,强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部市合作机制下的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支持建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重庆与中央及沿海大型工程承包和劳务公司之间的合作、支持重庆的出口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构建重庆与周边省市商品流通网络和交易平台、联合打造“渝洽会”,在突出招商引资和全球采购的同时,丰富进口促进功能和“走出去”功能。

■ 《备忘录》的三大“干货”:项目支撑、资金支持、人力支援

商务部与重庆市之间部市合作机制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共同建设对外开放先行试验区的战略意图,但这种试验又绝对不同于现行的各类试验区,不是以往那些纯而又纯的地方性“自费改革”,而是融合了国家政策、资金和项目在内的“虚实结合”的系统支援。

具体的项目支撑。为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商务部将牵头支持重庆与沿海省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加工贸易向重庆梯度转移,有针对性地解决库区移民就业。帮助重庆开展劳务培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帮助重庆促成国际大型果蔬生产商来渝投资,利用库区无冻害、无检疫病害的良好自然环境,打造有国际影响的高品质水果出口品牌。协调大型连销超市等零售企业和重点农产品批发企业采购重庆特别是三峡库区农产品。通过帮助加强出口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扩大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大对重庆“万村千乡”试点企业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三峡库区配送难、配送远的问题。推动重庆优势企业承担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对外援助项目。支持重庆企业在韩国建立“韩中工业园”。

明确的资金支持。商务部在《备忘录》中已经承诺,将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主要包括:继续安排西部外贸发展基金;加大国家级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支持力度;政策性贷款向重庆倾斜;在进口贴息、进口信贷、国别补贴、科技兴贸资金项目评审等方面优先支持重庆自主创新;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重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给予信贷资金支持;运用各类资金支持重庆物流体系和农村市场建设;加大对重庆服务业发展和开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有力的人力支援。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外向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商务部在《备忘录》中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的人才培训,同时,还会将内陆开放的干部业务培训纳入“人才强商”工程加以支持。总体来看,《备忘录》签署之后,作为集各类政策与先行先试权于一身的内陆直辖市,重庆具备了通过扩大开放来实现跨越式突破的条件和优势,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加深理解,团结奋进,把握机遇,把条件和优势变成必然和优势。?笊

(作者系重庆市外经贸委副主任)

・链接・

商务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要点

1.在开放中振兴重庆制造业。

2.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根据内陆特点积极承接劳动量密集产业转移。

4.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5.促进三峡库区拓展就业渠道。

6.促进重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7.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

8.努力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

9.加快茧丝绸业发展。

10.提高进出口产品的流通效率。

11.建立区域性物流网络。

12.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工程的覆盖面。

13. 办好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发挥会展业的辐射功能。

14.加大对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15.国际无偿援助适当向重庆倾斜,优先支持农民工、环保、职业安全、妇女权益等项目。

16.建立对口联系制度。部市领导定期会晤,研究共建的重大问题。

17.加强干部挂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