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改善会计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措施

1.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目标定位不明确。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应该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但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目标在确定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和对财务信息的规定上均定位不够全面。一方面,事业单位对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限定过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提供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

1.2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企业相差很大,而且由于不同类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的不同,各事业单位所用的科目设置也千差万别。科目设置混乱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规范的科目设置,使得账务混乱不清,不能全面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1.3会计归属不确定。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是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问题。我国事业单位按资金管理方式划分有财政全额拨款制、差额拨款制和自收自支制三种形式。财政全额拨款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基本上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然而差额拨款制和自收自支制这两种事业单位的会计,有的归属于预算会计,有的归属企业会计。即使同一事业单位会计,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职业习惯不同,选择的会计归属也不同,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不确定,不利于会计使用者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评价,影响了事业单位间的可比性。

1.4会计报表体系存在缺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它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分析。另外,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特别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致使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不能了解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情况。

1.5固定资产的制度规定存在缺陷。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同时核算,导致在资产负债表上存在虚增资产及净资产的问题。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基金并未随着其价值的转移或消耗而作增减变化,不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也无法为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依据。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措施

2.1增强会计目标的界定。我国对会计目标的认识深受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影响,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会计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又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既要看到会计技术性的一面,又要认识到会计的社会性。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应设定为“如实反映”。所谓“如实反映”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事项和情况的经济实质。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情况的信息,那么这将不仅有助于预测事业单位未来现金流的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进而有助于决策,而且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利益相关者监督决策需要如实反映事业单位情况的会计信息。此外,如实反映的会计信息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能充分发挥好会计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性、协调各方利益方面的职能。

2.2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除一些带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部分事业单位被保留,大部分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应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深化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具体说,对于继续需要依靠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而言,可继续使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断使其完善;而对于进一步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来说,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一些核算原则和处理方法将不再适用,代替它们的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些一般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深化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重大举措,从以国家财政为主体的会计改革体制,转变为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会计管理体制,使事业单位成为会计核算的主体,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

2.3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不同的资金管理方式,导致采取不同的会计体系,使得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比较,而且使得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的选择自由度过大,进而侵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了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首要问题是明确事业单位的归属问题,具体适用于企业会计体系还是预算会计体系。只有明确了其归属问题,再按照相应的会计体系进行核算,才能真实和完整地体现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信息。

2.4变革会计报表形式。对于会计报表存在的缺陷可以进行如不弥补:首先,去掉此表中的收入、支出两大类,使之只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账户,这样就不存在时点报表包含时期内容的情况。其次,在资产类中增加“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科目。这样,当发生“结转自筹基建”业务时,借:“结转自筹基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固定基金”;在竣工结算后,全额冲回以上在建工程,同时按实际竣工值增加固定资产值。这样就可以保持报表总资产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最后,在收入、支出报表中增加“事业结余”、“上年事业结余”及“累计事业结余”栏,使之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事业结余”相对应。

2.5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突出中国特色。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将来必会有相当多的非营利性组织特别是事业单位进入国际领域,寻求国际市场,如国外共同出资组建、合作经营、发展国际会员,在海外主办展览、会议或培训,与国外非营利组织推广共同的政策,或为共同的目标进行研究,等等,甚至变成一个国际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的国际化一定会带来其会计的国际化,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可以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完善。同时,我国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制定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除了要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成熟的会计准则,还要综合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我国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会计目标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调控管理的需要。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应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相互协调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共德.推进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刻不容缓[J].中国总会计师,2005,(23).

[2]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

[3]汪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5,(9).

[4]李定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美比较[J].商业时代评论,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