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关联理论角度阐释英语言语幽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关联理论角度阐释英语言语幽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运用法国学者斯珀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的关联理论研究英语言语幽默的产生及其特点。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通常,发话者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总是倾向于使用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使受话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建立双边信息的最佳关联,继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但发话者为了达到幽默的交际效果,便会打破这一常规,故意在表达形式中引入不相关信息,间离了表达形式与当前会话语境的相关性,给受话者一种瞬间的突兀和不协调感。受话者意识到不相关信息后,在可供选择的语境信息中逐步锁定与当前语境信息最佳相关的话语意图,继而顿悟出突兀感中包含着的幽默信息。

关键词:言语幽默 最佳关联 语境效果 交际意图 认知语境

一、引言

幽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形成的,与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联系。英语幽默与英语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有关。英语幽默千变万化,五花八门,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产生有没有规律呢?笔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英语会话幽默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幽默的定义及其功能分析

2.1幽默的定义

幽默是一个有多种意义的概念,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文化等等。从广义上讲,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能引人发笑或使人感到有趣的东西就叫做幽默,如某些话语、动作、面部表情等。但由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主要是依赖言语进行的,所以幽默多产生于话语中(徐,2003:16)。正因为如此,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语言的具体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为进行加工处理而付出的努力就越少。本文试以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来解释幽默的致笑机理,以求探索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会话幽默的基本规律。

2.2会话幽默的功能分析

Raskin(1985)认为幽默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达到其语言效果的:1)在不协调的思想间产生对比;2)产生一种优越感;3)对紧张的缓释或用来对付复杂的听众或环境。其中第一点涉及到幽默的产生,第二点和第三点谈及幽默的功能。会话幽默中的言语行为在表面上的娱乐功能以外都潜藏着一定的实用功能和意图。由于会话都发生在两人或数人之间,所以会话也往往是以处理会话者之间的关系为导向的。会话幽默可以用来化解矛盾,应付尴尬局面,说服劝诫,语言角力,讽刺自负者等。另外一种常见的幽默是由于交流的一方对事件的背景或话语理解产生有意无意的滑稽可笑的错误,这种由现实交流所产生的幽默是纯娱乐性的(Raskin,1985)。

三、关联理论及其对言语幽默的解释

3.1关联理论的重要原则

1986年,Sperber和Wilson出版了他们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创立了关联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活动的本质是认知活动。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概述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关联原则。认为言语交际中话语理解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话语的关联性。

关联性就是产生语境效果的新信息与已有信息(即语境)的关系。语境效果就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何兆雄,1999:192)。在交际中,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旧信息)之间有三种关系会产生语境效果,使话语具有关联性:

第一,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暗示(contextual implication);

第二,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假设;

第三,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相互矛盾,并排除现有语境假设。

(Sperber & Wilson,2001:114)

关联理论以关联性的定义和两条原则作为基础,这两条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交际原则,每个话语(或交际的其他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冉永平,2001:20)。

3.2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的解释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通常,发话者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总是倾向于使用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使受话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建立双边信息的最佳关联,继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但发话者为了达到幽默的交际效果,便会打破这一常规,故意在表达形式中引入不相关信息,间离了表达形式与当前会话语境的相关性,给受话者一种瞬间的突兀和不协调感。受话者意识到不相关信息后,在可供选择的语境信息中逐步锁定与当前语境信息最佳相关的话语意图,继而顿悟出突兀感中包含着的幽默信息。

Ex.1

About two weeks before our fifth anniversary,my husband asked me what I would like for a gift.I told him I wanted something impractical and romantic.On our anniversary eve,he presented me with a lovely gold bracelet.

“A word of four letters made me buy it.”he said.

“Oh,how sweet!”I whispered,“L-O-V-E?”

“No,”he replied,“S-A-L-E.”

在他们结婚五周年庆的前夕,丈夫体贴地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然后按照妻子的意思买回来了一只漂亮的金手镯。因此,当丈夫告诉妻子是一个四个字母的单词让他买下了这个手镯时,根据妻子和读者的语境假设,具有最大关联的单词是“L-O-V-E”,因为丈夫显然是深爱妻子的,他买手镯正是要让妻子高兴并表达对妻子的爱,所以根据已有语境假设,回答“L-O-V-E”可以让读者花最小的加工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丈夫的回答是“S-A-L-E.”,而不是“L-O-V-E”。丈夫的回答符合最佳关联理论原则,因为修改后的最佳关联原则认为:最佳关联话语是“与说话人的能力及偏爱相一致,是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也就是说所谓的“最大关联”是以说话人为取向的,而不是以听话人为取向,例句中丈夫根据自己的偏爱给出了自己的应答,给读者一种瞬间的突兀和不协调感,正是这种瞬间的突兀和不协调感带来了幽默效果。

3.2.1识别交际意图产生幽默效果

按照关联理论对交际的定义,交际的本质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交际的过程就是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改变(何兆雄,1999)。而整个交际的进行就是人们依据认知语境对对方交际意图所作的推理。Sperber和Wilson认为,言语交际包括两个过程:a.编码――解码;b.明示――推理。解码属于推理过程,是推理的开始。解码所提供的语义表征为推理提供假设的源泉和证据。即关联理论区分话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在言语交际中,语义层面由编码――解码负责,而交际意图层面则是由推理来负责的(严世清,1997)。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即为对言语意义的理解。而在幽默话语中,听者最终被言者的“幽默”引发至笑,产生幽默的感觉,即是对言者想引听者发笑这一交际意图的最终识别。而且,当然这一交际意图是言者通过话语的暗含意义间接实现的。

Ex.2

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an,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Beer!”

(Xu & Wang,2002)

例句中教授大声叫到“Gentleman,Order!”,通过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教授的交际意图是让学生保持秩序。而“Order”在语义层面上还可以理解为点餐,因而学生故意歪曲理解教授的交际意图为要他们点餐,并回答“Beer”以此来缓和气氛,使教授转怒为笑。教授和读者通过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过程,最终识别学生的交际意图,幽默效果就产生了。

3.2.2用最佳关联原则解释幽默效果

最佳关联原则认为:最佳关联话语是“与说话人的能力及偏爱相一致,是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也就是说所谓的“最大关联”是以说话人为取向的,而不是以听话人为取向。“听话人理解话语的主要目的是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解释”(冉永平,2001:22)。在交际过程中,言者发出某一话语后,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听者的反应已有某种期待。对言者来讲,当时的情景和他的认知语境使言者与其期待中的话语形成一个图式。于是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当听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具关联的应答时,而且当这一应答与言者关联期待中的应答不符时,幽默效果产生了。

Ex.3

The farmer whose pig was killed by an automobile was raving mad.

“Don’t worry,”said the motorist,trying to pacify the bereaved owner,“I’ll replace your pig.”

“You can’t,”growled the farmer,“you aren’t fat enough.”

(Zhang,2000:197)

例句中司机撞死了农民的猪,司机保证会赔偿农民一头猪来安慰生气的农民。此时,无论司机还是读者根据通常情况对于农民的应答有预期:或者同意司机的赔偿请求,或者提出其他的赔偿要求。而农民的回答却是:你不能够代替我的猪,你不够肥。农民错误地理解了司机的话语意思,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具关联的应答。而这一应答与司机的预期应答大相径庭,幽默效果就产生了。

Ex.4

A man who was involved in a serious motorcycle accident was unable to speak when he first regained consciousness.Wishing to know how long he had been unconscious,he took a piece of paper and a pencil from the bed-stand and,after writing “Date” on it,gave it to his nurse.She handed it back to him after she had written the word “Married” on it.

(Zhang,2000:64)

在例句中,单词“Date”有两层意思:一是日期;二是约会。男人在纸上写上“Date”的意思是问护士当天的日期。而护士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假设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男人想和她约会,所以她告诉这个男人自己已婚。这就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表面上的“不关联”现象。在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不尽相同,对说话人来说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对听话人来说并不一定也是具有最大关联的。根据修改后的最佳关联原则:具备最佳关联性的话语与“说话人的能力及偏爱相一致,是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在这一例中,两人的话语都符合这一原则。即两人的话语对于各自的认知语境来说都具有最佳关联性。但对男人来说,护士的反应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不是最相关的。正是这一“不相关”使得读者识别了护士的交际意图,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在交际中这种“不协调性”或说“矛盾”表现为话语的一种表面上的“不关联”。按照关联理论,“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本身都具备最佳的关联性”。因此,任何交际都是关联的,不存在不关联的交际。所谓的“不关联”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关联”的表面现象出现呢?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最大关联”是以说话人为取向的,而不是以听话人为取向。所以,在交际进行中。当交际双方根据各自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假设时,由于双方语境的不同而推导出的不同的“最佳关联话语”,就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表面上的“不关联”现象。而幽默话语正产生于这样一种表面的不关联。当说话双方“各行其是”,各自从“自己的能力和偏爱”出发说着对自己来说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时,这种表面上的不关联就出现了。它源于话语与关联期待的“不协调”。正是这种不协调使人们产生想笑的感觉,于是幽默产生了。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的理解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用关联理论阐释幽默是非常适宜和有效的。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理解话语的主要目的是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解释,理解幽默的目的是识别言者意欲传递的交际意图,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解释。可以说,幽默的传递和理解过程就是一个寻找关联链和最佳关联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Raskin,Victor.Semantic Mechanism of Humor.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5.

[2]Sperber,Dan.& Wilson,Dei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86.

[3]Sperber,Dan.& Wilson,Deidre.On Verbal Irony.In Lingua,Vol.87.Amsterdam:Elsevier,1992.

[4]Sperber,Dan.& Wilson,Dei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5.

[5]Sperber,Dan.& Wilson,Deidre.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Wilson,Deidre.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In B.Gillian(Ed.),Langauge and Understand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7]Wilson,Deidre.Preface.In HeZiran & RanYongping(Eds.),Pragmatics and Cognition:Relevance Theory.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9]何自然.推理和关联.外语教学,1997,4:1-10.

[10]徐立新.幽默语篇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11]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2]严世清.关联理论与交际.山东外语教学,1997,1.

[13]徐庆利,王福祥.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的诠释力.外语教学,2002,5:22-27.

[14]张伯香.英语幽默赏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5]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现代外语,1999,3:27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