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北石首跳三鼓的演唱艺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北石首跳三鼓的演唱艺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风俗歌,指有特定民间风俗背景的民歌,是我国民歌中富有特色和颇具影响的一类。湖北石首地区的跳三鼓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旋律有的起伏高昂、有的平稳幽雅,曲调委婉,缠绵动听。其节奏自由、舒展,再加上锣鼓、鞭炮的渲染,更显得欢快、热闹,气氛热烈。文章从民族音乐学和声乐艺术的角度,对这一民歌体裁演唱特点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归纳、整理石首地区跳三鼓的演唱方法。同时,将田野工作与声乐教学结合,歌唱理论与演唱艺术实践结合,探寻民族唱法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普遍原则,以期对石首跳三鼓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为民族声乐的演唱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石首地区 跳三鼓 唱法

风俗歌是指由传统习惯支配,在相沿积久的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并直接反映该风俗活动基本内容和特征的一类民歌,又称风习歌、习俗歌。这种有特定民间风俗背景的民歌,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普遍存在,许多风俗歌甚至广为流传,极具影响。我国的风俗歌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季节性风俗歌。这类风俗歌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春节贺年时传唱的过年调、赞狮、赞龙、送春牛;谢土地神和敬财神时传唱的谢土地、送财神;端午节祭祀时传唱的端鼓腔、端午歌,等等。

第二类为非季节性风俗歌。这类风俗歌不受季节、时令限定,在婚嫁、丧葬、祭祀、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的民歌。如婚嫁歌、丧歌、祭祖歌、酒歌、茶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及多声部重唱与合唱。

跳丧鼓是荆楚众多风俗歌中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所谓跳丧鼓,是一种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悼念故人、慰藉生者的民间丧俗歌舞形式。打丧鼓、唱丧歌,用亦歌亦舞的方式悼念死者,是楚人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习俗,世代承袭,保持着浓厚的楚人遗风。屈原《楚辞》中的《国殇》就被认为可能是一首丧鼓歌。石首跳三鼓是湖北荆楚民间音乐中极富特色和颇具影响的一种丧俗民歌。传统民歌的演唱艺术又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构成,各民族传统民歌的演唱,从发声技巧到艺术表现都极具个性。石首跳三鼓重演唱,唱时要求中气足,口打开,字词清,音纯亮,板口正,腔调准,情感真。

一、石首跳三鼓的演唱形式

(一)演唱形式

石首跳三鼓传统的演唱形式主要是以两位歌师演唱,一人击鼓伴奏。但也有一些演出团体做出了新的探索。1983年,石首演出的《放河灯》,以三位男演员演唱为主,以击鼓者为中心,两边由笛子、二胡和琵琶等五人组成乐队,横坐一排在后台中间;四位女演员手拿单镲立于乐队之后,随着击鼓的节奏和台前两位男演员表演的舞步、表情而伴奏、伴唱、伴舞。这既保持和突出了三人演唱(伴奏)的风格和特点,又增加了色彩、活跃了气氛,美化了画面,丰富了表现力。但这些改革尝试,较适应文艺团体的舞台演出,跳三鼓的民间艺人则仍习惯于传统的三人演唱形式。

(二)演唱程序

丧鼓歌在演唱程序上开头叫“开场歌”,叙述丧鼓歌的起源和流传情况,以说为主,大约半小时。开场歌结束,跳丧歌舞按曲牌依次进行,周而复始。中间部分则由歌师即兴编唱死者生平,或歌颂或寄托哀思,或对死者家属以安慰,或唱故事等,快结束时唱“刹鼓歌”。到天亮出殡之前要唱“还阳”号子(由道士来演唱)。

(三)演唱方式

跳三鼓在演唱方式上可由歌师专唱,或由其领唱众人和之,也可由其他客人轮流唱,这种由客人唱的方法又往往引起对唱和相互之间盘唱(比赛)的形式出现。歌师时而坐着吟唱、时而绕灵柩转唱,或者边唱边跳,常常通宵达旦。歌师有时甚至会唱上几夜,所以一两个歌师往往不能胜任,常常会请上几个演唱班子参加,彼此采取盘问对答的方式来演唱,实际上是一种赛歌。也有不用开场歌的,按固定的曲牌开头。

二、石首跳三鼓的基本发声方法

在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上,跳三鼓主要是以本嗓为主,间有假嗓。由于歌唱技巧和运用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在不同的演唱地点、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内容,歌者可根据需要而选择、运用不同的唱法。

1.本嗓。指歌者用自然的真声演唱。这种唱法在石首跳三鼓中尤为多见,它是人本能的表现,在发声技巧上没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适合于长时间即兴编词演唱。演唱“平三句头”和“矮尾子”主要是本嗓发声方法。

2.假嗓(或真假结合)。是歌者用假嗓演唱时,在深呼吸的支持下,气柱通过由长变短的声门裂隙振动而获得一种高位置的头声。在演唱跳三鼓的“高三句头”和“高尾子”时常用到假嗓。同时为展示歌唱的功底和招揽更多观众,歌师们常在开场后起调较高,声音比较高亢明亮,此时假嗓运用较多。

谱例1:《点古人》唱段的“三句头”

谱例2:《点古人》唱段的“落句”

三、呼吸技术

在呼吸技术上,跳三鼓的优秀歌师大都具有很好的歌唱呼吸基本功。歌师们常说:“气候要足,才能唱好跳三鼓。”笔者观察发现,他们在歌唱中比较讲究用丹田气息,注意腰部肌肉对呼吸的支撑控制。笔者在采访中问到“歌唱的气息”时,歌师说道:“我们唱三个晚上喉咙不累,而肚子疼。”笔者认为这是歌师们比较好地运用了腹部肌肉的控制作用,这大概就是专业术语所指的“气息的运用”吧。

1.慢吸慢呼。指有充足时间准备和酝酿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适宜演唱跳三鼓的歌头“啊……”,以及一些较慢的叙事性的跳三鼓(即慢板)。如演唱“平三句头”和“矮尾子”等。

2.快吸快呼。指歌者大开口快速吸气,将胸廓打开、腰围外胀,气吸得满而不深,然后快速吐气。这种方法适宜演唱跳三鼓的“高三句头”和“高尾子”等(即赶板)。

3.补气。是在情绪连贯不断但又需要吸气时,在保存原有气息上补进一些气,使气息维持饱满状态。歌师们较常用“嗯”的拖腔来补气。这种方法适宜演唱跳三鼓的“花腔头”和较慢的乐句。

4.偷气。用在曲调欢快,字比较多的乐句之间,换气动作要快,吸气快而少。这种方法常用在落句中,特别是在变化发展了的四句以上的落句中运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