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构建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模式,调整现有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县与县的经济联合,以达到县与县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体的范围如何划分?划分县域经济联合体的主要依据?县域经济联合体的运作方式等几方面的研究对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县域;经济;联合体

在建立经济强省的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十分关键,县与县经济联合体的建立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省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县域经济联合发展道路,需要重新认识县域经济关系,重新认识县与县的关系以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关系。实行县域经济联合体可以达到县与县之间互补,共同繁荣,达到共赢。利用现代化交通通讯方式,构建网络式的县域经济联合体体系,在现有行政区划分基础上以经济区域划分,将为合理使用人才、资金、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为均衡分布人口和生产力提供了可能。

实行县域经济联合体模式的一个基本设想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立“县域经济联合体”。具体说是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本地区的中心作用出发,从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条件出发,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体的总体构想是构建“环京津县域生态经济联合体”、“环省会县域经济联合体”、“环二类城市县域经济联合体”的“三环”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格局。具体设想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将河北省现有区域按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划分为“三环”经济区域联合体。在县域经济联合体内实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产要素流动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与配置一体化,区域经济联合一体化。第二步,逐步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成大环、环环相套”的“三环”县域经济联合体。第三步,实现全省区域境内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一体化。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体划分的范围

1.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河北省北部县域经济联合体。其中包括环北京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兴隆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固安县、涿州市、涞水县、蔚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等14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天津的遵化市、玉田县、丰润区、丰南区、唐海县、黄骅市、青县、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永清县、安次区等12县县域经济联合体。

2.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县域经济联合体。包括环石家庄的鹿泉市、平山县、正定县、藁城市、无极县、栾城县、赵县、元氏县、灵寿县、井陉矿区等10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

3.以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10个二类城市为中心的县域经济联合体。其中包括环张家口的尚义县、张北县、崇礼县、宣化县、怀安县、万全县等6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承德的隆化县、平泉县、承德县、双栾区等4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秦皇岛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抚宁县、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等5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唐山的丰润区、古冶区、开平区、滦南县、丰南区等5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廊坊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永清县等6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保定的满城县、徐水县、安新县、高阳县、清苑县、望都县、顺平县等7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沧州的青县、黄骅市、海兴县、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南皮县、沧县、泊头市等8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衡水的深州市、武强县、武邑县、枣强县、冀州市等5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邢台的邢台县、内邱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县等5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环邯郸的武安市、永年县、肥乡县、广平县、成安县、临漳县、磁县、峰峰矿区等8个县县域经济联合体。

二、划分县域经济联合体的主要依据

1.县域经济联合体要有利于河北省县域经济尽快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发展;有利于环京津各县服务首都,发挥护城河的作用;有利于沿海各县充分利用本地城乡资源和有利的地理位置,实行外向型牵动战略;有利于实行环省会、环二类城市的梯度发展战略,即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

2.协调发展是提出县域经济联合体设想的主要依据。从全国范围看,河北省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结构不合理的态势,问题也十分明显。另一个问题就是尚未形成县域经济联合体体系,县与县之间经济长期脱节,不能有效地发挥县域经济联合体的互补作用。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要为县域经济服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县域经济联合体,县域经济就为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在全省总体地域分工中单独承担一个方面的任务。因此,河北省县域经济联合体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建立合理的县域经济网络体系、形成县域经济联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而推动全省经济健康发展。

3.从河北省各县经济发展现状看,仍有很大区域性差异,不必要采取一种速度,一种模式。应当把联合发展的选择权留给地方,地方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发展潜力以及效益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鉴于河北省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城市化水平各异,作为一种尝试,在现阶段,划分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不宜过大,选择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发展水平相当的二类城市为次中心,组成县域经济联合体将为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战略方针和对策提供了可能。从目前水平看,建立县域经济联合体与现阶段河北的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随着全省总体水平的提高,县域经济联合体由初级向中级形式过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调整,将进一步过渡到全省境内统一的高级县域经济联合体。

4.建立县域经济联合体意味着从根本上调整思维方式,即不单纯从省域出发考虑问题,也不单纯从县域出发,而是把全省各县都看作是一种生产力布局的形式和不同的生产部门,各县都有各自的分工并且是平等的,各种机遇和竞争对各县应该是均等的。目前应先消除各县间的隔离和壁垒,使凝固的生产要素在本区域内流动起来。今后,单向的农村人口流动将变为双向的城乡人口流动,城市的工业和人口将迁移到有发展前景的小城镇,吸纳当地人口就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5.初步设想将河北省划分为三个县域经济联合体。在正式实行此方案之前,可选择“环京津县域经济联合体”做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铺开。此外,为避免各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规划与全省总体规划相冲突,建议制定全省近期及远期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规划,并经过自下而上的讨论和严密的科学论证加以认定。各县域联合体将此为依据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以便于各县域经济联合体与全省整体发展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而全省则要同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规划保持一致。

三、县域经济联合体的运作方式

1.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县域经济联合体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生产要素问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取决于城市能否提供就业岗位和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一些地区某些行业劳动力不足,而另一些地区和部门又存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人都有竞争和选择的机会,多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首先考虑如何在县域经济联合体内部逐步消除壁垒,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险、购买商品房等方面在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内享有同等权力。鼓励农民进城投资兴建各种设施项目和从事其它经营活动。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和劳动力就业考核制度、再职人员和待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制度。为了实现县域经济联合体内部各县之间流动,必须建立一种人口“分散式集中”的机制,如在“环京津县域经济联合体”提供比大都市更优厚的工资,更廉价更舒适的住房,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就业岗位,建立快捷的交通条件和现代交通工具,建立县域经济联合体人才库,这些都是加速人才双向流动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人才的自由流动将为资金和物资的流动提供可能。目前一些地区和个人资金积累过多和设备闲置,而另一些地区则资金短缺,物质技术严重不足。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则可大大加速资金和物资流动,提高资金和物质使用效率,从而使生产力得到合理配置。

2.统一调整产业结构。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内各县协调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在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内尽快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合理布局工农产业结构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县域经济联合体的发展将面临着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新振兴的挑战,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等一系列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县域经济联合体必须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农业办工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人才的优势。最后是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随着城市功能的转换和城市中心极差地租的上升,城市单一工业职能日益弱化,传统企业的搬迁和转产成为必然。大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将持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而县域经济联合体则正处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在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统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则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3.县域经济联合体统一布局、规划和建设。鉴于县域经济联合体水平差异较大,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环京津县域经济联合体”应主要实施吸纳型战略,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和吸纳功能,带动整个县域经济联合体范围内各县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道路。而“环省会县域经济联合体”、“环二类城市县域经济联合体”,则应重点发展二、三类城市,建立新的增长中心,通过加快二、三类城市的建设,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4.统一兴建基础设施。从“三环”县域经济联合体地理位置看,要求既要发展加快中心城市的对接,又要形成整体经济增长点。如果各自为政,必然影响总体效益。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性质、布局及区域的长期发展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各县域经济联合体协调一致、全省协调一致,统一兴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鉴于县域经济联合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建议“三环”县域经济联合体着手制定本区域基础改造与建设长期规划,并把加速建设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联合体的重点。

随着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县域经济联合体建设问题必然加以考虑。建立县域经济联合体的目的是,通过新的规划形式解决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吸引中心城市中的劳动力和人才,关键是要从整个县域经济联合体区域的角度考虑人才、就业和生产力的平衡发展,建设好县域经济联合体。

参考文献:

[1] 周天勇.高级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6:63-66.

[2] 王曾.欧盟新经济的发展及其举措[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15-26.

[3] 刘永瑞.科学发展观之区域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35-56.

[4] 刘永瑞.论河北省环设区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构建[J].河

北学刊,1994,(6).

[5] 沈玉芳.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态势、问题和方向[J].

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4,(6).

[6] 刘永瑞.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J].理论

前沿,2004,(17).

[7] 梅多斯(Meadows,D.)等著.李涛,王智勇译.增长的极

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 赵薇.简述国际经济组织“欧盟”的发展及影响[J].经

贸观察,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