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些公司被“爱国者”错误抵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些公司被“爱国者”错误抵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18”这天,7—Eleven关门了,优衣库歇业了,各种带有日资色彩的公司,小心翼翼地捱过这一天,他们担心遭到抵制,以及发生更激烈的冲突。

一些“疑似日企”则纷纷澄清自己的血统。媒体报道说,在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吉野家店里,出现一张大广告牌,上面画着一颗红心,强调自己的身份是“100%港资”。而日本料理连锁店“将太无二”,则在其官方微博上澄清自己“来自加拿大”。

事实上,还真的有一些正在,或者曾经被抵制过的公司,看起来很有外国范儿,其实血管里也流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血液。

国企参股7—Eleven

有关7—Eleven准确的logo写法,一百个人当中,可能会有一百个人拼错——应该写成“7—ELEVEn”,最后一个字母“N”是小写。按照7—Eleven公司的官方说法,这是因为当初在注册商标时,使用简单的数字作为商标不被允许,所以就有了这个不显眼的改动。

另一个少有人知的细节是,以日资面目示人的7—Eleven,其实原本是一家美国公司。

这是一个子公司“吞并”母公司的故事。1927年,7—Eleven的前身在美国达拉斯开业,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扩展业务。比如,台湾统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一商超)在1979年取得了在台湾特许经营7—Eleven的授权。1981年,香港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牛奶国际)也获准在本港铺设7—Eleven店铺。

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先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早在1974年就将7—Eleven引入日本。因为这家日本公司在1991年取得南方公司过半股权,所以使得7—Eleven在1990年代末成功转型为一家日本企业。

但早前已经划定的特许经营范围,其效力依然残存。牛奶国际与合作伙伴一起,从香港一路向北,在广东发展门店。而统一商超则进入了上海。也就是说,广东7—Eleven来自香港,上海7—Eleven来自台湾。

与此同时,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7—Eleven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以合资公司形式落地注册,加入更多的股东。于是同一块7—Eleven的招牌之下,其实中国各地的门店经营,既有日资背景,同时也有不同生意人的股份。

2003年,北京第一家7—Eleven便利店在东直门开业。它由在北京当地开业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媒体报道说,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包括三大股东——日本7—Eleven、北京首联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联集团)、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三方分别占股65%、25%、10%。到200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59)完整收购了首联集团手中的25%股份,成为北京7—Eleven便利店背后的新股东。

在山东青岛,7—Eleven布下了它在华扩张的一步新棋。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一家企业与日本7—Eleven在8月底签订合作协议,注册成立了一家资本额1.2亿元合资公司,用来经营山东地区的7—Eleven业务。其中中方占股65%,远远高于日本7—Eleven的股份。

北京肯德基49%股份属中方

要追溯中资进入洋品牌的源头,就不得不谈到肯德基。

1999年,在针对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而爆发的抗议示威中,美国快餐连锁肯德基、麦当劳,都成为首当其冲的抵制对象。但实际上,肯德基、麦当劳的在华业务,同样渗透进了浓郁的中国资本味道。

北京工商局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北京肯德基公司的准确名称为“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1986年春天,美国肯德基公司副总裁访华寻求合作。他先找到轻工业部,经轻工业部介绍,找到了北京市食品办公室。当时根据政策规定,肯德基需要找合资伙伴。北京市食品办公室为肯德基介绍了三家单位:北京市农场局、北京市蛋品公司,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

《北京党史》杂志报道披露,时任北京市畜牧局副局长夏觉全程参与了谈判。夏觉在访谈中回忆说,“牧工商总公司没投钱,对和肯德基合作不太看好,觉得一个小炸鸡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就只同意将以前自己引进的炸鸡设备,作价35万元当投资入股。

为了促成肯德基落地北京,夏觉四处筹钱——他先找到当时的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侯锡九说:“现在我这里有一挺好的事,但我们钱不够,你能投100万就行。”侯锡九说:“行,我出100万,我们也算一股。”就这样,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投了100万元。这还不够,夏觉又找当时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贷款150万。加上美国肯德基公司和百事可乐提供的费用,中国第一间肯德基餐厅,就这样在1987年起了家。

夏觉说,开业大概四五个月的时候,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看到肯德基发展红火,就提出把贷款算作投资。于是,夏觉与肯德基公司,以及旅游事业管理局协商,他们都同意了。最后合作伙伴变成了四家,具体股份比例是:市牧工商总公司占10%,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占17%,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占22%,中方共占49%;美国肯德基公司占51%。

三元牛奶是北京麦当劳“老板”

与肯德基相比,麦当劳推进在华业务的第一步,就很好的吸收了中方投资。

北京工商局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北京麦当劳公司准确名称为“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性质为中外合资。注册时间为1991年。

公司年报显示,北京麦当劳公司的中方合资方是三元股份(600429),三元股份占有北京麦当劳公司50%的股份。三元股份每年向北京麦当劳提供接近五千万元的干酪、奶制品服务,也就是说,在麦当劳餐厅喝到的纯牛奶,其实就是三元牛奶。

在2010年母公司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三元股份对北京麦当劳的参股,换来74788万元的投资收益,占到三元股份当年股份净利润的168%。2011年,三元股份又靠麦当劳赚到4290万元。要不然,扣除这笔收益,三元股份要全年亏损900万元,账面实在不太好看。

所以,今年“3·15”晚会突然曝光北京三里屯的麦当劳门店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大股东,三元股份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