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笔者认为应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塑造校园人文环境,政府、社会、高校积极联合参与等五个方面应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旨在为解决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困境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养; 缺失;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45-01

一、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养呈现出的特点

1.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就业竞争的日趋激化,大学逐渐演变成“职业技能培训所”的现象在地方院校中尤为明显。大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只是取得必要学分的途径之一,人文课程对于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应当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弱化明显。此外,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与信息全球化带来的简便易行快餐式的生活消费等观念,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排斥与漠视,及对传统人文知识的获取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大学生就业后不能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现象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毕业生以学历和成堆证书为资本,重理论、轻实践,欠缺实际工作能力,随意轻视自己工作的单位和同事,很难摆正自身位置。还有些大学生独立意识过于强烈,合作沟通意识不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低下,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工作得过且过,稍有不顺即选择辞职跳槽。这些现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基层就业人数的激增而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形象。

3.抵御各种不良思想文化渗透侵蚀的能力较差。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利益关系、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在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民主观念、爱国情感等方面的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出现了观念上的交杂与冲突,思想上的疑虑与困惑,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与错位等诸多困境。尤其在面对一些消极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时候,不少大学生缺乏是非分明的原则立场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无法判断错误和正确文化之分,造成面对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无招架之力,陷入错误的泥淖中而不可自拔。

二、造成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1.社会层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顿感茫然,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和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2.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而且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前者导致文化知识体系支离破碎,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后者致使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步履艰难。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阅读的书籍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等方面的备考、工具类书本,至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问津。大学生读书为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应用性知识。

3.家庭教育的错位。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很多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因而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家长迫切希望其能出人头地,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且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当下,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则概不关心。

三、培育和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学生素质的高低与广大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品味、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2.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育。知识的积累需要学习,而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实践。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引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使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协作精神等等。

3.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目前高校的现实情况,落实方式之一就是将选修课做精做实。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民族发展的角度,学校应该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级课程一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考试结果与授予学位挂钩。

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华、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都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应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人文科学的讲座、报告,开展教育专家讲座、名著名篇导读、古典名画欣赏、古典音乐赏析、影视评论各种专题讲座,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修建人文景点等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人文氛围。

5.政府、社会、高校积极联合参与。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应共同参与,积极推动全社会良好人文氛围的形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作为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全民负起推进和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135-136.

[2] 沈小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建[J].高教论坛,2008(9):46-48.

[3] 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