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诗鉴赏的六个步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古诗鉴赏,许多考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那么鉴赏古诗有没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呢?当然是有的。下面以高考题《过香积寺》为例,作简要分析。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养神,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鉴赏这首诗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了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类别等,是解读诗歌重要的切入点。《过香积寺》的标题就揭示了诗歌所写的事件。联系诗题,略读诗句就会发现诗歌主要写了寻访途中所见到的景物,于是可确定它是写景诗,那么鉴赏的关键就是要体会景中之情了。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许多诗题都能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类别――送别诗、主要事件及送别对象。进而可推断其思想内容:或为依依不舍之留别,或为情意深长之勉励,或为坦诚忠心的告别。
二、读作者
常言道,“诗言志”、“言为心声”。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往往决定诗人的情感、人生态度和观点立场。因此,了解作者,知人论世是十分重要的。《过香积寺》的作者王维是大家熟悉的,他出身状元,历经安史之乱,仕途坎坷,受佛道思想影响,向往归隐生活(《山居秋暝》就寄托了这种思想),以山水田园诗见称,作品特点“诗中有画”、“诗中有道”。了解作者这些特点对我们把握《过香积寺》的景物描写及景物的内蕴有很大帮助。本诗的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幽静深山古寺图,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这正符合作者的归隐思想。再如杜甫,历经安史之乱,一生飘零,居无定所,于是在他的诗歌里经常流露出飘泊的愁苦(如《登高》、《旅夜书怀》)。
三、品语言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语言又是情感的载体,鉴赏诗歌时,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揣摩语言,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意境。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炼字的意蕴。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考查《过香积寺》的命题点就是炼字。根据题目要求,通过对第三联的逐句揣摩,我们不难发现诗眼为“咽”、“冷”两字,从词性上来讲两字均为动词用作使动。“泉声咽危石”,写山中危石林立,泉流受到阻挡,在危石间缓慢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低沉、喑哑了,仿佛在痛苦地幽咽。“咽”字准确、生动、传神。“日色冷青松”,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水、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之幽咽相互衬托,幽僻冷寂之境界全出。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常活用为动词,一旦活用就鲜活生动了。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空”就是形容词用作使动,鉴赏时要认真揣摩诗句中活用词的妙处。
2.品味诗句中的修辞,领会其艺术效果。
修辞的运用往往会使诗歌语言表意更加生动形象。《过香积寺》“日色冷青松”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3.细察倒装语序,把握真实意图。
古诗词中常见到语言的倒装现象,如果不弄清其倒装结构就难以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就是一个倒装句,应调整为“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了呜咽的声音。否则就会认为是石头发出了声音。
此外,古诗语言还常常有留下空白的现象,鉴赏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还原诗中的空白,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从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四、读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包括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写的景或物。赏析诗歌,关键要抓住诗歌的意象,要从“象”入手,赏出“意”来。古诗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过香积寺》中作者选取了“古木”、“云峰”、“山径”、“泉水”、“危石”、“日色”、“青松”等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萧瑟暗淡、幽冷阒寂,很好地扣合了古寺身份,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既揭示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也突出了孤寂幽静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古诗词中许多常见的意象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沉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流水”喻愁,“梧桐”象征悲伤凄凉,“杨柳”喻离别,“明月”寄相思等,平时要多加积累。
五、读注解
高考诗歌鉴赏题常会作相关的注解,这些注解往往是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关键,应充分加以利用。鉴赏《过香积寺》时,借助注解可知诗的结句“安禅制毒龙”意为用佛家思想排除心中杂念,全诗表达了作者企求进入无烦忧的寂静禅境。如果不借助这一注解,不仅难以把握结句的意思,更难领会整首诗的主旨、意境。
六、审题干
通过上述各环节把诗读懂后,接下来就是要审清题干。审题主要是审清题中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和问题涉及的范围。通过认真分析《过香积寺》所设置的问题可知,找“诗眼”是显性信息,而与“诗眼”相关联的思想感情、意境则是必须考虑的隐含信息;答题范围表面上是第三联,而实际上必须结合全诗。因此,答题时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要点:一是“咽”、“冷”所绘出的山中景象,即意境;二是此二字运用的艺术手法;三是此二字衬托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故答案可整理为: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古诗牵涉面广,主观性比较大,答题较难把握,但只要我们能参考上述步骤,仔细琢磨,就一定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