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电煤供应链的特点与优化策略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电煤供应链的特点与优化策略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煤供应链优化对于降低电煤供应链过高的物流费用、解决电荒频频发生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电煤供应链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运输距离长、物流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差、可靠性不佳等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思想,从煤炭供应优化、运输配送环节供应链优化、电煤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电煤供应链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电煤供应链;特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燃料和工业原料,占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我国的煤炭主要用于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及生活用煤等领域。作为中国煤炭消耗的第一大户,发电企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全社会发电量中,燃煤发电量占80%左右。由于我国资源储量“多煤、少气、贫油”的特点,燃煤发电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市场煤、计划电”的电力体制下,煤炭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电煤运输费用过高、煤运紧张、存煤低于警戒线、电荒频频发生等问题使得我国电煤供应链的优化显得尤为紧迫重要。

1 电煤供应链概念

依据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并结合电煤运营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电煤供应链定义为:根据电厂的需求,电煤从坑口开始经过各级电煤储运和配送中心,通过公路、铁路、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最终运抵电厂的一个由电煤生产企业、承运商、各级储运中心和配送中心及电厂组成的系统,同时也包含了信息流和资金流[1]。(见图1)

2 电煤供应链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2.1 电煤供应链环节多、电煤运输距离长、物流成本高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是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煤炭资源“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情况(如图2)与经济发达程度决定了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流通格局将长期存在。

电煤供应链是否顺畅对保障煤炭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电煤运输距离较长,通常采用公路与铁路、水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方式。电煤从生产到运达电厂,需要经过公路运输、场站堆存、铁路干线运输、海上运输、港口吞吐、电厂存储等众多环节,造成物流成本不断升高。有关数据显示,山西5 500大卡动力煤(不含税)坑口价约为530元/吨,主要发电用户煤炭到厂价(含税)约为880元/吨,电煤运输费用占到燃料费用的60%以上。电煤供应链中间环节的短途运输费、火车运输费、点装费、运杂费、费等构成了电煤高昂的物流成本。

2.2 电煤供应链存在铁路运力有限的瓶颈,抗风险能力差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陕西、新疆等地,然而铁路干线比较少;东部地区铁路网密集,但煤炭资源紧缺。虽然铁路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及改造,运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仍然赶不上需求增长。目前,我国已形成四大煤运通道:“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外运通道、东北通道、华东通道、中南通道。其中,“三西”是我国煤炭能源中心和外运基地,其煤炭资源占我国总煤炭资源分布的64%。长期以来,“三西”产量大,外运量多。累计生产原煤接近全国的50%,煤炭调出量也已经占全国省际间煤炭调出总量的90%。“三西”地区铁路运输能力处于饱和状态[2]。

当我国煤炭产量出现供不应求或者遭遇运力瓶颈约束时,电煤供应链中因电煤供应短缺而极易造成煤荒危机,电煤供应链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近年来,发电厂因缺煤限电或停机的现象层出不穷。每年到用电高峰时期,电煤需求量增大,但铁路运力有限,在此背景下,山西、陕西、内蒙古以及西南地区向南部和东部沿海工业中心煤炭运输通道将受到严重影响,煤炭资源供给将受到威胁,尤其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10年初,受北方大雾影响,位于环渤海区域的三大煤炭港口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封港十余天,运煤船只能停在海上导致电煤运不出来,火电厂电煤库存低于7天警戒线,多地电煤供应紧张拉闸限电。

2.3 电煤供应链可靠性不佳

电煤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属于不同行业的产业主体,目前,煤炭供应商与燃煤发电企业的关系仅仅是一种交易关系,使得电煤供应链随时面临断裂风险[3]。当用电高峰到来时,煤炭需求增加,供应紧缺,市场煤炭价格扶摇直上,然而,重点合同煤合同兑现率不到50%,违约现象十分严重,若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产生电厂缺煤停机、各地拉闸限电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危害了整个电煤供应链的安全。通常,电厂为降低风险,在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增加电煤库存,而过量的库存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燃煤发电企业的资金成本。

3 电煤供应链优化策略

供应链管理的要旨之一是通过建立链上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物资流、商业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准确流动,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4]。电煤供应链涵盖了煤炭供应、装卸、运输、配送、储存等每一项业务活动。基于此,根据电煤供应链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煤炭供应优化、运输配送环节供应链优化、电煤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这三个方面探讨电煤供应链优化策略。

3.1 煤炭供应优化策略

对煤炭供应商进行分类,与不同的电煤供应商发展不同的合作关系。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1)煤炭供应的质量;(2)煤炭供应的可靠程度;(3)煤炭供应市场的复杂程度;(4)煤炭供应企业与发电企业的相对优劣势。例如,部分煤炭可以通过企业集团内部供应,部分煤炭可以通过企业外部其他企业供应,这两种不同的供应关系,需要采用集团统一管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合作模式。

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煤炭供应企业与发电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强强联合的利益共同体,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利益、分担风险。通过战略联盟,煤炭、发电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降低交易成本与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在煤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成本出现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双方合作的优越性则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煤电行业联盟后,发电企业的煤炭供应,不仅可以得到保证,供应稳定,生产的成本也更加低,而煤炭企业则从合作中分享了更多的利益,最终实现双赢。通过建立长期战略联盟关系,合作双方以供应链管理思想合理制定采购策略,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采购和不需要的库存。同时,完善合作契约,并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使战略联盟的合作有章可循。

3.2 煤炭运输配送环节供应链优化策略

根据电煤供应链的特点,对电煤供应链中的运输配送环节进行优化。

3.2.1 增加煤炭物流运力,改善运输通道

煤炭流通环节是否顺畅对保障煤炭资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煤运通道体系尚未建成,煤炭运输瓶颈问题还很突出。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国际和国内航运市场均向码头泊位大型化、深水化发展。加强铁路、公路、水路建设,提高港口煤炭吞吐能力,同时提升装卸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造成的能源输送障碍,有限缓解煤运紧张的局面,完善电煤输送网络,为发电企业燃料供应提供保障,为煤炭企业产能转化为效益创造条件。

3.2.2 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加快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建设煤炭储备基地,可以在淡季储煤、旺季输煤,能够有效地解决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运输不及时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阶段性煤炭供给紧张的矛盾,能有效避免、缓解或消除阶段性煤炭供需紧张状态对经济运行产生的严重影响[5],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应结合国家政策、地区经济状况、腹地情况、港口运行情况、运输网络、及时供给及安全系数等多方面因素。

3.2.3 建设电煤物流配送中心,提高物流效率与反应速度

结合我国电煤供应链的现状与特点,可以考虑在煤炭运量较大的港口建设煤炭物流配送中心,改变当前各个发电企业独立进行煤炭物流的状况。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大量多级库存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管理方法与信息网络实行高效管理、实时配送,根据企业生产需求计划提供配送服务,对配送线路进行优化,将煤炭快捷准时送达各个企业。电煤供应链上的企业仅仅保持少量库存,节省了因为牛鞭效应而产生的大量库存费用,物流配送中心根据需求变化制定合理库存,从而达到降低整条电煤供应链及链条上各个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反应速度的目的[6]。

3.2.4 变输煤为输电,节省物流成本,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突破发展,实现了电厂由靠近负荷中心向靠近燃料产地的转移,先将煤炭就地发电,转化为电力以后向外输出,让煤从“空中走”,变输煤为输电,降低了煤价,避免了资源浪费,物流费用大幅降低,同时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环境污染降低,不但缓解东中部地区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可以促进煤炭生产地区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3 电煤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的策略

为保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电煤供应链上快速准确流动,需要从整条供应链集成的角度,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有机连接。因此,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十分重要。

建立整个电煤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有效合作机制,使各个环节信息沟通方式及信息内容实现统一化、标准化,提高信息化水平、创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对接平台会对各环节有机连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缪霖. 我国电煤供应链现状及发展策略问题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蒋薇. 煤炭运输瓶颈应多方求解[N]. 中国能源报,2011-05-16(16).

[3] 艾新,陈铁东. 我国电煤供应链特点及问题分析[J]. 现代企业文化,2009(18):166-168.

[4] 张丹羽,廖莉. 物流系统教程[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金峰. 我国煤炭储备再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10(12):9-11.

[6] 黄毅. 打造我国电煤安全供应链[J]. 港口经济,2008(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