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消费容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由短缺转向过剩,中国经济的消费拉动就成了一个极为重大的战略课题。对人的需要和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了居民消费容量函数,为消费市场规划和人口规划以及经济人口研究提供了视角,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消费规律;消费容量;居民消费容量函数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03-03
一、需求与欲望和幻想之区别
1.欲望和幻想的无限性。某人可能幻想过上皇宫式甚至仙境般的生活,天上人间,应有尽有;他可能想当皇帝甚至大帝;还有人想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想长生不老,永远年轻;一劳永逸;拥有整个地球和世界……所谓欲壑难填。但这都不是需求,而是欲望和幻想。有人往往把欲望混同于需求或需要,从而认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或认为市场容量具有无限成长性。但事实是人的各项真实需求都是有限的。
2.需求与欲望、幻想之不同。需求一定要为社会所接纳所接受,社会才能有供给来满足他的需求,需求应该是社会道德、法律或风俗所能容忍或接受的,而欲望和幻想则不同;需求常常有科学依据或基础,欲望和幻想则不需要;需求多有合理性,欲望和幻想却不一定有;需求有客观性,欲望和幻想则有极大的主观性;需求有限,欲望却可能无限。
二、人的各类需要和需求
人的需求是其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所产生的需要和要求的总和,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有经济需求,还有非经济需求。作为一个生命体必须和外界进行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由外界获取能量、信息和物质,往往表现为需求和消费;他也向外界和环境释放能量、信息和物质。人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路径如下:
正常和均衡缺乏紧张或不适需要消费改善或满足新的均衡
在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中都从各自角度对需要或需求进行了研究,但侧重各有不同。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其又进行了补充:提出了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及审美需要,共七大类。还有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这些都从各自角度程度不同地揭示了人的需要。
具体有饮食、穿着、住宿、出行、日用、求知、关爱、快乐、健康、绿色需要,简称吃、穿、住、行、用、知、爱、乐、健、绿需要,有消暑去寒、婚丧嫁娶需要,有安全保障、公正公平、友谊交往、愉悦舒适、欣赏审美、教育文化、能力成长、劳动就业、体育运动、成就成功等各项需要……人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圆满成功的人生,为此有各种需要。总之可以归结为生存、享受、发展需要;物质、生态、精神和服务需要;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服务需要有教育培训、信息科技、金融保险、环境卫生、居家养老、文书翻译、婚庆生育、家电水电、汽车电脑、交通运输、商业物流、设计咨询等多种多样。现代服务更强调个性化、人性化。
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应地就会产生各种需求。这里所讲的需求主要是指各类生活消费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就必然要进行各种生产,从而有生产性需求和各种产业。
在社会整体来讲,所有这些需要和需求一般呈现出一个队列状况、从低到高先后排列。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甚至还没有满足,就会追求更高级的需要。从饮食衣着到各种服务需要。从生存型消费到温饱型消费,温饱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小康,进一步追求丰裕,直到应有尽有。人们还会追求最优质的教育和服务,上好的生活质量,最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舒适安逸的生产生活环境,出行讲求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生活从量的满足到质的提升,再到个性情感的满足,达到个性化、情感化。在消费量上获得满足后,可能希望花色品种齐全、质量上乘……消费升级和变迁呈现出立体梯度结构,消费结构发展史和产业结构发展史证明了消费梯度说。消费发展存在阶段和梯度,有人提出三阶段划分说: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和个性感情消费阶段。绿色、个性、情感、休闲、网络等是消费发展的新趋向。
需求和市场是发展变化的,具有时代性、可开发性和可诱导性。家电需求、网络需求和现代通讯需求,都是现代化所开发出来的,花卉业是新型产业,某些促销手段、商品广告和商品本身的诱惑力也能创造出新需求。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必定会开发出更多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方式,创造出许多新的产业、需求和服务,例如环境产业和环境服务、科技产业和科技服务。因此说“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1]
有些需要或需求具有周期性、可导性和伸缩性。如食物需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衣着需要具有季节性。社会风尚、舆论和政策法规对需求可进行导向,扩大或压缩或改变消费需求的数量、结构和方向。有的人为了工作和生计而减少娱乐,考生为了高考可以放弃不少需要,这都是需要的伸缩性。
三、需要的理想性与消费的现实性
需求又可分为期望需求和现实需求,还可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只有现实需求才能形成现实消费。比如一个乡民期望拥有高级轿车等,但由于道路不便、购买力不足等原因,暂时只能是期望需求。
消费需求总要同这个时代和国家的资源、能源、粮食、水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统一,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等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历史进程。任何时代的消费总是建立在现实与可能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抽象和无止境的欲望上。消费总是历史的、现实的,人们的消费需求总要切合实际,要兼顾到现实各方面,兼顾到资源环境的承受力和后代人的生存,个别人或部分人可能不会顾及,但社会整体是必须顾及的。否则,就不会有后代和后代社会了。如果先人这么做,就不会有今天了。我们不能误认为需求是无限膨胀的、可以被无限夸大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更不能鼓励人们去穷奢极欲、丧失人性。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消费需求总是有限的。
四、居民消费需求的有限性
今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方式多样化,而不是物质量上过多地占有。我们先来考察单个人的消费量。不论生产如何发展,人的消费能力总要受到其自然消费力的制约。人的物质需要数量不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消费背离了需要”[2],为了消费而消费,那就难办。
人不过区区几尺,其容积和表面积都十分有限,生理功能有限,营养需要和衣着需要都有限,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都有限,营养学上有明确的界定,不能过量,恩格尔定律就反映了人的食物需求的有限性。食物消费要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为宗旨,过量或过少都不利。一个健康的人其医药消费就少。视力好的人就不需要戴近视眼镜。难道一个人可以同时穿四双鞋、睡两间房、骑两辆摩托车吗?正所谓“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年龄和性别也制约着人的消费,儿童用品不属老年人消费,妇女用品不属男人消费。这就是消费的生理容量。
心理限制、伦理制约和文化制约也是消费受阻的重要原因,消费心理和消费伦理对消费构成制约,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对消费也构成制约。人有好恶、有道德良心,很多人有,清真食品有禁忌,伊斯兰教对着装有很严格的要求,印度教佛教都有禁忌,这些都是决定消费取向的重要因素。消费不受禁忌并不是件好事,放任消费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恶果,据说SARS与食用果子狸有关,气候变化、洪水成灾、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均与过度消费有关,享乐主义必定要遭受报应。消费主义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和道德观念的破坏都是罪恶滔天的,全球气候变化消费主义罪责难逃,它把人类的多维价值蜕变为经济价值,把全面发展蜕变为单一发展,而且是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后代人的利益完全被忽视,它只考虑到眼前利益、思维褊狭、不可持续,在它那里人成了“消费动物”。消费的伦理制约就是要消除消费主义的灾难祸害,消费要受到社会、家庭、婚姻、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的制约,消费伦理要体现道德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统一,要把人的消费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消费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现象,它不仅是经济行为、还是伦理行为和生态行为,不仅是自我行为、还是社会行为,从时空上说不仅是当代行为、还是历史行为,既有横向的维度又有纵向的维度,要从多维度全方位来认识理解消费行为。要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伦理[3]。消费伦理要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要符合生态伦理的原则和循环经济的要求,要体现资源节约和适度消费的原则,要坚持消费需求的生态化方针。当代消费伦理的构建不应抑制消费,又要废弃“消费主义”的罪恶,我们主张适度消费,就是既要克服消费不足又要反对消费过度,既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兼顾消费的经济性、伦理性和生态性等全方位的统一,以高度的责任感取适度中道之路。
经济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文化之手”在牵引着,消费也不例外[4]。消费行为无不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就会投射到消费上面。在西方兴起的消费主义,拼命地制造欲望和需求,为了鼓励刺激消费,甚至构建“消费意识形态”[5],电视、网络到各种传媒、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广告和消费冲动,甚至企图操控广大消费者,成为他们的消费兵卒或机器,仿佛人是为消费而生存而活着,这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恶果。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绿色浪潮正好相反,与此相关的绿色文明和绿色意识形态正努力改变着消费的方向,绿色消费渐成时尚。节俭文化对消费形成制约。适度消费文化将会导致适度消费行为。消费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
人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与其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与其个性心理结构、倾向、特征密切相关,与其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爱好、习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认识、情绪、情感、意志、素养、品德、觉悟、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态度密切相关。社会、市场、商品和自然等因素也对消费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如家庭、群体、人际、职业、阶层、民族、节日、包装、设计、环境和营销行为等。这些主客观原因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场”,这个“心理场”对消费行为有着重大影响。消费应该使人感到快乐或满足或改善。汽车多了要停放,商品多了要管理,房屋多了要料理,机器多了要维护,这会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会带来心理损耗。一个人再有钱也不愿买一堆多余的闲货在家中搁着(除非抢购或储存),谁愿意买一堆累赘来,要保管要维护,否则它在那儿会生锈变质腐烂,还会过时。一个单位也不愿买一些不用的机器设备在那儿闲着,过时生锈腐烂,这会让人头痛的,谁不愿意省心一点、快活一点……所有这些决定了消费的心理容量。任何消费不能不受到心理容量、文化容量和道德容量的制约,不能不受到巨大的“心理场”、“文化场”和“道德场”的辐射。
每天24小时人人平等,能用于消费的时间是有限的。卢映西女士说:“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一样,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6]虽然消费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但很多消费是不相容的,人们在进行一种消费时就很难去从事另外不相容的消费或不相容的工作和休息。在骑摩托车或开汽车时,就不能去踢足球或去餐馆吃饭;工作和睡眠时就不便去游玩购物等等。作为生命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他一天24小时所能消费的能量、信息和物质有限,假设他活一百岁,那么他一生的消费量大致=100×365×每天的平均消费量。以文字消费来说,他每分钟阅读速度是多少?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文化消费或服务消费,他每天和一生的消费量都有限。上述是消费的时间容量。
有些消费还要耗费人的精力,比如旅游、购物和体育运动。精力的制约对消费也形成了很大限制。文化科技体育素质对人的消费也会形成很大制约,一个文化人和文盲的消费很不一样,文盲对文化科技的消费会少得多,一个缺乏体育技能或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就少一些,比如电脑消费、书籍消费和球类消费等等。这就要受到精力容量、素质容量和技能容量的制约。
其实,物质消费动力F存在适时递减规律:随着同一消费量的持续增长,到一定时候边际效用递减,直到边际效用为零或为负;这时消费动力逐渐变小到F=0或F<0。一般在消费饱和时,F=0。可以称之为特定消费动力F适时递减说或趋零说。吃饭、喝水是这样;取暖、纳凉是这样;日用、购物也是这样。比如喜欢吃某种食物的人在开始吃时很兴奋,吃到一定时候不稀罕,一再吃下去就会厌恶。饿虎扑食也有吃厌的时候,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会吃腻的。经济学上有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心理学上有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随着同一刺激的反复进行,人的心理感受和反应减弱,随着食物、美学、光线、重量、声音等刺激的反复进行,人的感官和神经感受减弱,兴奋度降低,“审美疲劳”也证明了这一点。人的一般消费活动在心理学上相当于一种刺激,当同一消费反复进行时,感应强度就会减弱,消费的边际效用出现递减,甚至会出现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零效用和负效用。
消费有效用原则和伦理原则,健康快乐是很多消费的效用,当消费效用为零或为负时还有必要消费吗?何必糟蹋资源呢?当消费饱和时效用为零;进一步新增效用为负,就是消费过度。消费不可过度。所谓“过度伤身”,过度消费于身心无益,于身体有害,于心理有伤,于社会道德风气不利。任何人都不需要额外的负担和消费,负担过重会把人压坏,过度消费会造成功能、器官和心理损伤或紊乱,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健康状况,折损其寿命,使人感到身心疲惫。
事实上,存在“消费承载力”问题。假设解除一切外在约束,如收入约束,充分满足个人需要,一个人能够承载得起多少消费、一定的人口能够承载得起多少消费?这是由人的生理极限、心理极限、时间极限和消费的道德、经济、生态价值等等综合决定的,这就是消费容量问题。事实上,制约和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收入水平、消费者规模、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地理气候、消费环境、消费习惯……
五、结论
消费≠浪费,消费≠消耗,一定要区分消费、浪费和消耗这些概念。
富人的自然消费力并不一定比穷人的自然消费力强,富人的强大购买力在满足其消费后,往往成为无效购买力,他的财富再多,也可能只是储蓄财富。消费力=使用价值需求量+购买力。财富不等于消费力,人口也不等于消费力。从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态势来看,生产发展势头很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富裕的步伐很快,购买力制约将来有望逐步解除,科技创新也会创造出巨大的使用价值需求。但人的自然消费力制约却难以解除,不是生产多少就可以消费多少,消费制约是现代和后现代经济难以突破的障碍。
只有充足的消费容量才能拉动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一句话,生产力和消费力相辅相成,有多大的消费力才能哺育出怎样的生产力,消费力和消费容量是生产力的成长空间和肥沃土壤,消费力是生产力的生命源泉。
类似价值规律,消费规律如下:消费的目的是满足需要,在购买力和消费条件等已解决后,消费多少主要是由需要决定的,消费总量围绕需要总量波动,如果需要未满足,消费会增加;如果超过需要,消费就应减少。
综上所述,可得出居民消费容量函数:
y=f(x1,x2,x3,x4,x5,x6,x7,x8,x9,x10)
其中,y=居民消费总容量,x1=购买力,x2=消费条件,x3=生理容量,x4=心理容量,x5=时间容量,x6=精力容量,x7=素质容量,x8=人口,x9=使用价值创新,x10=其他。购买力可能会越来越强,消费条件也会越来越改善,科技文化素质会提升,但我们却不能说消费容量会越来越大,因为有些因素对个人来说几乎是不变的常量k,常量是没法突破的。这一函数不仅适用于物质消费,对文化和服务消费也同样适用,这一函数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消费的各种因素。
综合生理、心理、精力、时间、素质和技能等等各方面来看,人的物质需要从量上来说是有限的,文化和服务需要可能很多,但消费时间有限,故单个人一生一世的消费量必然有限。就个人消费数量来说,既不必要也没有可能无限扩充;从而一定时期的社会总消费有限。要培育和发展消费力,拉动内需,须从多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
[2]乌晓晔.走出消费主义的困境,建立消费伦理[EB/OL]..
[4]郭长华.试论扩大消费需求的文化障碍[EB/OL]..
[5]不系舟.消费文化的迷惑与制约[EB/OL].,2005-07-15.
[6]卢映西.将消费能力稀缺引入经济学的理论框架[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