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我校德育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我校德育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应从传统的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教师要切实转变德育课教育教学理念,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将德育课教学走向学生需求、走近企业需要、走进学生心田。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我校根据文件精神决定从2009-2010学年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必修课。这四门课程与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多年的《就业指导》、《哲学》、《经济与政治》、《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课程名称有变化,更主要的是在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要求上有较大变化,如何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更好的结合学校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上好这四门课,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人结合多年德育课堂教学的体会,谈谈对我校德育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第一、首先要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而忽视学生差异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讲“目中无人”的教学,背离了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时,除研究教材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如: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上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律能力也较弱的学生;就学校学生的素质来看,技工专业的学生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就有差异;高中起点的学生与初中起点的学生就有差异。在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面向多数、兼顾两头。对习惯于记忆方式学习的学生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开拓思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先给他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从获取简单知识中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总之,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以学生为出发点。

第二、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新大纲对德育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及评价和考核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重视对“新大纲”及“新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要落实每门课程规定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过程与方法以及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三、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感受,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它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课的内容,教多少,学多少;怎样教,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加之,“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快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因此出现德育课“学生无兴趣,教师无感觉”的困境。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新课程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等特点,努力创设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有效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

第四、要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认真备课,搞好教学设计才能达到的。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2008版四门德育课新教材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处理空间,教师应在吃透“新大纲”及“新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适当删减,适当补充部分内容。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可以删除学生相对熟悉的宪法和一般违法行为部分,补充民事法律、劳动合同法律部分的内容;又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删除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学过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部分,补充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部分的内容。其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的教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时,可以选择一些生动的、贴切的、发生在本地区的内容翔实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做小法官、设计模拟法庭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和感染力。

第五、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快黑板”完成教学任务已成为历史。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这几年,我校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都有较大改善。作为德育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图片、音像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人生成长典型案例、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周、社团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际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并收集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培养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3年版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