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光明之战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光明之战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在现在和未来,在“健康重庆”的进程中,这样的较量正不断上演。

“魔鬼”

3月27日中午,北碚步行街,身材瘦小、嗓门却很大的老太太陈远贞正在商铺和人群中转悠。如今,60岁的她最喜欢像这样,到处走走、看看。

在已经过去的十多年里,“看”曾是她最难完成的动作。而在去年,这一切都被改变。

2009年7月14日下午15点,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陈远贞在女儿搀扶下往医院眼科走去。她的左眼马上要接受一台免费手术,陈远贞感到紧张。

十年前,杨柳坝煤矿综合服务部职工陈远贞退休了。这时,她发现自己右眼出现了一块灰白色斑块。不久,左眼也出现了斑块,且在不断扩大。到医院一检查,她眼里的晶状体已发生浑浊,形成了白内障。其后九年里,她眼中的一切都模糊了,变成飘忽的、灰白色或黑色的影子。

“鬼影!”陈远贞经常这样形容。

15点10分。

陈远贞走进眼科手术室。在这个洁净的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张被各种仪器包围的手术床。在医护人员指引下,陈远贞忐忑不安地躺上床。

十年来,“魔鬼的影子”让她不能打毛衣、做家务甚至走路。每到晴天,她的眼睛就会剧烈刺痛。

年轻时,陈远贞什么活都能干。她说,要是能看见,这十年她怎么也能找点事做,挣点钱。

15点15分。

陈远贞躺在手术床上,一只手连着血压计,另一只手连上心电仪。仪器的“嘀嘀”声开始回响起来。老太太在想:这么一台不要钱的手术,能赶走眼睛里的“鬼”吗?

2009年初,她借了5000元钱治好了右眼,可她再也没办法医治病情更重的左眼。左眼的上下眼皮已经粘连,如果再不手术就会失明。

三年前丈夫去世后,陈远贞家的月收入锐减到不足千元。这些钱要负担母女俩的日常开销,还要支付她各种各样的药费。去年,她女儿也失业了。

一场手术要花4000多元,她没有钱。

“天使”

15点22分。

42岁的主治医生周斌为陈远贞消毒、铺纱布。

陈远贞的手在冒冷汗。心电仪上传来她急促的心跳:“嘀、嘀、嘀……”

血压计指向“190”。周斌皱起眉头,这位眼科副主任立即吩咐护士:“用降压药!”

陈远贞吃了药,抿抿嘴,有点甜。老太太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如果不能稳定病情,它们将给手术带来风险。术前,周斌为此制订了针对性极强的手术方案。

“你有几个孩子?”周斌和陈远贞拉起家常。老太太紧绷着嘴唇开始搭腔。几轮问答后,她的血压降了下来。

15点35分。

接受了局部麻醉的陈远贞,望着正对面手术仪上的一个红色指示灯。她能感觉到医生在轻柔地“刮”自己的眼皮。她想,医生真好,不收钱的手术都这么认真,难怪叫“天使”。

周斌低头紧盯显微镜,开始操纵牙签一样的穿刺手术刀进入“战场”。在陈远贞左眼球外侧,穿刺刀划开一个极细小的切口,粘弹剂随即从切口注入,在眼球被称为“前房”的地方支撑起一个空间。

战斗将在这个微小的空间里进行。

此时,城市另一边,北碚区残联业务科办公室,39岁的科长潘光银在整理材料。这些材料上详细记载着全区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情况。

作为重庆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的实施者之一,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组织、收集和筛选患者。在北碚,潘光银和同事们联系医务工作者,深入城市和乡村,向人们宣传政策,并将备选患者的材料逐一收集上来。在经过筛选后,身体适合手术且家庭确实贫困的患者,就成为免费手术对象。

发现一例,复明一例。按照这个原则,他们去年共手术61人。

陈远贞正好是第61人。2009年7月初,陈远贞递交了手术申请表。经过残联筛查,她在十多天后就接到了手术通知。

在手术室,周斌即将和“鬼”交锋。

“天使”与“魔鬼”之战

15点45分。

在陈远贞左眼瞳孔上,周斌正用三角手术刀做环形运动。他要制造一个直径六毫米的小孔。身边的仪器“嘀、嘀”或“嘟、嘟”地叫着,周斌埋头在显微镜上,身子像凝固了一般。

多少年来,只要一开始手术,这位医生就会全神贯注,脑子里除了严格的手术程序,别无他物。从医20年的周斌说,只有冷静和严谨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可是,他也遇到过一次例外。2008年的一天,周斌母亲病危,正在一家医院接受抢救。而周斌正在北碚施行白内障手术。手术前,他史无前例地感到一丝慌张。但当他开始手术时,思绪却重归平静。手术一结束,周斌立即向那家医院赶去。他的手术很成功,而他母亲在两天后去世。

15点55分。

超声乳化头伸进前房,和浑浊的晶状体面对面。“鬼”就在那里。医生开始进攻。超声乳化头发出由超声波和脉冲组成的超声能量,稳定而有力地冲击晶体,将其内核击碎成糊状。随后,这些糊状物被导管从瞳孔上的小孔吸出。“鬼”被赶走了,晶状体只剩下一层外膜。

16点。

细小的植入器进入外膜,将软性人工晶状体放进膜内,代替已被清除的病变晶核,恢复了器官功能。随后,周斌处理切口、消毒、包扎。

16点10分。

手术结束。

医生万岁

2009年7月15日下午16点。

陈远贞说,她永远忘不了那一刻。

手术24个小时后,纱布被拆掉。当眼睑缓缓睁开,她的左眼看清了第一个人:一名戴着眼镜、身材微胖的男医生。

安静的病房里,突然响起欢呼:“医生,我看到你了!医生万岁!”

手术时从不激动的周斌扶了扶眼镜,害怕眼睛里的泪掉下来。他说,这样的欢呼,是一名医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周斌告诉了潘光银这个故事。尽管没人对自己高呼“万岁”,这位腿有残疾的残联工作者也笑了。

北碚区残联理事长傅国斌说,北碚在本地实行贫困白内障手术已有两年,已为169名贫困患者施行手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率高达93.4%。这些受益者中,包括一位百岁老人。

2010年1月,北碚区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而在整个重庆,白内障无障碍区县已有17个。

重庆市残联调研员王娟娟说,由残联和其他几个职能部门协作实施的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以及在重庆本土大力推进的“健康重庆”工程,都一直在努力挽救贫困患者的视力。仅在去年,两大工程就在全市完成上万例免费复明手术。

在今年,这样的数字也至少在一万例以上。同时,全市白内障无障碍区县预计也将达到33个,那意味着重庆将提前两年基本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目标。

“这是一场持久战。”王娟娟说。今年54岁的她患有肢体残疾。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她每年都和市复明医疗队的医生们深入偏远乡村,为贫困患者提供帮助。王娟娟相信,随着“健康重庆”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将最终摆脱失明的厄运。

2010年,在陈远贞快乐地逛街、打毛衣和看电视的时候,潘光银、周斌以及众多残联和医务工作者,将继续深入全市40个区县的广大城乡,赶走更多贫困白内障患者眼里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