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丽莎的村官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丽莎的村官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椒飘香的季节,李丽莎走进中国花椒之乡――重庆江津先锋镇绣庄村,在这个花椒产量最大的村子当起了党支部副书记。

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却足以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变得成熟起来。

2004年9月,23岁的云南大学环境科学系毕业生李丽莎,走马上任重庆江津市先锋镇绣庄村的党支部副书记。

大学临毕业时,李丽莎考取了选调生,带着对农村的一片茫然,从学校选调到江津,并被分到了先锋镇。“脑子里还拽着城市的尾巴,身子已被推到了黄土庄稼勾画的乡村。”李丽莎这样描述当初的感受。

进村第一课

李丽莎在镇机关党政办公室坐了一个月后,就遇到了该镇的第一次“双向选择”。为了促使村干部队伍向知识型转变,该镇于8月份通过组织程序,选出2名新公务员和5名后备干部到村任职。李丽莎作为后备干部,被下派到了绣庄村,任该村党委副书记。

“听到这个决定时,先是觉得大材小用,闹了一段情绪。”李丽莎回忆道。

李丽莎生长在重庆的近郊,从中学到大学可谓一帆风顺,自小习惯的是都市的繁华。当上村官后,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学大多感到吃惊。一个同学同她网上聊天时甚至说:“李丽莎,你完了!当初叫你留在城里和我们一起经商,你不干,现在好了,当了一名村官,不知道还有什么盼头。”

就像一只被赶上轿的“鸭子”,李丽莎妞妞捏捏地走进了绣庄村。

一个23岁的副书记,村干部和农民的眼里多少流露出一丝怀疑。大学生在乡村是稀罕的,但大多也和娇生惯养、书生意气联系在一起。

李丽莎下村前,镇党委书记的临别赠言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工作,都要真心热爱它,不管面对多少怀疑猜测,你真正能做的就是摆正心态。心换心,赛真金。”

到村里不几天,李丽莎在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芬的带领下,到海拔200多米的山上看望慰问一个五保户。第一次与村民相见,她格外郑重,脚上穿着高跟鞋,过田坎、翻石头斜坝子时,只好由别的干部拉着扶着,“自己的脸始终红红的。不用干部提醒,自己就觉得惭愧了。”李丽莎对记者讲她第一次进村民家的情景,“被农民家的大黄狗吓出一身冷汗,脚上还打起两个大水疱……”

到了目的地,李丽莎看到的是五保户老人屋顶上长着草的土房子、屋内的一张旧木桌和凹凸不平的地面。手里握着一个老人粗糙的手,对望着一双浑浊的眼睛,李丽莎几乎不能相信,在江津近郊的农村,还会有如此的冷清与苦楚。也就在这一刻,一份沉重的责任潜入了李丽莎的心头。当村官,以前觉得有悖于自己勾画的道路,而此时的她,却逐步理解了镇党委书记的那番赠言,并相信这条路是作一个干部必须亲身体会的一段历程。

李丽莎知道,同情只是一张空头支票,重要的是为乡亲干些实事儿。

干好每一件实事

花椒是绣庄村的拳头产品,年产两万多吨,占先锋镇产量的的一半以上。此前,绣庄村曾经历过大规模种植茉莉花的失败,给群众带来不小的损失。

走马上任两个月后,李丽莎“承包”了因种植茉莉花失败而陷入困境的老党员秦树银家的脱困任务。

第一次到老秦家,李丽莎当了忠实的听众,听老秦的抱怨,了解老秦的真实想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比较和调查,李丽莎决定帮助老秦建一个成本不高、容易起家的煤炭加工房。随后,她多次到老秦家,并想方设法为老秦凑了5万元钱,陪同老秦到重庆买了台蜂窝煤机。如今,老秦家的煤炭加工房生意火红,不仅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节余了近万元。

谈起这件事,老秦激动不已:“大学生村官就是不一般,是她重新燃起了我对生活的信心。”

城里人就医难,农村人就医更难,解决好就医问题是农民的一件大事。为了让群众参加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来,李丽莎和村上四个干部瞅准了下雨天,到群众家里做工作。最初,群众不理解,认为合作医疗都是骗人的玩意,根本得不到什么实惠;还说村干部这样“勤奋”,只是为完成上级的任务。

面对群众的误解,李丽莎常常操弄着当地群众的方言,给他们讲自己收集到的、周围群众从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的例子。老百姓信的是实在的东西,在这种和风细雨般的交谈中,该村参保人数已达70%以上。

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到农民今后几十年的生产生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了办好这件事儿,李丽莎和村干部们蹲石坝、坐草皮,先后召开了25次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挨家挨户地给群众做思想工作。

承包工作刚刚落下帷幕,她又和村党委书记商议着“趁热打铁”,组织群众修建机耕道。为了筹集资金,李丽莎和村党委书记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资助,一方面动员群众捐资投劳。短短几个月,就建成了5条机耕道,硬化了2条村级公路。

寒冬腊月天,李丽莎在工地上给工人们送水倒茶;工程完工了,村民们在一起吃饭,她一桌一桌地给大家敬茶,不得已,捏着鼻子灌了两杯火辣辣的‘老白干’……

给农民洗脑

李丽莎是第一个把电脑搬到村办公室工作的人,村里其他干部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了解网络。同时,网络也逐步成为了绣庄村花椒销售过程中市场信息收集与发送的有效工具,并与花椒专业合作社这个椒农集体组织联系起来,有效地掌握调节了市场,保障了椒农的利益。现在,英特网已成为了绣庄村村民口中的流行词儿。

在李丽莎的倡议下,绣庄村结合自身实际,办起了农民文明学校,以此作为向农民传播致富技术、致富理念的载体,通过请镇农技人员定期前往讲课、播放电教片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

由于观念与习惯的差异,有时候李丽莎与村干部也会产生分歧,她就真诚地与他们沟通,力争大家的理解。有了委屈就藏在心里,力争把每一件事办稳当。李丽莎说,“每次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收获同事们的一缕微笑、一声赞叹,心里就充盈着一种幸福,工作起来就更有劲头了。”

李丽莎还有件谈起来特别骄傲的事。村里的孤苦老人和一些家境特别困难的孩子们,把小李看成亲人。每逢佳节,她都会和村干部一起,去“亲人”家坐坐,在农家的土灶边灰头土脸地烧火,或是咕噜噜地喝着甜甜的井水,她都是乐呵呵地笑着,清清脆脆的。对那些孩子,也许她只能捎给他们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或许她只能对他们讲要好好学习,多拿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但她深信,这些孩子会象她一样,以后也能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是幸运的,虽然自己也是农民的孩子,但走进了大学。我是幸福的,通过当‘村官’,能为村民们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回报给曾经养育自己的土地和乡亲,值得!”李丽莎这样总结一年的村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