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皖垦麦1号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皖垦麦1号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确定皖垦麦1号在淮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开展了播期与密度的2因素5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淮北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19—26日,最适密度为180万~300万株/hm2。

关键词 皖垦麦1号;播期;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012-02

皖垦麦1号是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明光分公司以皖麦19为母本、豫麦47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麦2011003。该品种适合在安徽省淮北地区种植,通过对皖垦麦1号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为确定该品种在淮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其产业化进程[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前茬为大豆,土质黑土,肥力中上等,田间沟渠配套,排灌条件好,采用移动式旋转喷灌设备,喷灌设施先进,有利于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2 试验材料

以小麦新品种皖垦麦1号为材料。

1.3 试验设计

采用2因素5水平试验。A因素为播期,设A1(10月19日)、A2(10月26日)、A3(11月2日)、A4(11月9日),A5(11月16日)5个水平,B因素为密度,设B1(120万株/hm2)、B2(180万株/hm2)、B3(240万株/hm2)、B4(300万株/hm2)、B5(360万株/hm2)5个水平。共2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计产面积12.72 m2(5.3 m×2.4 m)。

1.4 试验过程

采用人工条播,行距20 cm,播期、密度按试验设计进行,肥料分基肥和返青拔节肥2次施用,磷钾肥全部基施,基肥N占40%。播种时有墒直接播种,无墒造墒播种,争取一播全苗[4-5]。

1.5 观察记载

观察、记载各处理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进程、群体动态、抗逆性等指标。腊熟末期收获,小区实打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处理,其生育进程是一致的,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的生育进程推迟。出苗期的时间差别大,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时间间隔相对较小。A1播期从播种到出苗只要7 d,A2播期需要9 d,A3播期需要15 d,A4播期需要20 d,A5播期需要31 d;A5播期的拔节期比A1播期推迟9 d,成熟期比A1播期推迟3 d。

2.2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25个播期与密度组合中,产量最高的是A1B3组合,产量为9 669.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A5B1组合,产量为5 628.0 kg/hm2,2个组合相差4 041.0 kg/hm2。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产量是有差别的,A1播期最高产量是A1B3组合(9 669.0 kg/hm2),最低产是A1B1组合(8 622.0 kg/hm2),两者相差1 047.0 kg/hm2;A2播期产量最高的是A2B4组合(9 297.0 kg/hm2),最低产量的是A2B1组合(7 546.5 kg/hm2),两者相差1 750.5 kg/hm2;A3播期产量最高的是A3B5组合(8 577.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A3B1组合(7 215.0 kg/hm2),两者之间产量相差1 362.0 kg/hm2;A4播期产量最高的是A4B5组合(8 109.0 kg/hm2),产量最低的A4B1组合,2个组合之间产量相差2 156.5 kg/hm2;A5播期产量最高的是A5B5组合(7 887.0 kg/hm2),产量最低的是A5B1组合(5 628.0 kg/hm2),2个组合之间产量相差2 259.0 kg/hm2。

2.3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成穗率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同一密度不同播期随着时间的推迟,它的冬后最大茎蘖数和最后成穗数都是在降低的,而成穗率却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同一播期不同密度的组合,随着密度的增加,冬后最大茎蘖数和成穗数是逐渐增加的,而成穗率是逐渐降低的[6]。

2.4 不同播期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最高的为A1B3组合(8 938.68 kg/hm2),产量最低的为A5B1组合(5 369.50 kg/hm2),两者产量相差3 569.18 kg/hm2。A1播期(10月19日)播种,最佳密度为180万~240万株/hm2基本苗,在这范围内产量最高。A2播期(10月26日)播种,最佳密度为240万~300万株/hm2基本苗,在这范围内易达到最高的产量目标。A3到A5播期即11月2—16日播种,最佳密度为300万~360万株/hm2基本苗。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要增加播种量[7-1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皖垦麦1号不同播期对应不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作物生长,显著提高产量,10月19日播种,最佳密度为180万~240万株/hm2;10月26日播种,最佳的密度为240万~300万株/hm2;11月2—16日播种,最佳密度为300万~360万株/hm2。所有的播期与密度组合,产量排在前列的组合为A1B3、A1B4、A2B4、A1B5,以A1B3组合(10月19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 938.68 kg/hm2。

4 参考文献

[1] 马溶慧,朱云集,郭天财,等.国麦1号播期播量对群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4):12-15.

[2] 汪建来,孔令聪,王瑞,等.小麦新品种皖麦44的选育与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4):538-539,551.

[3] 蔡世舫,张玉坤,朱卫生,等.皖麦50适宜播期和密度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12):102,149.

[4] 廖敏,刘飞,任士忠.皖麦5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54,56.

[5]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等.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6):949-950.

[6]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等.播种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9):141-143.

[7] 高红,郑明范.豫西南超级稻适宜播期与栽插密度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2,23.

[8] 向烨,石胜成,向恒庭,等.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58s/1101不同播期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6):55-57.

[9] 李健,秦德荣,方兆伟,等.中熟中粳稻连粳4号播期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64-65.

[10] 戴金平.播期和密度对越光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61-63.

[11] 姚日升,韩湘云,景元书,等.播期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1):27-30.

[12]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等.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3,27(3):297-304.

[13] 张洪熙,张祖建,王才林,等.江苏不同熟期粳稻品种的齐穗期和安全播期预测[J].作物学报,2013,39(8):1416-1424.

[14] 张强,胡海娟,顾树平,等.不同播期、密度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3(4):40-41,61.

[15] 戴智春.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杂交稻"秋优金丰"直播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1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