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越来越多企业家死于股权战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越来越多企业家死于股权战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纵观近几年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商业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企业的股权有着紧密的关系,相关股东围绕股权爆发的冲突,用“战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2012年,中国商界上演了一部如火如荼的“年度商业实战大片”――雷士照明的创始人吴长江与雷士照明的最大投资人赛富阎焱,两位强势人物之间围绕着企业控制权的战争,猛烈爆发并一发不可收拾……

赛富阎焱通过董事会程序迫使吴长江离开企业,而吴长江为了重返企业,则祭出了经销商、供应商、员工的“统一战线”反攻大旗。雷士照明的股权连环局,深刻演绎了何谓“股权战争”。

2012年的商业事件,“雷士变局”无疑吸人眼球;再往前追溯,与“雷士变局”相似,2011年的年度商业事件中,当属马云与雅虎的“支付宝争夺战”;2010年的年度商业事件,国美的“陈黄之争”当之无愧。

纵观近几年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商业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企业的股权有着紧密的关系,相关股东围绕股权爆发的冲突,用“战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些股权战争,有如下共同特征:

第一,创业者对资本游戏规则认知的匮乏。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总是渴望获得来自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却很少能够看到融资条款中暗藏的玄机。在私募融资过程中,投资者通过董事会条款、对赌条款、防稀释条款、上市调整条款等,将自己的利益保护得滴水不漏,而创业者却因为不了解资本游戏规则陷入被动。中国企业的创业者在这一方面得到的教训太多了,典型者如永乐电器、太子奶、人和商业等。

以人和商业为例。对于鲜受媒体关注的人和商业来说,唯一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其于2008年10月国际金融海啸最惨烈之时在香港流血上市。之所以说其是流血上市,首先是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实际招股价(1.13港元/股),远远低于之前公布的价格区间下限(1.4港元/股);其次是其香港本地发信只得到6.6%的主动认购,历史罕见。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人和商业该次流血上市,还导致了创始人股东戴氏家族无偿出让大笔股份给PE股东(以红杉资本为代表)。

凡是从风险投资商处拿到过资金的企业创业者,都不会不知道Term Shee(投资条款清单)为何物。早年美国的VC/PE们用巨大损失与惨痛教训换来的投资经验,最终固化成了Term Sheet的系列标准条款,全方位保障自己的投资利益。

对于做“钱生钱”生意的VC/PE来说,要把投资协议做得“滴水不漏”,这些安排都是最基本的。一般而言,多数VC/PE投资协议中都会有设置对赌条款,但是像人和商业那样设置三重对赌的则较为罕见。正是这一系列的条款,为人和商业IPO之时戴氏家族无偿出让股权埋下了伏笔。

人和商业这个案例的独特之处在于,让公众见识了VC/PE在向企业投资时,对于自身的利益保障,严密到了何种程度――即使企业遭遇百年难见的金融危机流血上市,VC/PE也可以通过事先的协议条款确保自身投资收益,而创始人则必须付出无偿向对方出让股权的代价。

第二,创业者的草莽英雄主义遭遇西方成熟公司治理规则的不适。

当创业者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股权时,必然会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这就容易出现争夺企业控制权的现象,有时甚至还会导致创始人被罢黜。创始者与董事会发生分歧时,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游戏规则行事呢?还是我行我素以草莽英雄主义对抗董事会?前有新浪王志东,中有娃哈哈宗庆后,后有雷士照明吴长江,在与董事会对抗时,皆呈现出英雄草莽的特征。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如果不愿意在控制权层面受到西方公司治理规则约束的话,绝对控股权及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丢不得。

2012年7月,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与雷士最大的投资人赛富阎焱,之间爆发了一场围绕企业控股权而展开的战争。此事件的导火索源自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的一则公告: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的董事长、执行董事、CEO,以及下属所有企业的一切职务。此条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一出,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砸向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伴随而来的便是雷士股价即刻暴跌超过三成。

接替吴长江出任董事长的是来自于软银赛富基金――雷士第一大股东――阎焱;而出任CEO的,则是来自于法国施耐德――雷士第三大股东――张开鹏。从这种人事调整来看,似乎是非常典型的两大投资人股东联合向创始人股东发难。虽然,相关当事人在第一时间均微博进行澄清,坚称股东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分歧。然而,如果细究一下上位者的身份背景,便会发现某种必然的逻辑:软银赛富基金是知名的风险投资者;施耐德是全球知名的跨国产业大鳄。当追求财务回报的风险投资者与寻求行业整合的产业投资者,联合控制了一家企业的董事会,并且创始人股东蹊跷地从企业董事会出局了。

在这场资本“局中局”的盛宴中,呈现出来的是创业者的无奈以及与资本方博弈的稚嫩。曾经,吴长江借助资本的力量,完美地解决了创业股东之间的纠纷,而今,他毫无征兆地从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出局,几乎栽在了资本的手上。

此案例留给创业者的最大启示是,“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语)。

第三,股权纷争背后折射出中国复杂的政商环境。

在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股东之间的争端,总是隐现着政府的身影,太子奶、娃哈哈、中芯国际、雷士照明,无不如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更要考虑清楚,因为政府力量的介入,有时反而会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2000年,被誉为华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第三号人物、台籍留美人士张汝京,前往中国大陆创办了“中芯国际”。企业创立仅仅几年时间,便挤入全球前三甲。但因为与行业老大台积电之间长达7年的专利诉讼败北,迫使张汝京引咎辞职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企业。从此,这家股东结构异常复杂的企业进入了多事之秋。而起着平衡各方利益关键作用的老董事长江上舟的辞世,则直接导致中芯国际内部派系斗争公开化。

中芯国际因股东诉求分歧而引发的内讧,被外界认为是典型的控制权之争。中芯国际面临的似乎是公司治理问题,但又决不是单纯的公司治理问题那么简单,与其说是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还不如说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困境的某种折射。

在东西方冷战余波、国际社会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中芯国际为了突破封锁、培育产业,吸纳了各路背景的资金,最终形成了异常复杂的股东结构。而围绕着中芯国际所形成的央企股东、地方政府股东、基金股东、台资股东、美资股东,利益诉求各不相同。站在政府的角度,希望加快培育半导体产业,以一家企业的亏损换取整个产业的崛起,完全划算;站在财务投资人的角度,企业盈利是唯一目标,其他可以忽略;站在产业投资人的角度,所投资的企业必须匹配自身的战略意图。这必然导致中芯国际中间夹杂着中国政府意志、海外股东意志、创办者个人意志,在各方意志无法取得平衡之时,内讧变得无可避免。

创投博弈是一次深入的复盘

民企融资上市,会遭遇陌生的资本方,遭遇创业伙伴的想法分歧,甚至会遇到家事变故的侵扰。面对不熟悉的规则世界,创始人江湖老大的心态、把董事会开成家长会的习惯思维,和投资人往往不在一个平台思考,也不在一个平台说话,诸多残酷的股权战争由此而生。这也是中国民企发展至今的必经过程。

创投之间的争端跃上报端已非罕见。激烈冲突的结果,有的是创始人黯然离场,如新浪王志东另起炉灶,太子奶李途纯净身出户,土豆网王微出局;创始人重获企业控制权也不乏其事,如娃哈哈宗庆后驱逐了达能,阿里巴巴马云重获控股权,雷士照明吴长江再次回归……在此期间,企业本身也受到了深浅不一的伤害。

创投博弈的背后,既考验着企业家的人性格局、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又拷问着中国的市场环境、资本制度、法治土壤。这是一次深入的复盘,必能为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纷争解决之道,让规则执行透明完善,让企业从容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