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QQ平台的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QQ平台的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对非正式学习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比较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分析了QQ对非正式学习的支持作用,结合《媒体写作》课程构建了基于qq平台非正式学习模式

关键词:QQ;非正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580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由非民办学校的正规教育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的非正规教育组成的正式教育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与此同时,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相较于Web1.0,Web2.0通过使更多的用户参与,从而丰富了信息的来源,利用引用和类聚等技术更好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提供更友好的用户界面从而降低了用户的门槛以及采取实名制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更为有效和快捷的途径。在这些优越条件下,人们如何学习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呢?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正式学习,促进个人的学习研究,这种方式被许多实践者证明是有效的。

当前大学生的许多课程,尤其是理论课程,内容含量很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完全吸收教学知识,加之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也使得课堂交流不可能顾及到每位学生,有着不限时不限地点特点的非正式学习模式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QQ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凭借界面友好、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的特点,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计算机谈话(talk throughcomputers)”越来越普遍。随着广大学生广泛使用QQ,它也就日益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在教学环境中, QQ可用于“合作学习,思想或信息的交流,知识共建”。因此,笔者尝试应用QQ构建一套非正式学习模式,以期为学生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的拓展学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非正式学习

某些心理学家把学习定义为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手段,是一种适应,根据这种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学习事件。然而一种对学习更泛化的认识是:生活就是学习。综合这些观点,学习可以是随处发生、随意发生、随时发生的,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知识经验传递和文化传承。“学习是生活情境中的濡染和熏陶。”这也就意味着学习原本没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然而在书院、学堂以及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学习场所被固定化,学习时间被标准化,学习材料及学习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统一化,于是学习逐渐同学校教育等同了起来。“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学生的职业,学习的正式化倾向或曰所谓的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它通常是有计划性的,有明确的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并依托规范化的学习材料实现的。学习者通过特定的考核方式获得学习评价并取得成绩、学位或证书等。”

与之相对而言,非正式学习通常是没有严格组织的。它可能有极强的目的性,但也许在偶然情况下发生。它没有特定的教师,也不需要用成绩排名的方式衡量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好坏,而衡量学习有效性的标准在于生活或工作中成功与否。“它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学习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而班级授课制的出现又使得学习有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分,虽然这两种学习的定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甚至还有交叠的部分,在进行正式学习的同时通常伴随有非正式学习的发生,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表1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之间的区别。由此,笔者对非正式学习的定义为:由学习者主动发起的不限时不定点的各类学习的总称。

2 基于QQ的非正式学习条件

QQ软件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QQ进行交流并不需要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该特点正好满足了非正式学习不限时不限地点的要求,从而为非正式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

2.1 交互性

QQ聊天工具可以进行同步或异步的文本交流或视音频交流,且这种交流可以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通过QQ聊天工具,处于不同空间的不同人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实现协作学习,体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QQ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互动媒介,明显增强了人际交流的互动性。

2.2 开放性

QQ为用户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环境。在QQ空间里用户可以毫无压力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书写网络日志,上传自己喜爱的照片,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也可以在留言板里同好友进行互动交流。

2.3 共享性。

在QQ群里,用户可以同其他群友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在群里向他人求助,群里的成员除了可以进行文本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QQ群有一个群共享功能,群成员可以上传或下载资料,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之外,群成员可以在群论坛上发帖讨论,而且帖子长期保存,方便群成员回顾帖子信息。

2.4 超时空性

QQ交流可以是同步的或异步的,并且用户不用限制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交流,只要拥有QQ账号就可以上网,发送交流信息,即使对方处于离线状态,待到对方上线登陆QQ便可以收到交流信息,所以QQ交流是超越时空限制的。

3 《媒体写作》课程基于QQ平台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方案3.1 《媒体写作》课程采用非正式学习的必要性

《媒体写作》课程是笔者的导师新开设的一门本科生的专业课,由笔者担任其助教。该课程由笔者的导师采用精心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年整理的课件、视频以及文本材料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教学重难点以简洁精练的形式系统呈现,辅助教师讲解,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讨论。视频及文档材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弥补了多媒体课件及教师口头语言无法解决的形象、动态、过程性呈现教学重难点的缺陷,并提供给学生观摩和分析的案例,继而形成有趣生动、声形并茂的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播放视频和组织讨论以及作业点评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有的知识点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全让学生消化理解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非正式学习的模式进行辅助教学便显得十分必要,于是笔者设计了如下基于QQ平台的《媒体写作》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方案。

3.2 基于QQ平台的《媒体写作》非正式学习模式设计方案

3.2.1 建立班级QQ群

以“媒体写作课程”为群名称建立QQ群,邀请选修《媒体写作》课程的学生加入到该QQ群中。为使群更高效地运行,在组织结构上进行相应的划分,建立该群的同学为群主,然后将任课教师和学委设置成副群主,方便公告消息等。然后把所有群员即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设立组长,分组时要考虑每组内的成员写作水平有高有低。除此之外,应该督促群中的成员使用姓名+学号的方式来标志自己,从而使得群中的讨论更加便利。

3.2.2 共享教学资料

腾讯QQ为用户提供了用于图片或文件资料存放的共享空间,教师可将课堂上用的教学课件、视频及文档资料按章节打包上传到群共享里,供群里的其他成员下载使用。学生有好的相关资料也可以上传到群共享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最好在上课之前就把资料上传到群共享中,由此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该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后巩固之用。

3.2.3 发起群讨论

QQ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视音频交流,这为《媒体写作》课程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利用QQ群,根据学习内容创建各种主题并在群公告中,邀请学生展开围绕主题的讨论,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任课教师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私聊向教师或其他同学留言进行求助。

3.2.4 提交作业

教师可以把作业题目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到群共享里,并在群公告里提醒学生下载。群里的学生将做完的作业在自己的QQ空间里,教师可以进入每个学生

的QQ空间中进行浏览打分及评价。学生也可以进入其他同学空间中浏览其作业及教师的评语,为完善自己的作业获得参考资料。图1是题目为“以‘我眼中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的作业展示,教师通过对日志进行评论对作文进行了批改。

3.2.5 答疑

在QQ空间的群论坛里,学生可以就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发帖,教师和其他群成员对该帖子均可以进行回复。帖子和相关回复可以长期保留在网页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回顾,不断进行反思加深体会,从而修正理解的偏差。图2即为一位学生发表的一篇求教帖子的展示。

4 结语

基于QQ平台的非正式学习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增强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CHEN,C.E.Email fo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speakers’ email practices in English[D].A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at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03.

[2] CAZDEN,C.Classroom Discourse: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M].Portsmouth,NH:Heinemann,2001.

\[3\]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08(2).

\[4\] Jay CROSS.Informal Learning:Rediscovering the Natural Pathways That Inspire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DB/OL\].http:// /natural_learning.pdf.2007.

\[5\]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