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霞客游迹长江溯源万里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霞客游迹长江溯源万里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战国时期到明朝末年,中国人一直认为长江的源头在岷山,即“岷山导江”(见于《尚书·夏书》、《禹贡》等著作)。直到清朝,齐召南根据全国实测地图《皇舆全图》和各省图籍完成了水经著作《水道提纲》,述及长江的源头是托克托奈乌鲁木伦河(即沱沱河)。而在“岷山导江”的主流观点之下,根据自己的实地勘探,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并最终激发后世学者探源辨伪的,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明朝末期的徐霞客在游记中所写的《溯江纪源》。本文力图还原徐霞客的长江探源之旅,显然,这并非一时一事之举。

欲究江河之源的旅者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书香世家。在长江口附近长大的徐霞客,看着滚滚东逝的浩瀚长江,曾感慨道:“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于是立下了“欲究江河之源”的大志。

确认一条大河的源头,最首要的依据准则就是“河源唯远,水量为大”,意思是说:整个流域中离入海口最远的支流所对应的源头,其水量也是最大的。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贡》提出“岷山导江”之说,认为岷山是长江的源头,而且这种说法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被奉为圭臬。但徐霞客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疑点——诸多记载中的长江上游众多水流的细节模糊不清,其中,岷山附近水域比金沙江的流域范围要小很多,显然不符合“河源唯远,水量为大”的常理,带着“岂江之大,其所入之水,不及于河乎”的疑问,他将著作中被忽略的金沙江锁定为长江之源。因此,亲自考察金沙江便成为了他的一个愿望。

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这影响了青少年时期的徐霞客,于是他一生也无意功名。但“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思想一直让徐霞客未能成行,他的父亲去世后,1607年徐霞客戴上母亲缝制的“远游冠”,背上简单的行李,开始了第一次壮游生涯。

由于对母亲的牵挂,徐霞客早期的行游一般都选择离家不太远的地方。直到1609年,徐霞客的母亲去世,守孝3年后的他重新踏上了旅途。一般人视旅游为玩耍,徐霞客则属于地理考察。一般人只游不写,徐霞客则保持了一种非常好的习惯,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晚上他都坐在油灯下做详细的记录。他的近30年考察生涯中,先后出行了十六次,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市,并留下大量的地理考察记录,被后世称为“游圣”。

崇祯九年(1636年),已过壮年的徐霞客知道西行探源长江不能再拖延,于是他开始了第十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行,出发时年届五十。他从家乡江阴的胜水桥头放舟赴浙江,从浙江一路行游至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路程上万里,历时长达四年,期间从未返乡。

金沙江畔 考察探源的方向

与徐霞客一起出游的除了一名叫顾行的仆人外,还有江阴迎福寺的静闻和尚。探寻长江源头的旅程艰辛且困难重重,他们不仅是徐霞客旅途中的伴友,也是生死相托的挚友。1637年2月11日深夜,在湘江船上休息的徐霞客一行人遇到了强盗,同行的静闻和尚独自冒死与盗贼周旋,被盗贼连刺两刀,不久后在广西南宁的崇善寺圆寂。临终时,静闻向徐霞客表示:希望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到云南的佛教圣地鸡足山。这次抢劫,徐霞客的行囊被洗劫一空,但他随身携带的游记因静闻和尚而得以保护。同时,他也接受了静闻的遗愿和嘱托。

1638年12月,徐霞客与久病的仆人深入云南,到达了他一直心驰神往的元谋县。这里气候干旱燥热,最高气温可达到50摄氏度,是历代皇帝惩罚犯人的发配之地,但对于徐霞客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徐霞客在这次旅行中,第一次来到了元谋县的龙街渡口,这里是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千百年来一直是滇中昆明通往四川的北大门。徐霞客终于站在了他梦寐以求的金沙江畔,并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考察。

《溯江纪源》中有这样的记载:“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舍远而宗近,岂其源独与河异乎?” 是说经徐霞客的考察,岷江经成都到叙州府,不到一千里,而金沙江流经丽江、云南、乌蒙府到叙州府共有二千多里,证实了人们舍弃较远的金沙江把近的岷江看做是长江本源的想法是错误的,并最终得出了结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推导长江源头时,应该把金沙江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

通过在金沙江的实地考察,徐霞客了《禹贡》中的旧说,将长江探源的研究方向引导向了金沙江,这一实践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科学考察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曾经辗转流离(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并非原稿,而是后代多人汇总集合而成,因此不能看做百分百的原文),关于徐霞客在元谋龙街渡口第一次见到金沙江时的游记已经散佚,只留下了《溯江纪源》中的相关论述。

然而,仅仅得出金沙江最大可能上是长江源头这一推论并不令徐霞客满足,他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长江源头,为了继续考察金沙江,他进一步西行,延续着长江探源的旅行。

丽江古城 最关键的转折点

丽江自古以来是云南的重镇。在1639年的明朝,丽江更多的被控制在当地土司的管理之下,像徐霞客这样的外来者甚至是朝廷的官员都会被士兵阻挡在丽江之外。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写道:“非木公命不得擅行,远方来者必止”。(木公即当时丽江的土司,至今在丽江留有木王府)然而徐霞客必须通过丽江古镇才能进入,顺着金沙江继续寻找长江的源头。

徐霞客提到的木公就是当时统治这里的土司木增,据史料记载,纳西族木氏土司世代统治这里已有358年,木增这一代通过与其他土司的联姻,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地方势力,在当地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力。其实,丽江古镇将所有外来者拒之门外的原因只要进入到木增府邸一看便知,府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俨然是一座精致的宫殿,而在当时的明朝,堪比皇宫的建筑规模恐怕会招来族诛之罪。

徐霞客探索长江源的脚步当然不能在此终止。在游记中他记录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土司木增十分仰慕中原文化,以最高礼节迎接了他,霞客记述道:“己卯二月初一日……设宴解脱林东堂,下藉以松毛,以楚雄诸生许姓者陪宴。仍侑以杯、缎、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抵暮乃散。”(大意为木增以极高规格招待了徐霞客,而且请来了不少当地读书人做陪客,请客的寺庙叫‘解脱林’,这一寺庙至今仍伫立在丽江古城)。由此可见,木增对徐霞客有着特别的尊敬,但徐霞客一直希望继续西行探源的愿望,却屡次遭到了木增的婉转拒绝。

拒绝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土司不希望内地的政治人士和文化人士更多地了解探听他实际统治区域的真实情况,所以以丽江西北区域社会动荡、病患严重为由阻止徐霞客西行。另一种看法是,木增是为了徐霞客的安全和身体健康考虑,阻止他继续远行。从今天来看,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

离徐霞客居住的丽江仅40公里之遥的石鼓镇,因“长江第一湾”而得名,因为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金沙江水在这里出现了一百多度的急转弯,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此地的这一奇观应该对徐霞客长江探源具有重大的考察意义,但徐霞客却没有来过这里,真可谓历史的遗憾。

1639年,徐霞客完成静闻和尚的遗愿时,已经是53岁的老人了。自从家乡江阴出发,除了没有到达金沙江的上游,没有从腾冲出境外,他万里长征的目的地已经悉数到达。由于霞客常年行旅,积劳成疾,致使他最终“两足俱废、心力交瘁”,木增毫不犹豫地派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纳西族小伙子用滑竿护送霞客东归。一行人日夜兼程,历时156天将徐霞客送回故乡。从云南东归后的第二年,1641年3月8日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不幸病逝,享年55岁。

由于徐霞客的病逝,他花费毕生心血的考察日记生前都未加整理,随着清兵入关,徐霞客的手稿也因此遗失。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民间辗转传抄他的日记手稿才得以保存下来,经后人整理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其中包括长江探源的重要记录《溯江纪源》和《丽江纪略》。2008年10月,一支由中国科学院等顶尖机构组成的科考队登上了青藏高原,向遥远的格拉丹东雪峰挺进,带着前几次考察的不同结论重新测定并确定了长江的正源格拉丹东雪山,精确到了厘米级。而从徐霞客开始远游的400多年里,人们对于长江源头的探索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