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什么样的画作能升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什么样的画作能升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能把作品卖到高价的艺术家,正是他们大量的用来换面包的作品对市场的侵入,才为他们作品今天的高价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形成画家作品的市场影响力呢?我以为应该从画家和画商两个方面去努力。

2008年艺术品网站TOP10终于公布了,毕加索夺回了2007年被安迪・沃霍尔偶然夺走的第一把交椅,以2.62亿美元的年度交易额排名第一。10年来,这是他第9次坐上这把交椅。如果不是2007年安迪・沃霍尔的那次胜出,世人早已习惯地以为这把交椅本来就是专门为他而设的。在过去的10年中,他的作品的价格虽然只涨了96%,但这丝毫动摇不了他那艺术之神的地位,也无法撼动他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无与伦比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2008年,他有39件作品的成交价超过100万美元。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的西班牙人,即使在他走向神坛36年后,仍然以他惊世骇俗的销售业绩戏弄着当代众多的艺术家。

据资料统计,他的作品每年在世界各地公开交易的总量约在400~500件之间,其中大部分是手稿素描等。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400到500件是个什么概念,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这是现今中国画坛至少百分之七八十的“有名气的画家们”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的销售量,而这个交易量大约只占毕加索一生创作销售作品总量的0.6%。所以人们评价毕加索不但是20世纪最伟大的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销售作品最多的艺术家。

毕加索的影响力从何而来

我们不妨把时间回溯到108年前的冬天,巴黎蒙马特区的一所破旧的住宅楼上,有人在使劲儿敲着门。最后门开了,里面那位满脸菜色的年轻人无力地告诉来者,他已经五天没吃过面包了,几乎全靠喝水维生。他已经记不起这是他到巴黎后第几次这么连续几天挨饿了,因为他没法卖掉他的画,那怕是5法朗一幅。后来他决定不再一幅幅地卖,因为这样卖不掉。他开始以20法郎一捆的价格出售他的作品,没有资料记载这一捆有多少幅画,我估计总不会少于10幅。那一年巴黎的冬天特别冷,下雪了,他出门的时候把草绳绑在脚上保暖,那一年他20岁。大概又过了两年,他终于可以让自己的每幅画卖到10法郎以上了。这个年轻人叫巴布罗・毕加索。就是我在前文讲到的那个几乎年年霸占艺术品价格成交价TOP10头把交椅的那个毕加索!时间之神就是这样折磨这位艺术之神的,时间之神把毕加索当年用来换面包付房租和买颜料的那些作品的价格抬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天价,而当年却几乎让他饿死。而艺术之神当年用以抗争的则是天量的创作,毕加索一生创作了六万多件作品(包括油画、版画、素描、拼贴、雕塑)!他让你在艺术之河的每一朵浪花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中国画家如何提升身价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油画100年”活动,吴冠中老先生到场,那年他八十九岁。据他自己讲,他毕生做画过万幅,约三分之一被他自己“枪毙”了,但仍卖出了约7000幅。我替吴老算了笔账:以吴老作画70年计,平均每年要作画150幅,要买出100幅。这个数字虽然和毕加索没法比,但在中国已经是第一了。所以吴老作品的平均价格在中国当今画坛上无人能比。但我清楚地记得20年前我在“集云阁”做字画生意时,吴老的一幅水墨价格也就在千元与数千元之间。

我在《理财周刊》第406期《不争待遇争市场》一文中提出了画家作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保有量”的问题,这种正比关系决定了一位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否稳定以及长期走向是否看好,这是一个买卖双方都不得不考虑的实际问题。因为毕加索和吴冠中已告诉我们:无论你是怎样的天才,只要你想在市场上卖画,你只能从“学徒工”干起。因为市场影响力是一个随着作品销量增加而逐步形成的过程。当今世上那些能把作品卖到高价的艺术家们,有几人没过过以作品换面包的日子呢?反过来看,也正是他们大量的用来换面包的作品对市场的侵入,才为他们作品今天的高价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可能会对我上述观点提出疑义:因为低价,所以容易在市场上广泛流传这在道理上说得通。可因为低价,今后就会值钱显然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逻辑。其实这并不矛盾。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着商品和艺术品两种特性:作为商品,它具备商品的一般属性,适用于市场法则,只有价廉物美的商品才能取得好的销量,只有足够的销量才会形成市场影响力;作为艺术品,它又具备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特殊性。首先,它是一种需要原创精神的商品,这决定了它每一件都是单独的,个性的,不论你在市场上售出了多少,但每一件作品仍然还是唯一的,它生来就具备物以稀为贵的条件。所以我们把那些临摹的,流水作业生产的画叫做“行画”、“工艺画”,以此区别于原创作品。其次,它完全是一种只依靠个人能力创造生产的产品,这决定了即使是任何一个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天量,放在市场上也只能是限量,这也具备“物以稀为贵”的条件。

以毕加索为例,10年前我参股的公司曾以80万美元从欧洲购入过一幅毕加索的素描作品,当时已号称是中国民间购入的第一幅毕加索作品。以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之多,以中国之大,这难道不是“稀为贵”吗?所以,我们所说的市场影响力和艺术品的价值增长之间实际是一个正比例关系,两者之间一点都不矛盾。并不存在一个画家的作品低价卖了很多今后他的作品就不值钱,另一个画家作品卖得少,而且都是高价,今后他的画就可能值大钱这样的关系。事实恰恰相反,中国有许多第一代第二代老画家的作品,长期在市场上卖不出高价,实际与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鲜有销售,以及他们本人鲜为人知有直接关系。因为他们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市场怎么可能热烈拥抱他们?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较好的市场影响力呢?我以为应该从画家和画商两个方面去努力。

画家画商都需努力

首先,我们的艺术家应该有一颗艺术家的心而不是商人的心。你的作品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最终是由市场定的,而不取决于你的意志。2006年张晓刚一幅《天安门》拍到1600万元,而据张晓刚自己讲,他在上世纪90年代卖出这幅画时只得到1000美元。有记者曾就此事采访他,张晓刚这样回答:“那与我无关,我关心的只是我的创作。”这就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心!因此,对艺术家而言,你在市场上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可能让人们喜欢你的作品,接受你的作品,接受你的艺术主张。然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像毕加索和吴冠中以及所有的大师那样,永葆激情,勤奋创作,让你的作品尽可能的在市场广泛流传。而不要试图在刚卖出几十幅、几百幅画的时候就急吼吼地提价,你提价越早,越限制你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流传,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你。经过前几年艺术品市场的高度泡沫,中国现在至少有一半小有名气的画家已经尝到了曾经卖过高价,而现在却被吊在半空中,上不去又不甘下的苦处,他们现在正在为降价还是不降价左右为难。

其次,我们的画廊画商也应调整心态,前些年那种借着泡沫吹一吹,举一举,炒一炒就能卖画挣大钱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画廊必须回归本色。画廊本身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也不是一个能把铜钱味表现得太浓的行业。无论心中如何迷恋孔方兄,就是装装样子,咱也得表现得艺术一点,斯文一点,谁让咱是文化人呢!所以,不要开口闭口就向顾客“传授”艺术品投资之道,总想把顾客当肥羊宰。更不要隔三岔五的就捉两个小鬼头来包装一下,当作“明日之星”大吹特吹糊弄人。他们在市场上别说混个脸熟,就连脸还没露过,凭什么能把作品卖到五位数的价格呢?即使他们个个都是天才,这种价位也限制了他们作品的流传。所以,画廊要拿出一半的精力来说服艺术家,要让他们知道:不管你多有天才,你首先必须在市场上混个脸熟,因为你的天才肯定不如毕加索;要让他们明白:要想在市场上混个脸熟,你必须勤奋创作确保你的作品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销售量;要让他们懂得:在你的市场影响力尚未形成之前,过高的画价将影响你的作品的流传。被随意吹高抬高拍高的画价固然可以使你赚钱并带来一定的成就感,但它同时也可以轻易毁掉任何一位有才华有潜力的艺术家,让他们变成发僵了的馒头。当然,画廊还必须拿出另一半精力来对付你自己内心那种争取超额利润的欲望,因为那个声音始终在你的心底呼唤着,它也可以轻易毁了你的经营。

所以我一直认为,画廊在卖那些作品价格已得到市场认可的艺术家的作品时,随行就市争取卖个好价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画廊在推荐自己的签约青年艺术家时价格起点应该很低,因为你是领他们到市场上露露脸,人们如果能接受他们的作品喜欢他们的作品真的是赏脸,这种关系千万不要弄颠倒了!如此,才能把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真正做大,最终形成一个较稳定的投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