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情况,却忽视了课前的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动手”的习惯、“善思质疑”的习惯。

[关键词]会读动手善思质疑

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情况,却忽视了课前的预习。殊不知预习课文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阅读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很重要,一定要防止有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养成没有好好看书,没有好好思考,动不动就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查找资料与利用工具书,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挑战困难,通过思维获得知识,善于从解决困难和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善思乐学,体验成功,寻找快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紧紧抓住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中学生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会阅读的人并不多。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许多学生不懈追求和无比向往的,但许多人只会翻书而不能“破”书。学生要学会读文章,要运用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这样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撷取朵朵浪花;才能跋涉在无限风光的书山上,探寻条条路径。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就是要求快速通读课文,即从单元提示、标题、正文、注释、练习等几方面总体浏览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问题,自己已经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第三遍读课文是赏读句子,看有哪些句子和词语是自己喜欢的,反复读,读出感情,说出该句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2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

会查资料。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也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就要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老师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家庭背景。

作重点批注。这是批注预习法,也是较好的自读方法,要求在预习中若发现疑难之处,或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就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批注,发表意见。提出质疑,以便在讨论和听课时研讨答问。这是较高的预习要求,没有阅读批注的习惯和能力,一般是做不好的。所以要培养,积极训练。如预习《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句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经过阅读体会后,可在这句话下面划一条线,并在空白处写上看法:这句心理写得好,表示小弗郎士对侵略者的讽刺和憎恨,嘲笑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3培养学生“善思质疑”的习惯。

学会思考。这是阅读的核心,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预习时,要求细读课文,思考预习题,了解课文思路(包括题目、段落层次)、主题思想,弄清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分析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文章的优点,初步掌握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这样,就为上课时全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如预习《春》这篇课文,通过思考“ 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以及课文内容,便可明确文章的思路为:盼春――绘春――赞春,并且绘春部分从宏观勾勒到具体描绘,包括“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五幅图画。文章的艺术特点是:语言生动优美,感情自然,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若思考清楚了这些问题,学习要求基本掌握了,上课时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品味上,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这是预习的深化。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疑,就是要求在精读课文,思考揣摩课文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学得深刻,便于讨论研究。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如预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只要老师稍加提示,学生认真研读,便会发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这条紫藤萝缓缓流着,带走了我心中的忧伤和悲痛?““我心中的忧虑和悲痛为什么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在课文预习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质疑、敢于争论,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因此,教师要适时鼓励表扬自学效果好、勇于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同学,保护、强化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