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工程的推进与所带来的变革,通过分析、对比当前统计信息化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要求的不同之处,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统计信息化进一步服务于党政、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

2001年初,我国加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结合大数据环境,力求改善政府的统计工作现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快速提高。我国充分认识到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任务,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如下文所述。

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当下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1.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统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全过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初步应用阶段;第二阶段,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第三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2 “四大工程”概述

为了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建设统计“四大工程”。其中,“四大工程”,即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统一的一套表调查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统一的联网直报系统。

“四大工程”本身属于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1.3 “四大工程”对统计工作的变革和推动

近几年来,全国统计系统就把研究、调研、试点、推广“四大工程”作为统计系统的第一号任务,“四大工程”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率、推动规范、保证数据质量,是统计生产方式的一场变命。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通过一套表、统一的软件、联网直报以后,一套表要求的数据,企业通过互联网就直接报到国家统计局了,然后各级统计机构再共享这些数据。

在提高效率方面,通过“四大工程”联网直报,企业一按“发送”键就到了统一的数据中心。

在推进规范方面,通过“四大工程”,规范的名录库、规范的软件、规范的一套表,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统计的规范性、统一性。

在提高数据质量方面,统一的、真实的、及时更新的名录库的建设,可以解决虚假企业的问题。

2 当前统计信息化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要求的区别

当前,为了满足国家与地方之间数据方便友好的转换,满足不同层级的需求。统计信息化的要求主要包含四方面:其一,信息设备现代化;其二,信息内容数字化;其三,信息数据应用化;其四,信息服务完善化。

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的要求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建立政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与高水平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以便生产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产品为公众服务与党政服务提供信息数据基础支持。

3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3.1 大数据

大数据,目前尚未有明确学术上的定义。根据维基百科关于“大数据”的定义,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是利用现有分析工具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处理的数据,意味着数据海量、传播速度快捷、种类丰富。大数据既能快捷准确地提供社会经济的整体变化用于决策,也能让普通的社会公众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服务。

3.2 统计数据和大数据的关系

3.2.1 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价值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具有战略性意义,大数据在各行业,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消费行业、金融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军事、交通环保、电子商务、气象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地球信息科学、金融、信息技术、物理领域都在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

3.2.2 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服务于党政

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服务于党政,从现已发生的变革来看,包括进出口、货币供给、财政等数据在各项相应的行政记录里均可查询;物联网使物品和网络连接起来成为可能,进行信息共享,工业生产、运输物流、终端消费、公共服务等各种交易直接生成可用的数据,而不需要再经过专门的统计采集。

3.2.3 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服务于人民

对大数据技术的成功运用,将改变日常生活、企业决策和国家治理的面貌并带来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数据将成为人类的仪表盘,一个帮助人们对付贫困、犯罪和污染的智能工具。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带来变化,并将触及任何一个领域。

3.3 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3.3.1 统计BMP流程再造

(1)重建技术改造的核心架构

其一,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库系统,统计元数据库的建设,实际就是对统计数据的管理,对统计业务的整合。其二,根据数据大集中环境的体系结构,建立相应的制度元数据、技术元数据和管理元数据,通过元数据属性描述,对制度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生产流程进行规划、控制和解释,实现标准化管理。

(2)建立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

以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统计信息标准为前提,以元数据体系为驱动,采用B/S(Browse/Server)浏览器方式与C/S(Client/Server)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开发集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查询为一体的专业通用统计信息综合处理软件平台,地方统计机构无需建设技术平台,统计的报表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等系列统计业务集于一个“平台”完成。

(3)建立分布式网络数据仓库

通过前台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采用客户端浏览器、Web服务器、Application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B/S/S,基于Web技术的数据仓库技术,在后台建立分布式网络数据仓库。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数据转换技术,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建立不同的专题分析数据库,对多维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数据挖掘。

3.3.2 大数据环境下关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优化职能机构设置

打破部门、行业、科室限制,按照统计业务流程分别设立制度设计、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析、执法监察等部门。

(2)不断完善一套表统计制度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统计基层一套表制度,需要统计发生“化学变化”,站在调查对象的角度,按着“元数据”的思路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对调查对象而言,减轻填表负担;对政府统计部门而言,实现数据共享。

(3)建立及时有效的数据和分析系统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缩短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存储、等主要环节的时间,使得数据更加及时。二是增加对互联网、微博、社交平台等新媒体的,更好地满足社会各层面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三是在载体、时间、频率的选择上更加灵活,使政府统计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四是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地展示数据。

(4)实施统计标准化管理

将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统计系统,对数据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相关标准,从而强化各流程质量控制,逐步实现统计生产流程和统计服务的质量管理标准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大数据环境,加大其网络改造与网络应用,提高政务统计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技术水平,在积极推进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做好政府的统计工作,包括统一、规范统计标准与统计指标,促进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电子化与数字化发展,真正起到拓展、丰富统计信息的作用,使其提供更完善的政党服务与公众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彦玲,陈首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统计研究,2001(04):199-120.

[2]刘长兰.对企业集团统计信息化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1(09):209-210.

[3]程芙蓉.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探究[J].财政监督,2011(08):211-212.

[4]万红英.浅谈影响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05):107.

[5]李菊芬.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54-56.

[6]李海英.对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5(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