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亚洲通胀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亚洲通胀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已是事实,需要探索的是背后的成因。

2011年似乎铁定成为亚洲通胀的起始年。

2月11日,以越南央行决定将越南盾兑美元参考汇率调低9.3%为信号再次拉响亚洲通胀的警号。“越南盾的大幅贬值将会加剧越南与周边国家的出口竞争,此举可能将在东南亚引发连锁反应,多数东南亚国家对越南盾持续贬值感到忧虑,这些国家或许会跟风贬值。”专家指出。

2月14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了《全球通胀预期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双底”衰退的风险目前已经减弱,但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将再次抬头,尤其是在经济复苏较快的亚洲地区,通胀压力更为明显。

来自粮食涨价

近几个月,国际期货粮食价格大涨,这对本已进入通胀的亚洲各国来讲,无疑雪上加霜。

根据“瑞士信贷”的数据,自2011年开始以来,缅甸的物价一直在上升,粮食上涨占比在提高;印度2010年的通货膨胀主要也是由食品涨价带动的,政府数据显示,涨势并未因为稻米等粮食收成好而缓和,除了洋葱价格的惊人涨幅,其它家常蔬菜的涨幅都在70%以上。另外,像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等国因去年受到严重水灾的冲击,粮食供应情况难以确定。据相关调查,在这些国家,即使是收入相当稳定的白领阶层也感受到了粮价涨价的压力。

近期的粮食变动受到世界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发表的《粮食展望报告》中指出,10月的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月上涨了25%,已逼近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水平。报告中说,如果把2002~2004年的世界主要粮食价格平均值设定为100,今年10月的主要粮食价格指数已升至197。报告中说,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旱灾后实施的谷物禁运引起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增长导致砂糖价格飙升。

来自2011年1月28日“环球生态基金会”报告持不同观点。这份报告认为,全球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和无常的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并预测全球将在未来10年内出现粮食短缺。报告指出,全球人口2020年将增加8.9亿人,总人口达78亿。但世界4大主食(小麦、稻米、大豆、玉米)将面临全面性短缺,无法喂饱新增的人口。结果是饥饿现象更为普遍,每5人就有1人挨饿,高于现在的每7人有1人挨饿的比例。

报告特别强调,幅员广阔的亚洲在作物收成和雨量方面有戏剧性的差异。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稻米和小麦生产国,“产量可能锐减30%”。

借助以上因素,国际炒家开始“动作”。2011年1月12日,来自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交易显示,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大涨。目前已升至两年半来的新高。“因库存偏低和产出疲弱等原因,全球粮价在未来几个月将继续上扬。”摩根大通做出这样的预测。

寻求权宜之计

新凯恩斯主义常将通货膨胀总结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第二种是,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shock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

发生在目前的通胀已全然涵盖了三种类型,既然如此,这波通货膨胀不会是短期的,而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拉锯战,应对通胀已成为亚洲各国重要日程工作。

印度中央银行在2010年已六次加息,据相关分析员预测,印度央行可能会在2011年3月再次调高利率。此外,政府不断将储备粮投放到市场,缓和粮食价格上升态势。

马来西亚全面布署对农业领域的保障。2011年,马来西亚将继续推行原定于去年年底结束的国家食品保障计划。农业部将要求政府多拨款4亿令吉(近1.7亿新元),保障稻田产量能应付需求。此外,农业部已按第十个马来西亚发展计划,取得2011年至2012年16亿令吉的农业发展资金。

印尼也将农业列为政府的抗通胀的重点。印尼总统尤多约诺呼吁人们自己种粮,缓解粮食压力,贸易部长冯慧兰更是带头在院子里种种辣椒,农业部将指导农民如何养护辣椒,并且鼓励消费人自己种辣椒。

泰国政府启动严格控制近30种食品的价格的监视体系,建议主要消费品生产商不要涨价;越南、柬埔寨等国也采取差不多同样的措施,他们从中央到地方层面控制粮食价格,严控粮食出口。

2011年韩国更是全面统筹这项工作。日前,韩国政府公布《稳定生活物价综合对策》,力争将今年的通胀率保持在3%左右。政府今年上半年将对电费、煤气费、邮费、公共交通费、(大城市)上下水道费、上网费等11种公共费用进行管制,维持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对于已经上涨或可能上涨的商品,如高档奶粉、咖啡、洗衣粉原料等,政府将降低其进口关税,并考虑进一步降低面粉、轮胎、食用油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通胀的深层次原因

造成亚洲甚至世界通胀的原因,通常被认为,一是亚洲飞速发展的经济,加大了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二是国际游资趁机抬高国际期货价格,造成亚洲国家生活成本的加大。三是,美国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这才是造成这波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深层次的原因。

最近,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李拉亚撰文《美国量化宽松是否会步日本后尘》一文深入揭示了美国启动这一政策的目的。

文章指出,在经济萧条情况下,对刺激经济而言,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有效。美国为什么不实行财政政策而非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呢?原因在于,美国现在不具备采用财政政策的条件。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选择货币政策。现在美国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

Kathryn对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作了精辟介绍:“流动性陷阱可以被定义为如下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名义利率已经是零或接近零,持有证的投资者和持有货币的投资者没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结果,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是无效的。在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是中性的,或者,在长期情况下,是无效的。但是,如果允许一定的价格粘性,在短期情况下,货币扩张或能增加产出,并且,将导致价格的同比例上涨。然而,当利率已经‘太低’时,由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影响产出和价格是无力的(在IS-LM图中,LM曲线是水平的)。因此,传统的走出流动性陷阱的方法是依赖财政政策(即移动IS曲线)。”

“克鲁格曼依据李嘉图等价原则,极力否认财政政策对走出流动性陷阱的作用。如果公众理解当前政府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费用会在未来增加税收来弥补,那么公众会用储蓄代替支出,它将抵消政府现在的行动。如果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是遵照李嘉图等价原理行事,那么这一观点是成立的,即财政政策对帮助经济走出流动性陷阱起不了什么作用。克鲁格曼于是返回到货币政策。”

“这篇文章一个关键的亮点是,流动性陷阱中预期的作用。如果假定公众相信央行会维护价格稳定,那么如果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提高了当前价格水平,央行将会被预期收缩货币扩张以便稳定价格。基本上,在这一信念下,央行在通常意义下是可信的(即会维护价格稳定),致使货币政策无效。货币扩张政策在这一条件下被认为是暂时的。因此,克鲁格曼建议央行提高未来的价格水平:如果公众相信央行不会收缩货币的扩张,经济将因扩张货币政策而从流动性陷阱中逃出来。”

李拉亚认为,美联储依靠通货膨胀预期走出流动性陷阱是有风险的。美联储可以依靠制造通货膨胀预期走出流动性陷阱,但是通货膨胀预期是从瓶子里跑出来的魔鬼,美联储怎样把它再收回去呢?日本是最早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效用不大,日本经济还在流动性陷阱中挣扎。美国现在步日本的后尘,其结果如何,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