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筑牢园区发展阵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筑牢园区发展阵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关村为贵阳带来437亿元大单,富士康开启第四代产业园,中国电信云计算使贵州成为南方数据中心……2013年,注定是贵州产业园区发展中不平凡的一年。

三年前,贵州走上了谋发展、求跨越的后发超越之路;三年后,贵州在凝聚中国梦、同步奔小康的“高速路”上演绎速度与激情。

从不敢干、不去干、不懂干,到学工业、谋工业、抓工业,再到大展示、大检阅、大会商。一路走来,全省上下凝聚追梦力量、唱响奋进之歌、收获丰硕成果。

科学规划建园区

工业化、城镇化滞后是贵州发展的两块“短板”。

从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历程看,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国内中东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亦离不开现代工业的强力支撑。

在全国新型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贵州要迎头赶上,必须超常规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1月,《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集聚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扩区升位一批,完善提高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思路,着力推进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着力推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企业在园区形成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提高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把产业园区建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为全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各地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园区发展路子。

在土地资源、发展环境严重制约的条件下,全省各地坚持向山要地,发展工业梯田。

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针对山多坡陡的地形特点,按照布局集中、项目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思路,报批用地7000多亩,坡地达5000多亩;毕节市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在高达75%的荒山石山上开山建园,开发建设3974亩,耕地不到500亩,被省委书记赵克志喻为“斧头山上建园区”。

咬定荒坡不放松,立根生在乱石中。一个个企业的引进,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个个产品的诞生,滋生了后发赶超的不竭动力,也扮靓了贵州的绿水青山。

2013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2013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关联企业集聚发展。

从“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到“九通一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带来的是项目入园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的大幅提升。

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和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态势愈发明显。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以特种车辆、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高精尖产业为引领,聚集了贵阳卷烟厂、主力电器、海信、詹阳重工、奇瑞万达等60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烟草医药和战略性新兴四大产业集群。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111个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873亿元,建成项目3642个,投产项目3115个。预计年底将实现工业产值4580亿元、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

产城互动促园区

一边是宽敞、明亮、整齐的企业厂房,一边是干净、整洁、独特的农家别墅,工业园区和安置小区隔路相望,成了毕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年前就一直在深圳打工的七星关区小坝镇居民张达勇,今年“十一”长假回家却找不到路,原来种满庄稼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栋栋标准厂房。

“进园区这条大道,就是原来进村的小路。旁边这个厂房,原来就是我家的包谷地。”在开发区领导的帮助下,张达勇不仅找到了“路”,还找到了“家”。家门口就业,让他不再担忧只身在外漂泊的孤独。

这是产城互动的有益尝试,也是产城互动的典型范例。

和毕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全省大部分园区都是按照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张图”规划,统筹园区产业项目和城市道路、教育、医疗、商贸物流、住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新区,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的格局。

有产方立城。六盘水市红桥产业新区,坚持以新型产业园区带动现代城市新区发展,以现代城市新区发展助推新型产业园区快速形成。新区东部的装备制造园依托煤、电、钢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煤机制造、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制造业;中部引进十大专业市场,配套仓储加工,打造现代化物流园区,同时搭建电子商贸、商检、海关等综合物流平台;新区中部的综合配套园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实现购物、美食、休闲、娱乐、居住、商务等多维功能一站式复合。园区建成后,居住面积420万平方米,商务办公面积5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人居住,解决就业5万人以上。

立城能兴产。 “三年新建一座5平方公里新城”,这是丹寨县金钟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县城与开发区互动开发、互促开发、互补开发,在金钟大道连接下,县城、扬武与开发区实现组团滚动开发建设,推进县城东拓南扩。坚持项目、产业、土地、政策向园区集中,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优势产业的“聚集区”、财源税源的“核心区”、吸纳就业的“基地”和城市建设的“亮点”。2013年1-9月,全县新增签约项目21个,到位资金3.54亿元,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5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40亿元。

产城一体化。小孟工业园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引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和营运珠江路城市综合体和黄河路城市综合体,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和园区的品味。此外,园区还集中精力抓好“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和“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工程”的实施,努力实现“双百互动”。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实际上就是动力与载体、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城互动,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让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动态适应起来,让供给与需求成功实现有机对接。

要素集聚兴园区

从看规划到看工地,贵州花了一年时间;从看工地到看厂房,贵州也花了一年时间;而从看厂房到看产品,贵州只花了半年的时间。

园区建设,需要速度;园区发展,需要经营。在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上,省长陈敏尔说,经营好园区资产,可以回收一笔丰厚的资本,不断增强偿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两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8亿社会资金,贵州娄山关高新园区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量身定做”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贵阳市白云工业园通过市场化方式融资,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全省大力实施“引金入黔”工程,扩大对工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通过举办工业企业专场融资洽谈会和项目推介会,推进完善“黔贷通”等企业融资平台。2010年以来,全省园区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4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2790亿元。

争取增量、挖掘存量、释放新能量。对于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可谓是贵州园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全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向工业用地倾斜、重大工业项目土地“点供”政策的实行,切实做到重点产业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为了促进园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贵州不断创新引智育才模式。在确保 “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遴选培养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教育“9+3”计划,大力推行“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培养适合园区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建一个园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一些产业园区在加快发展中,把引进高科技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结合起来,既促进产业升级,又扩大社会就业。截至2013年9月,全省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已有近7000户,从业人员66万余人。

今年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6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进度的73.9%,同比增长19.3%,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高于西部2.9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名继续保持第二位。

没有畏难情绪,困难总会克服;没有退缩思想,差距总会缩小。三年园区建设的实践,让外界看到贵州发展的潜力和信心,也让贵州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