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单位:545007 广西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作者:余东远

【关键词】 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 心理特点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8岁以上人群达18.8%,估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比20世纪初提高31%,可见,目前的形势还相当严重[1]。进入21世纪,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断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2]。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除了与年龄、遗传、饮食、体重、地区等诸多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心理、人格特点、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亦称心身疾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认识到原发性高血压不再是简单的生物学疾病问题,而且关系到心理、社会问题和行为医学问题,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理障碍还是共病问题[3]。

1 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

1.1 社会和环境应激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4]。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工业化程度有关,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化的加剧、噪声、大气污染等皆可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关于社会和环境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Valdman等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列宁格勒被围困达3年之久,战后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的4%上升到64%[5]。即使战争过后大多数人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并造成许多人过早死亡。这种特定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称为环境高血压。实验证明,动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让猫或鼠在摄取食物时都遭受电击(或经过一场厮打而造成应激状态),动物可患原发性高血压。Cobb和Rose报道,精神紧张、慢性应激、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期处于警觉状态、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长期刺激的工作环境,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这说明环境因素所致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6]。

1.2 情绪因素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的资料都证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各种负性情绪,如消极、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敌对等情绪,可导致血压升高。许多研究证实,焦虑情绪反应和心理的压抑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心理因素[7]。有的学者认为,严重焦虑情绪反应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

1.3 不良行为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与高钠饮食、大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超重肥胖、鼾症、生活无规律等不良行为有关,这些不良行为直接或间接受心理和环境因素影响。据美国统计,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的男性死亡率比对照组高出5倍[8~11]。

1.4 人格特性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还与人格特征、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有关。Bunber认为,焦虑、强迫性、反对权威、求全责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人格特征[12]。Friedman和Rosenman首先提出A型人格容易罹患冠心病后,国际心肺和血液病学会上得到公认,并确定A型人格(行为)是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3]。

2 原发性高血压的心理生物机制

目前认为,心理应激是影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而血压的升高是判断受心理应激影响最敏感指标之一[14]。有的学者认为,A型行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一个内在表现,受同样强度的生活事件刺激,A型行为更易于被激发而出现原发性高血压。实验研究证实,同卵双生子A型人格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的一致性,而异卵双生子表现得不明显。除了基因易感性之外,原发性高血压还与长期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皮质与边缘系统功能失调有关,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其心理生物学机制有:(1)丘脑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内分泌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导致血管痉挛、血压上升。(2)丘脑功能失调,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水钠潴留、血压升高。(3)丘脑功能失调,垂体加压素分泌增多,导致肾缺血,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15]。长期血压高状态引起细小动脉硬化、组织器官缺血,反过来又加重大脑皮质与边缘系统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高血压。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早期,有内皮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物质产生效应。ET为迄今发现作用最强、最持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而NO是神经心血管系统重要的保护因子。在实验中发现,伴有A型行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ET-1水平显著增高,血清NO明显降低,提示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A型行为引起高血压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16]。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情绪,个体对应激的情绪反应,取决于个体对应激的评价,这种评价受到A型行为和个性特征的影响。Vonuexkull等提出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身模型――情境循环观点,指出机体的调节过程包括所处环境及个体的“评估”,调节系统是根据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及情绪外部刺激加工组合进行的“评估”。

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3.1 轻视心理 原发性高血压隐匿起病,临床症状轻,血压波动在临界水平,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轻视或否认心理,不遵从医嘱行为,延误治疗。

3.2 焦虑抑郁 原发性高血压易合并焦虑和抑郁,焦虑达63%,抑郁发生率为20%~40%,此外还有敏感、多疑、紧张、烦躁不安、易怒等心态[17]。由于心理压力大,对疾病预后及需长期服药治疗感到焦躁,患者表现出悲观、自卑的心态。

3.3 内向投射心理 患者具有自我压制,感情易冲动。性格内向者对己严、对人宽,患病后易产生自责自卑,失去信心,退缩、厌世,严重者有自杀行为。

3.4 外向投射心理 有些患者责己少、责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对躯体上微小的变化即极为敏感,好激动、易挑剔,人际关系紧张,常责怪医护人员未精心治疗和护理,责怪家人照顾不周,主观感受到社会支持少。遭受负性生活事件后,常消极主观放大其影响[18]。

3.5 认知变化 表现为血管性认知损害(VCI)。国内外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认知障碍有明显的关系。动物实验证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学习及记忆力受损,可能与大脑尼克酸、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有关。临床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低于健康人,存在血管性认知损害。Elias观察1702例无脑卒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10年期间,这些患者的逻辑记忆、数字记忆、视觉再认、语言能力、注意力、学习执行功能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19]。

4 原发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传统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往往过多注意药物治疗,而忽略心理治疗的作用。社会人群中高血压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一高(发病率高)现象显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有:疾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等不适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治疗中就医的环境、医务人员不良的态度引起的医源性暗示;疾病诊断的“标签”效应,由于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错误理解,一旦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后产生害怕、恐惧,忧心忡忡[20]。因此,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加强心理干预,调整患者的认知、情绪、性格和应对方式,纠正认知偏差,矫正不良行为,干预危险因素,遵从医嘱,治疗要持之以恒。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4.1 心理咨询 根据新的医学模式观点,讲解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的健康知识,告诉患者情绪、行为模式以及紧张生活事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提高服药的依从性等,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做好卫生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本病经过合理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病情可以控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长期坚持治疗。保持情绪稳定,克服焦虑、恐惧等情绪,因为精神紧张与血脂增高有一定关系。放松全身肌肉,尤其是头颈部,选择腹式呼吸、集中注意力等措施可缓解精神紧张。

4.2 运动疗法 是行为治疗方法之一。临界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原发性高血压和部分Ⅱ期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进行有规律的不很剧烈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体操等。运动可降低心搏次数,减少血压波动,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血浆肾素活性与醛固酮浓度,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21]。

4.3 松弛疗法 适用于焦虑、烦躁、紧张、恐惧、易怒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渐进松弛疗法,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会取得较好疗效。

4.4 生物反馈治疗 该疗法不仅是临界原发性高血压与Ⅰ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也是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辅助疗法[22]。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目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又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坚持治疗,使其认识到运动控制血压是必要的,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23]。通过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认识到长期终身服药的重要性。因此,利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动员家属积极配合,对治疗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2] Charnontin B.The best of hypertension 2005.Arch Mal CoeurVais,2006,99(1):35-41.

[3] Cottone S,Mule G,Nardi E,et al.Rel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to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Am J Hyperterks,2006,19(3):313-3l8.

[4] 朱宁,李长育.高血压病的个性化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7):1349-1351.

[5] 洪冈玉,金淑君.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护理研究,2005,19(1A):31-33.

[6] 刘彩萍,张贵生.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752.

[7] Zhong JC,Yu XY,Huang Y,et al.Apelin modulates aortic vascular tone via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phosphorylation pathway in diabeticmice.Cirdiovase Res,2007,74(3):388-395.

[8] 李志梅.高血压治疗.中国护理杂志,2006,6(1):5-7.

[9] 彭朝晖.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55-156.

[10] 高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0,5(18):109.

[11] 赵国权.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情况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92-193.

[12] Paravicini TM,Touyz RM.NADPH Oxidases,reactive oxygen species,and hypertension.iabetes Care,2008,31(Suppl 2):S170-S180.

[13] 贺冰冰.心理治疗在心内科的应用.中国护士杂志,2007,2(3):4-7.

[14] Ambiihl PM,Tissot AC,Fulurija A,et al.A vaccine for hypertension based on virus-like particles:Preclinical efficacy and phase I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Hypertension,2007,25:63-72.

[15] 万迎新,张铁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36-38.

[16] Baumann M,Janssen BJ,Hermans JJ,et al.Transient AT 1 receptor inhibition in prehypertensiv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results in maintained cardiac protection until advanced age.Hypertens,2007,25:207-215.

[17] Allikmets K.Aliskiren an orally active renin inhibitor.Review of pharmacology,pharmacodynamics,kinetics,and clinical potentia1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Vase Health Risk Manag,2007,3(6):809-815.

[18] 郑静,蒋梅先.心脏脚踝血管指数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研究.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3):165-168.

[19] Sehillinger KJ,Tsai SY,Taffet GE,et al.Regulatable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gen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13789-13794.

[20] Wei X,Zhao C,Jiang J,et al.Adrenomedullin gene delivery alleviates hypertension and its secondary injuri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Hum Gene Ther,2005,16:372-380.

[21] Liu D,Scholze A,Zhu Z,et al.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Hypertens,2006,24:1105-1114.

[22] 张文,张杜平.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973-974.

[23] Wang X,Skelley L,Cade R,et al.AAV delivery of mineraloeortieoid receptor shRNA prevents progression of cold induced ypertension and attenuates renal damage.Gene Ther,2006,13:1097-1013.

(收稿日期: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