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要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要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就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身心两健。

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健康;实践研究

1前言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新课程提出的这个要求,不仅反映了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在体育课上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另外,面临教育体制的变革和高考的压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教育难度日益加大,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日趋增多。家长的眼睛往往只盯住考试分数,对孩子要求过高,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本文就如何在体育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

2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教育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的复杂和多变。调查发现,高中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的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独立性差,喜欢依赖;缺乏意志力,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化严重等。例如,有学生身体素质很好,自我感觉很好,平时上课时总喜欢自己运动,不受约束,要是教师管他,他就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极不配合,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形成逆反心理。而平时体育成绩不理想的、不爱运动的学生,觉的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技不如人,在练习时缩手缩脚,害怕同学嘲笑,致使体育成绩越来越差,产生自卑心理,等等。

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心理调查,对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有效地确定具体教育目标。对学生分层次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情绪,提高自控能力等。有了目标,就能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2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美国学者瑟普指出:“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建设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发展起着刺激作用。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诚实、正直、乐观、自信、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师生之间要建立融洽的关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赏识学生。对学生每个微小的闪光点、每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再次,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学场地和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教师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把垫子放成梅花型,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使学生一到场地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渴望快点上课。

2.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又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使其心理素质逐步提高。

2.3.1运用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冷淡态度,比学习成绩不良更可怕”。因此,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故事情境式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进行体育活动,表达他们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特定的课堂气氛,产生整个课堂的情绪“共振”,这样既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共建家园”的游戏中,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后,由学生制定方案,最后比一比,要求学生利用单脚跳接力的形式,把绳子和垫子运到指定地点,最后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家园。哪一组建的家园最漂亮、最有创意,并且完成的最快,就能被授予表现奖。这样的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调节了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以良好的心境来自由发挥,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耐心的引导,特别对好胜心强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以乐观的心态去完成合作学习。

2.3.2成功体验,增强学生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现在的高中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常因受不起学习上的挫折而产生自甘落后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登山和越野跑的活动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对中途放弃并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想方设法(指导、降低要求和标准)地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和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并以开朗乐观的心态追求学习的成功,体会和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提高成功机率,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

2.3.3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要使是学生在原有技能水平上对技术和战术创新,从而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群体生活的最佳环节。尤其是体育竞赛时,要想取得胜利,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更主要是要具有相互平等、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等心理品质。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大于个人。

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甲1带球切入篮下,乙方两名队员防守严密,惯例是甲1应传给站在左侧有利位置的甲2,由于甲1得分心切,自认为个人技术较好,采取个人强攻,结果造成带球撞人。此时,应抓住这个教训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明白,在一些团体比赛中,个体只有在集体的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相互信任,维护集体的利益,团结协作。

2.3.4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不利因素

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到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中去,了解每个学生情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正确对待各种问题。

例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一些个子偏胖和体型偏瘦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差异导致跑步跑不动,应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找出对策慢慢提高。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勇于面对客观条件,多鼓励学生克服不利因素,同时给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这些标准就算合格。而有些学生往往自高自大,缺乏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有错不会改。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适时给予挫折教育,加以启发、引导。

2.4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要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此,应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练习,从而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3实践结果与结论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所任教的4个班208名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较快,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异性学生间的过密交往、师生之间的冲突都明显减少,出现情绪化、孤僻、自卑、主观性强等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生的学习态度、活动兴趣、生活习惯、道德风貌呈现出令家长与学校皆感满意的喜人状况。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人数比原来明显减少,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成长。

4建议

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相关的宣传手段,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有关心理健康教学的因素,建立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新课程已开始全面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因此要想取得预期效果,还有赖于我们深入全面的系统研究。教师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要善于学习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地挖掘体育学科中包蕴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选择具有广泛基础的、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的、适合群体性锻炼的体育项目,避免过分竞技化、成人化。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则以基础性与针对性为主,并利用最佳时机和最佳教育方法,进一步研究、论证、完善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毕竟不是仅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和体育学科渗透就能改善的,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他各学科教学之中,这也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迎天.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2,(02).

[2]喻坚.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