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蛇年话蛇古今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蛇年话蛇古今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说中的蛇

在中国,和蛇有关的传说可不少。《晋书》记载晋朝开国名将杜预曾因酒醉而化成大蛇,因而被传说为大蛇转世。《搜神记》记载春秋时期的隋侯在一次出巡中,路遇一条受伤的大蛇,隋侯便救治了它。后来这条蛇衔来一颗夜明珠,报答他的恩情。这颗夜明珠就被称为“隋侯珠”,据说“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隋侯珠更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

蛇在上古神话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造人补天的女娲是一位值得推崇的女神,她的模样就很奇特,长着人的脸庞,却有蛇的身子。

天地开辟之后,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但女娲还是觉得寂寞。于是她按照自己在水塘里的倒影,捏出了无数小泥人。这些小泥人一落到地面,就活了,变成了人。从此,人们在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给世界增添了生机。直到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矛盾,大打出手。共工也是一个人面蛇身的神,他有红色的头发,性情十分暴躁。他败给了祝融,就羞愤地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把山给撞断了。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它断裂了,天就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河水冲破了堤岸,毒虫猛兽也出来为害。人类因此濒临灭绝。

女娲目睹人类的苦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天上的窟窿填好。随后,女娲又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类的毒虫猛兽。最后女娲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填补大地的裂纹。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而天空中的彩虹,就是女娲的补天神石的彩光。

在西方,蛇也出现在《圣经》中。上帝造出第一个人亚当之后,就把他放在伊甸园中。伊甸园就是乐园,那里溪流淙淙,鲜花簇簇,莺歌燕舞。后来,亚当要求上帝给他一个伙伴,所以上帝取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伊甸园的中央有两棵树,一棵为生命树,一棵为智慧树。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智慧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如若吃了必定死亡。伊甸园里有一条蛇,它诱惑夏娃,说:“吃了果子,你们不但不会死,反而会眼睛明亮,如神般能知善恶。”于是,夏娃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也吃了。上帝震怒于人违背了自己的命令,于是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同,让他们及他们的子孙世代承受各种苦难。

历史上的蛇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蛇蜕下的皮也被称为“龙衣”。但蛇与龙的地位及散奉象征意义却有天壤之别。也许是因为龙并不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是很容易见到的,所以缺乏神秘感。其实,人类对蛇的崇拜是早于龙的。

在我国,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就有蛇的图案。神话中,不少神有着蛇与人相结合的外貌,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对蛇很崇拜。甲骨文中的虫字,是一条昂首屈身的蛇,已经透露出古人认为世上一切动物都来源于蛇的信息。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氏族很普遍。在美洲印第安人里面,就有9个部落中有蛇崇拜,有的甚至以响尾蛇作为氏族的图腾。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还要举行一种拜蛇图腾的仪式。参加这种仪式的人,用各种颜料涂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样子,模仿蛇的活动姿态扭动身体,且歌且舞,歌唱蛇的历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赐福保佑。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萨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认为人是蛇的化身,对蛇非常崇敬。在阿尔及利亚,水蛇被奉为家的保护者,往往被供养起来。非洲的土著直到现在,还在他们的盾上画着蛇的图形,相信蛇有特殊的魔力。北美土著爱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纹的习惯。非洲有些土著用蛇皮镶在盾上,认为这样就能得到蛇的神力保护。

现实中的蛇

蛇的出现比人类要早得多。蛇和蜥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它们是近亲。有科学家推测,蛇是从蜥蜴衍变来的。他们认为,在蜥蜴的原始种类里,有一部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新的环境,四肢逐渐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变成了蛇。

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有鳞目,是冷血动物,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线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的线蛇王也不过11.94厘米。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蟒蛇,一般都超过6.25米,最长的可达10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长,身长可超11米,体重超100公斤。世界上最毒的蛇为海蛇,这种蛇出没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万只老鼠当场毙命。

蛇的捕食本领相当高强,各怀绝技。非洲有一种食蛋蛇,还没有人的手指粗,却可以吞进整个鸟蛋,吃完蛋清和蛋黄后,还能吐出蛋壳。巴西草原的果色蛇,全身呈绿色,舌尖上长有果子形的圆粒,跟樱桃相似,小鸟若误认为是果子,就会因啄食而丧生。东南亚和非洲鲁什马河流域的飞蛇,其肋骨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滑翔时能展开,使身体呈扁平状,故能从树枝高处跃入空中,滑翔而下,捕食飞行的小鸟。而非洲黑毒蛇爬行最快,可以高于每秒5米的速度向前冲刺,追赶逃跑的猎物。

蛇虽是食肉动物,也免不了被其他动物吃。哺乳动物中的獾、鼬、浣熊、刺猬,鸟类中的鹰、雕、鹫、犀鸟、鹳,两栖动物中的大蟾蜍和牛蛙等,都会吃蛇。还有许多以其他蛇类为食的蛇,如眼镜王蛇等。

蛇最大的敌人是人类。人类对蛇可说是又爱又恨。蛇是“五毒”之一(其余为蝎子、蟾蜍、蜈蚣和蜘蛛),被毒蛇咬伤可能致命,但蛇又全身是宝。蛇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为餐中佳肴;蛇胆、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蜕乃至蛇血均可入药治病。

更为奇特的是,有人用活蛇做耳环。非洲喀麦隆西部,有一种细如手指的“银枪蛇”,花纹极美。当地妇女捕获后拔去毒牙,将蛇尾扎成小圆圈,系上细线穿在耳垂上。银枪蛇时不时昂起头,吐出火红的舌信,非常有趣。

一般情况下,蛇是不会主动对人进攻的,除非你碰到了它。如果你的脚踩到了蛇,它会马上本能地回头咬你的脚一口,喷洒毒液,令你倒下。人们行走在山路上时,往往要“打草惊蛇”――手执一根木棍,边走边往草丛中划划打打,如果草丛有蛇,就会受惊逃走的。木棍最好选择有弹性的。用硬直木棍打蛇是最危险的,因为硬木棍着地点很小,不容易击倒蛇。软木棍有弹性,打蛇时木棍贴地,蛇被击中的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就动弹不了了。

成语里的蛇

杯弓蛇影:据《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过敏。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李白的《草书歌行》有“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蛇打七寸: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易于制胜。近义词有“擒贼先擒王”。

斗折蛇行:“斗折”指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河流曲折蜿蜒。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有“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蹿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唐代有个善写草书的僧人释亚楼,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封豕长蛇:“封”意为“大”。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象征贪暴者、侵略者。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近义词有“口蜜腹剑”。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蔓延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人们对蛇的认识,是随着时展不断深入的。古时候,因为无知,蛇成为人们敬畏大自然、崇敬大自然的象征。渐渐地,人们对蛇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理性,不再是盲目地尊崇。蛇,成为了和我们共享一个地球、生活在同一个生物圈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