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涟水县195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涟水县195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江苏省涟水县卫生局江苏涟水223400)(2涟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223400)【摘要】 目的 分析涟水县1951~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掌握其流行规律,制定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2011年涟水县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1年共报告5 421例乙脑病例,死亡4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73/10万,年平均死亡率0.8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8.30%,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81.1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74:1;乙脑发病时间在4~10月份,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 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乙脑预防控制策略仍应采取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及媒介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R51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98-0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可有后遗症[1] ,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影响。乙脑是威胁涟水县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每年几乎均有散发病例发生。为进一步探索乙脑在涟水县的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依据,现根据历年乙脑资料,现对涟水县1951-2011年乙脑流行趋势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疫情统计年报,人口资料来自涟水县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资料。为便于比较,将乙脑疫情分成自然感染期(1951-1975年)、计划免疫初期(1976-1987年)、计划免疫巩固期(1988-2011年)三个阶段,对各阶段乙脑疫情进行分析。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2011年涟水县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2 结果2.1 流行概况 1951-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5 421例,死亡450例,年平均发病率10.73/10万,年平均死亡率0.89/10万,年平均病死率8.30%。自然感染期(1951-1975年):全县共报告乙脑4 242例,死亡394例,年平均发病率26.71/10万,年平均死亡率2.48/10万,年平均病死率9.29%。在此阶段出现4次乙脑流行高峰,其中1970年发病率最高,为78.90/10万, 1956年死亡率最高,为8.59/10万。计划免疫初期(1976-1987年):全县共报告乙脑978例,死亡54例,年平均发病率9.5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53/10万,年平均病死率5.52%。在此阶段出现2次乙脑小的流行高峰, 1983年发病率最高,为16.85/10万, 1977年死亡率最高,为1.61/10万。计划免疫巩固期(1988-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201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0.8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年平均病死率1.00%。1988年之后没有再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波动在0~3.27/10万之间,其中仅1988- 1999年的l2年发病持续在1/10万以上。此阶段乙脑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均为低水平散发,2000年以后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多数年份没有死亡病例。2.2 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 疫情呈散在分布,全县33个乡镇均有乙脑病例发生,但以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乡镇)多发,其次是城乡结合部(办事处)。(2)季节分布 据全县1970-2011年的疫情资料分析,全县共报告乙脑发病2869例,其中4月份1例,5月份6例,6月份30例,7月份1217例,8月份1567例,9月份39例,10月份9例。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7~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2.42% 、54.62% (合计97.04%)。(3) 性别和年龄分布 在1970-2011年的2869例乙脑病例中,男性1822例,女性1047例,男女比例为1.74:1。0~、5~、10~、15~、20岁以上各年龄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1.48%、39.70%、11.85%、3.87%、3.10%;发病主要集中0~岁、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18%。(4) 职业分布 对2869名病例进行职业分类,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农民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9.67%(1425/2869)、12.12%(348/2869)、30.99%(889/2869)、7.22%(207/2869),病例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80.66%。 3 讨论从涟水县1951年以来的乙脑疫情资料统计结果分析,乙脑发病有一定的周期性流行特点,在1975年以前,每隔5~6年该病有一个流行高峰, 1976年以后,随着乙脑疫苗广泛使用,l5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持续上升,从而有效地建立了群体免疫屏障,发病得到有效控制[2]。涟水县2000年开始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其免疫程序为1、2、6岁),使乙脑流行的强度大为降低,仅出现较低水平的波动,呈低水平散发。因此,随着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防病知识的普及,预计全县乙型脑炎发病水平仍将呈低水平散发状态。3.1 乙脑发病分布呈散在性,但以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乡镇)多发,其次是城乡结合部(办事处)。原因可能是边远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落后,环境卫生差;群众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措施;城乡结合部公共卫生状况及卫生设施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乙脑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上述地区在防制措施上应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3.2 乙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为主,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97.04%。因此在流行季节前开展环境防制和使用化学药物滞溜喷洒灭媒显得尤其重要。3.3 从人群分布特征显示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活动量大,暴露机会多,免疫水平低等有关;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1.1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0.66%。儿童(尤其是农村散居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免疫力低,感染后发病率高。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取少年儿童接种乙型脑炎疫苗,迅速提高免疫水平的防控措施更加有效。3.4 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脑的主导措施,尤其要加强苏北地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3]。监测显示,江苏省3岁以下儿童乙脑的免疫水平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乙脑抗体水平有增加的趋势,应加强儿童免疫[4]。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加强预防接种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尤其要加强农村、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地区的免疫接种工作。3.5 要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乙脑的流行,必须全面落实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乙脑免疫接种,提高其免疫水平;同时加强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开展猪等乙脑病毒宿主以及蚊虫密度的监测,深入开展防控乙脑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预防接种、灭蚊防蚊知识,让儿童家长参与其中,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5],这样才能有效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1]彭文伟 传染病学,笫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65-69[2]姜午,陈叶,,等,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模式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4,3l(2):239-240.[3]黄红玉.江苏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3,14(1):23-24.[4]窦彦蓉.宿迁市2001年-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2):26-27.[5]邓秀英,陆培善. 江苏省2007年乙脑正常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5):12-13.作者简介: 陈 柏(1965-),男,江苏涟水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