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毛竹丛枝病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毛竹丛枝病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毛竹丛枝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找出对毛竹丛枝病的治理措施,从而达到治理毛竹丛枝病的目的。

关键词:毛竹丛枝病;发生特点综合治理

广西桂林市临桂县宛田、黄沙乡是毛竹产业之乡,近年来实施退耕还竹、荒山造竹,据调查竹林面积已达12000hm2。毛竹林是重要的材、笋两用经济林,它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临桂县较大面积毛竹林遭受丛枝病危害,损失严重,局部区域毛竹林已退化。毛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扫帚病。分布于我国竹子产区,为害刚竹属、短穗竹属、麻竹属中的部分竹种,以刚竹属中的竹种发生较为普遍。临桂县主要发生在毛竹林产区, 2005年以来,每年发生毛竹丛枝病面积已达2000hm2、在临桂县宛田乡、黄沙乡、南边山乡等主要毛竹分布区有不同程度危害,造成毛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产竹径级变小、毛竹产量减少,竹林逐渐衰败。本文对毛竹丛枝病危害症状、病原进行概述,并根据毛竹丛枝病发生特点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1 毛竹丛枝病症状

发病初时,个别细弱枝条节间缩短,叶退化呈小鳞片形。病枝在春秋季不断的长出侧枝,形似扫帚,严重时侧枝密集成丛,形如雀巢。4~5月,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米粒状物,为病菌菌丝和寄主组织形成的假子座。雨后或潮湿的天气,子座上可见乳状的液汁或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6月间,子座的一侧又长出1层淡紫色或紫褐色的疣状有性子座。9~10月,新长的丛枝梢端叶梢内,也可产生白色米粒状物。但不见有性子座产生。病竹从个别枝条丛枝发展到全部枝条发生丛枝,致使整株枯死。

2 毛竹丛枝病病原

毛竹丛枝病病原是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中丛枝疣座菌[Balan~sia take(Miyake)Hara]。病菌的子座内有多个不规则的腔室,腔室内产生许多分子孢子。分生孢子无色,细长,3个细胞,两端细胞较粗,中间细胞较细。子囊壳埋生于有性子座中,瓶状,并露出孔口。子囊圆筒形,子囊孢子线形,无色,8个束生,有隔膜,会断裂。

3 毛竹丛枝病发生特点及原因

(1)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其侵染源是越冬后病株春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由新梢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其迅速生长,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2)病菌的分生孢于和子囊孢子均有萌发的能力,经初步研究认为,该病根可能是由个别的嫩梢或芽首先受侵染后逐年发展到全株的。病菌可能潜伏在活的丛枝或芽内越冬,翌年春、秋两季产生抱子,经风雨传播,或随病母竹迁移传播。健康枝被病菌侵染后,当年会产生丛枝。近几年来该病在宛田乡、黄沙乡等毛竹林区郁闭度大,通风透光不好的竹林,或者低陷处、溪沟边、湿度大的竹林以及抚育管理不善的竹林,病害发生较为常见。(3)据观察,毛竹丛枝病发生在竹枝条上,受害部位枝条节间极度缩短,并逐步长出多级小侧枝,叶片也变得很小,基本上丧失了光合作用功能,因而受害林分轻者小枝丛生,新梢枯死,重者整株枯死,更严重的整片竹林全部衰败。(4)4年生以上的老竹林及土地瘠薄的林分较易发病,竹林边缘多于林内,日照强的地方也易发病。(5)经过调查,未经改造和管理不好的毛竹低残林林分发病较重。

4 综合治理方法

(1)对发病率低、病级轻的竹林,以病原清理为首要措施,全面伐除病竹、剪除病枝,以彻底清除传染源;对中等发病率和感病级的竹林,逐步伐除病竹、剪除病枝,辅以施肥抚育等营林措施和药物防治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对发病率高、病级重的趋于衰败的竹林,以施肥抚育等营林措施作为首要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恢复竹林长势后再根据新竹量的多少和立竹密度大小,逐步伐除病老竹、剪除病枝,形成健康竹林。

(2)加强毛竹林抚育管理,调整立竹密度,毛竹丛枝病发生区大多为低残林,密度过大、透光性差、林相杂乱、卫生状况恶化,毛竹生长不良,结合毛竹低残林改造,合理调整密度,对坡度20°以下竹林区进行全面垦土,及时松土、施肥,改善林地水肥条件,促进竹林旺盛生长,提高竹林抗病力。

(3)改善毛竹林分平均年龄,进行低残病重毛竹林改造时,人工清除丛枝病植株,根据经验,一般1~4年生竹至少占林分的60%、5~6年生竹不得超过30%、7年生竹占10%,每667m2立竹量控制在180~200株,每年留笋长新竹50~60株,砍伐老竹50~60株,实现立竹年轻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增强竹林的抗病能力。除去老弱病竹,防止病害再度侵染。

(4)加强检疫执法,新造竹林,应严格选择母竹,不能在带有丛枝病的竹林内选取母竹造林。

(5)病害防治。喷雾法,用25%三唑酮1:500倍液或4~6月份,用粉锈宁300倍液或50%多苗灵500倍液喷洒2~3次。

(6)采用竹腔注射法进行防治。每年5月份每竹注射20%粉锈宁原液2 ml,稀释后的稀释液10ml(含原药2ml),注射后最好用粘土堵塞打药孔。半个月后再注射1次。

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染病毛竹林将逐步恢复长势,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曾士迈,养演.植物病害流行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 王华清,陈岭伟等.广东省毛竹丛枝病研究初报.森林病虫通讯 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