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博弈分析及解决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博弈分析及解决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博弈论为基础,对银行内部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选择,最后对如何有效的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博弈分析;解决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06-02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截至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额4293亿元,比上一季度减少408.2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14%,比一季度减少0.26%。从不良资产的结构来看,次级类贷款为1591.6亿元,可疑类贷款为2042.7亿元,损失类贷款为658.7亿元,以可疑类贷款居多。不良资产的基数仍很大,这对银行业的安全是一威胁。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将影响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使国内的金融机构与国际上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在一个平台上竞争,不良资产的处置成败及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与问题进行深探讨,找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客观分析总结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其未来发展探寻更有利的路径。

二、不良资产产生的理论分析

1.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分析

20世纪40年代博弈论创立,人类对自身的竞争和对抗活动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在不良资产产生的理论分析中,本文采用博弈论分析法。构造一个博弈模型,有两个参与者:银行和企业。在完全信息下,其博弈模型右表所。其中,C为贷款本金,r为利率,n为贷款期限,I是企业投资后税前利润,M是企业违约后的信誉等方面的无形损失。

由上面的博弈模型可知,银行与企业博弈的纳什均衡是(贷款,履约)和(不贷款,违约)。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银行是知道企业是否履约的,因此博弈的结果是履约的企业申请贷款,不履约的企业不申请,不会造成不良资产的产生。但是,现实中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完全信息在银企信贷关系上就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不良资产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在信贷业务中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

首先,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银行和企业在将要投资的项目的风险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对借入资金产生的收益及偿还的风险有较多的了解,处于信息优势。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银行并没有参与到项目的实际运作,处于信息劣势。由于银行只能按信贷市场企业的平均风险水平来决定贷款的利率,因此那些风险较低的企业会因贷款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信贷市场,剩下的只有那些风险较高的企业,这就出现了逆向选择。而这些高风险企业为了支付较高的利息又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会使得偿还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因此形成。其博弈过程如下:

其中,C、n、r、Cnr、I同上,Mb是坏企业违约使银行遭受的损失(在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在催收贷款时会有其他成本,因此这里没有用C+Cnr表示银行的损失,而是用Mb表示),Mc表示坏企业在违约时自己的收益。P为市场上好企业占的比例,则1-P为坏企业占的比例。假定好企业在归还贷款本息上没有问题,而坏企业会造成贷款损失。则银行贷款的期望收益为:ER=P(Cnr)-(1-P)Mb=P(Cnr+Mb)-Mb。

只有当期望收益大于零,即PMb/(Cnr+Mb)时,银行才会贷款。假设P=Mb/(Cnr+Mb)+a,由此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银行提高利率,好企业的比例下降,银行的信贷风险也相应增加。而且提高r,使得一些好企业的投资收益遭受损失,而我们假设好企业不会违约,因此这部分企业会退出信贷市场,致使坏企业比例上升,银行只能再提高利率,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从而银行信贷风险加剧,不良资产形成。

其次,签订贷款合同后,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对资金的使用方向、收益等拥有充分的信息,而银行并不清楚有关资金使用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资金使用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隐瞒资金的用途等方面的真实信息,对风险不进行有效的防范,有可能造成银行贷款不能足额按时归还,产生道德风险,造成不良资产的增加。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

造成商业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市场运行环境方面,我国金融领域的信用基础薄弱, 在企业和银行之间不存在长期的信用关系,这导致了借钱不还、强制拖欠等金融事件的屡次发生,同时国有企业效益的低下使得银行要对其进行债务延期或追加新债,造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要贷款主体的国有银行的“唇亡齿寒”,不良资产越来越多,泡沫经济、外部约束不力,同样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基数的增加;其次是政府方面,形成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是政府行政干预导致的信贷资金财政化,即银行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有财政拨款的特点――无偿性,使银行贷款丧失回收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形成不良资产;最后是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如,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经营目标定位不正确、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造成银行贷款发放产权责任制不明晰、经营目标的相互矛盾、信贷管理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三、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选择

1.化解不良资产的三种方式

(1)对银行进行破产清算,银行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其设立的程序和一般企业类似,当其出现资不抵债时,按程序应对其进行破产清算。但由于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若破产则负面效应极大,各国政府在决定是否对一家银行采取破产清算时都特别小心,一般只用于规模小、影响力小的银行。

(2)政府暂时放松对问题银行的管制,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方面降低要求,甚至允许银行对债务企业的贷款延期,允许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资金,保持银行的流动性。这种方法可以暂时缓解银行的困难,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银行重组,这是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实质就是采取银行间的收购、兼并等,使银行内部的资产得以重新配置,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

2.处置不良资产模式的最优分析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要地位,一旦施行破产清算,会造成我国金融系统的剧烈动荡,进而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第二种方式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对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形成隐患。因此,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及保证国家金融体系稳定两个方面来考虑,本文认为第三种方式为最优选择。下面建立相应方程进行验证,该方程主要基于成本和利润的角度即:银行利润=收入-成本=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管理费用-坏账损失准备金,对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进行分析、选择,得到方程如下:

(3.1) (3.2)

其中,表示第t年年初的不良资产率,BAt表示第t年年初的不良资产,TAt表示第t年年初的总资产,r表示利率,s表示利差率,Lt表示第t年可提取的坏账准备金,m表示处置不良资产的损失率,则当年可处置的不良资产等于Lt /m,It表示第t年的净利息收入,则It等于正常资产的净利息收入减去不良资产对应存款的利息成本。为了简化方程,本文假设非利息收入为零,银行的拨备前利润全部用于弥补不良资产且不考虑经营成本,即管理费用为零,对上述方程进行运算,得到:

(3.3)

对参数进行赋值,可以得到不同参数下达到目标不良资产率需要的时间。

从方程可以看出,如果银行自身处置不良资产,则当年的拨备前利润必须大于或等于零,即 ,因此: (3.4)

那么,决定银行自助处置不良资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利差相对于利率的倍数,即对应于每一个不良资产率,利差相对于利率的倍数必须足够大,根据(3.4)式,至少要达到0.67以上,银行才有能力自主消化不良资产。但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利差相对于利率的倍数一直低于0.54,银行不具备自身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即政府建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收购。数据显示,我国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也主要采用了第三种方法。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收购不良资产总值达13939亿元;04年6月,中行、建行共被剥离可疑类贷款2787亿元,处置中行损失类贷款1970亿元。

虽然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应该看到,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过程中还有问题存在,如:不良资产定价困难、银行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信贷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发达。这是因为管理、经营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才能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制定收购、管理、经营、处置全过程的操作标准,以保证现有不良资产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地化解,成功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雷军,刘胜题.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分析[J].金融经济,2010.

[2]蒋冰,吴勇.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09.

[3]关珠.试论博弈思维的逻辑结构[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