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高效课堂呼唤“四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高效课堂呼唤“四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与稳步推进,教育工作者在摸索与尝试、总结与完善、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新模式,“高效课堂”便是应课改东风而生的新产物。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让数学课堂走向“四化”。

一、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一本质决定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牢牢地结合起来。教师的课堂预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需要,教学活动也应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功能,这样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探究欲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感知数学学习重要性的前提下,真正意义地参与课堂互动。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分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陈述了这样一个生活片段:“一天,妈妈上街买了一袋苹果,让小兵平均分给兄弟3人,小兵一数乐了,正好15个苹果,于是很快给每人分了5个。第二天,妈妈又买了一个大西瓜,还是让小兵平均分给兄弟3人,这下小兵犯难了:一个西瓜可怎么分啊?同学们能帮帮小兵吗?”此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不仅巧妙地引出新课内容,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分数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数学课堂走向“活动化”

数学学习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数学学科的特点与数学教学的内容,决定了数学课堂必须以大量的操作活动作为辅助学习手段。数学课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但无论何种内容和形式,都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真正“动”起来。“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涉及图形的内容,如果光凭教师讲解或者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平移和旋转”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便捷地定位图形,课前我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了几个图形模型和一张用以确定位置的网格纸。讲解演示完毕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制道具,学着教师的样子尝试平移与旋转,同时注意观察,并标注移动路线与所在位置。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发现着、收获着,不仅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还提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让数学课堂走向“自主化”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这也是尊重人格、张扬个性的体现。课堂上表现精彩、创造奇迹的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彻底改变传统“教”的模式,积极推行自主“学”的模式,要想方设法调动与调和学生的学习口味,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上瘾”甚至“痴迷”。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提出疑点问题,而后教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如教学“年、月、日”时,在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年、月、日的概念与区别,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或问题。自学完毕,学生交流汇报时,有些学生认为平年与闰年的区别和周期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认为应记住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平年或闰年?其实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教师此时只需顺势进行引导和点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四、让数学课堂走向“趣味化”

课堂教学“趣味化”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不仅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消化与巩固,使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数学课堂。如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节时,我随机应变,给学生讲了《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一位老人养了一群猴,最初打算每只猴早上分3颗栗子,晚上分4颗栗子,猴子们都不同意,认为早上比晚上少分了1颗。于是老人改变主意,早上分4颗,晚上分3颗,猴子们满心欢喜,认为每天多分了1颗。故事讲完,学生们哄堂大笑。我趁热打铁:真是一群愚蠢的猴子,无论老人怎么分,总数变不变?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吗?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趣味化的故事缔造了趣味化的课堂,趣味化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之,要真正深入、扎实、有效地实现数学课堂的“四化”,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并非一件易事,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化意识、武装自我,唯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顺利完成课改的大任,打造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