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财务管理的决策类型及不同企业组织形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务管理的决策类型及不同企业组织形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财务管理研究的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企业如何筹集、使用、管理其经营与发展资金。文章论述了财务管理的决策类型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中的财务管理等3个问题,重点从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两个方面对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类型;财务管理决策;公司制企业

一、财务管理的决策类型

总地来说,财务管理的决策功能大体可以划分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管理决策等几个部分。

(一)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投资决策涉及的内容包括:确定投资的方向、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在投资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决定投资需要的资产总额,也就是公司的规模;决定企业资产的组成,即需要多少的现金、多少的应收款、多少的存货、多少的固定资产等,这些资产项目之间如何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总体而言,投资决策确定了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栏的大小(资产总额)及其构成。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立足于企业战略,根据企业战略确定投资方向及评价投资方案。除了决定要做什么之外,投资决策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还要决定不做什么。所谓“不做什么”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对于那些被证明没有经济效益、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投资,或者收回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替代;二是对于那些虽然具备盈利性,但是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项目,也应该放弃;三是对于诸如现金之类不能形成价值增值,或收益性差,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资产项目的资金占用(也是一种投资),要在考虑如何保证生产经营顺畅进行并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占用。

(二)融资决策与股利政策

从考察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投资决策影响的是资产负债表左方资产项目的大小及构成,而融资决策考察的是资产负债表右方项目的构成,也就是说融资决策考察的是在投资决策确定了企业资产总规模(也即融资总规模)的前提下,企业如何综合平衡收益与风险,从多种可能的资金渠道中选择合适的资金来源。

调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资本结构(负债权益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行业的企业负债金额多一些、比例大一些,而有的行业的企业又几乎没有负债;美国企业依靠证券市场筹资的比重大一些,而大部分的日本企业更主要地是依靠银行的贷款融资;我国有不少企业由于受特殊的历史、经济条件的影响,几乎没有资本金投入。造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企业资本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最佳的资本结构?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合理控制财务风险?这一切都是企业融资决策要考虑的问题。

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一经确定,企业还需在多种可能的融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选择。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基本的财务理论之外,还要熟悉货币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熟悉不同金融工具的具体特性和差异,懂得如何借助投资银行等专业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掌握如何进行长期租赁合约的签订以及债券与证券的更新组合等等。

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既可以用来发放股利也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因此,股利政策有时也被视为融资决策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股利的发放比例决定了作为企业资金内部来源之一的留存盈利的多少,股利发放得越多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就越大,股利发放得越少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就越小。

(三)资产管理决策

在资产购置之后,企业还要考虑如何加强资产管理,即如何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问题,这也属于财务管理的重要决策类型之一。就大部分企业的实践经验来说,财务经理对不同的资产项目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通常而言,财务经理较多关注资产的价值管理.较少关注资产的实物管理;较多关注流动资产的管理,较少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多地采取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在实务工作中,许多资产项目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方法,如物流管理等,这些学科、方法有别于财务管理但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四)其他决策

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竞争情况,诸如经营的国际化趋势、收购兼并与企业重组等成为财务经理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新决策。对财务经理而言,一方面需要了解这些新事物,并借助这些新事物、新机会进入不同的市场多渠道地获取资源、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下,任何企业随时都可能成为俎上鱼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票市场不再是单纯的股票交易的场所,也成为买卖(大的和小的)企业的场所,因此,财务经理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提防随时可能出现被收购、被兼并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对策。

二、不同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差异比较

在经济发展史上,个体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是三种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司法实践和税收法规的差异,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筹资能力、风险分担、企业存续期、所有与控制及税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1、个体业主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不是独立法人,业主的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2)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通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4)是组建费用最低的企业组织形式,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相对也最少;(5)企业所得并入业主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6)企业的筹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业主个人财富的限制;(7)企业存续期受诸如业主个人寿命、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等。

2、合伙制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不是独立法人;(2)一般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管理控制权通常属于一般合伙人;(4)组建的费用相对较低;(5)企业的收入按合伙人征收个人所得税;(6)筹资能力受合伙人自身能力的限制,通常难以筹集大量资金;(7)企业的存续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

3、公司制企业的特点主要包括:(1)是独立法人;(2)公司的产权表示为一定的比例或股份,可以自由转让给新的所有者;(3)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4)有可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5)存在双重纳税,公司所得交纳企业所得税、股东就红利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6)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7)因为公司的存在与持股人无关,因此公司具有无限的存续期等。

(二)现代公司的法人财产制度及其对财务管理的意义

公司制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股东对公司的投资形成公司的法人财产。法人财产一经形成,便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司的盈亏即表现为法人财产的消长。

法人财产虽然归根到底仍是股东的财产,但是有别于股东的其他财产:一是公司的法人财产和股东的除股金以外的财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二是公司以其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公司破产,并不会影响到股东的其他个人财产;三是股东不能以个人身份直接支配他已投入公司的资本,而只有作为法人组织的一分子,通过一定组织程序,才能参与公司财产的处分。

(三)现代公司的特性和类型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其最初出现的历史已相当悠久,但直到20世纪才成为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战以后,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促进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深化和经理阶层的兴起,管理逐步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所有者与管理者逐步分离。由新兴的企业家阶层掌管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比传统企业制度,现代公司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具有法人地位;二是公司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的。除此之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还分别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公司。相比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1)股东人数较少。如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从2到50人不等;(2)资本不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也不发行股票,在股东缴足股本金并经验证后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3)股权的转让存在一定的限制;(4)董事和高层经理人员往往具有股东身份,两权分离程度不如股份有限公司;(5)成立、歇业、解散的程序相对简单,管理机构也较简单;(6)无需向公众公开披露公司账目等。

2、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并发行可以自由转让的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1)股东数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总资本划分为若干均等的股份,股份具有可以自由认购、自由转让的特性,股东不能要求退股,但可以通过买卖股票而实现股份让渡;(3)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及其他必要的信息等。

股份公司较有限责任公司的优越之处主要表现在:更便于筹集大规模资本;管理组织更为严密,更便于确保企业的有效经营;有利于实现产权的社会化和公众化等。缺点是:开设和歇业的法定程序较为复杂;更容易滋生问题;公司经营情况必须向公众披露,不利于保守营业秘密等。

三、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中的财务管理

财务手段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全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对企业而言,财务活动以资金为对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财务管理通过资金这条纽带与企业的其他活动相联系,财务经理与其他部门经理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绝大部分的企业决策都涉及财务,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流动,如营销政策大的变动,势必会改变对企业产能的要求(投资决策),这就必须考虑相关的诸如筹集资金(融资决策)、存货政策、工厂生产能力利用(资产管理决策)的影响等,并对主计长和司库的工作负有责任。

基于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中的核心地位,财务主管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属于高层管理者。作为财务部门的领导,财务总监(CFO)直接向首席执行官负责,他负责制定企业的主要财务政策,同时也与其他高层管理者共同考察各项决策的财务影响。

典型的财务职能在两个具体的负责人司库和主计长之间划分。主计长负责记账、报告和控制,主要与会计工作相关。对制造业公司而言,与企业内部消耗有关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财务预测也是主计长的重要工作内容;司库主要负责资金的筹集和保管,也即前面所说的投资、融资和资产管理,以及其他重要的金融交易。由于这些决策可能对企业产生深远、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司库通常还对贷款管理、保险和退休金管理负责。

这样容易造成一个误解:司库和主计长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但实际上,在小规模的企业中,司库和主计长可能重叠为一个岗位,从而将这两个职位的职责混在一起。反过来,也有部分的大型企业采用财务委员会的形式负责重大的财务决策。这样的财务委员会中集中了各种有权制订政策和决策的不同背景和能力的管理人员,并在管理资本和经营预算方面承担着主要的职责。也就是说,司库和主计长的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确,各个公司可能根据自身情况的差异和个人能力的不同重新划分财务管理的工作范围和责任。

总体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在进行每一个重大决策时都需要考虑其财务后果,财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超越了传统的簿记角色,而是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决策中。

参考文献:

1、唐志升.现代企业产业制度与理财[J].

2、傅元洁.企业理财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