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日本概况》课程教学的考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日本概况》课程教学的考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依托。目前对于《日本概况》这门课程的定义在国内外都未明确,从而使其在教学上产生了诸多歧义,特别是混淆了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概念,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界线趋于暧昧。作者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就如何更好地认识现状作了一系列的阐述,提出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努力思考问题,同时也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考虑如何“教”与“学”,并对国内与国外的不同环境中的差异等观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日本概况》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一、前言

在以大学为中心的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中,外语已成了一门不可缺少的科目,而日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首选第二语种。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思想等已逐渐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实际上,在很多高校的课程中,日语专业不仅仅只有语言类课程,还往往包含了“日本概况”这门课程。国外的研究者也提及了“日本概况”教育应与“日语”教育并重的观点。但是,现在日语教学界还未明确所谓的“日本概况”这一概念,存在的暧昧点颇多,这是很多担任这一课程老师的共同认识。为此,本本对《日本概况》这一课程的现有意义、观点、认识进行整理,对于学科建设的方向性提出一些建议。

二、《日本概况》的教学目标

在日本,《日本概况》被称为《日本事情》,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针对大学预科生或是留学生们特别开设的一门课程。[1]一直以来《日语》、《日本事情》教育是日本的一项国策,也可以说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延长。二战以后,日本的文部省曾指示,把它作为针对留学生开设的特别课程之一。根据昭和37年(1962年)文部省的命令:“把日语教育作为毕业的条件来计算留学生的学分。”[2]其目标是减轻留学生的负担。根据战后文部省的这一方针,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财团法人,言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长谷川恒雄教授指出,这对于留学生教育缺少“哲学性”。[3]也就是说,对于大学课程设置标准的“毕业条件”这一问题的确应该加以斟酌,这不仅仅只是从为了方便留学生的选课来考虑。根据长谷川教授的说法,以现在的状况来看只能是混乱了《日本概况》的教育,首先应该把这个问题再进行一次彻底的讨论与研究。[4]长谷川教授曾对日本概况教育作过如下定义:“日本概况是一种教育活动,而这个教育活动是以那些日语不是他们的母语、日本文化不是他们母语文化的学习者为对象的。对这些学习者来说,学习的是怎样理解、对应日本这种异文化,对教师来说,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一种对应异文化的行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日本概况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活动。”[5]日本概况教育在日本已有30年的历史,但真正把它作为日语教育的重要一环应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由于大批的留学生涌入日本,在日语教育中对异文化的认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改革无从下手的局面下,《日本概况》这门课程在日本全国推广开来,很多学校在这种有无限解释的状况下开设了这门课程,并在“不经意”、“不得不”的环境中一直走到了今天。[6]

三、对于《日本概况》的现有认识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概况》的定义是什么?其教育目的是什么?这种专业性的议论却非常少。

在展开这一讨论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日本文部省在《日本概况》这一条款中的说明。

《日本概况》这门课程是教育课程,与一般的学问研究对象不同,它的形成只能通过教学。但其他学问是纯粹地把这门学问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而成立的,即只能研究其教学,而不能研究其学问本身。《日本概况》的研究和《日本学》的研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7]

《日本概况》的学习者是外国人,它是外国人适应日本文化的一项教育,或者说是他们进入日本高等教育机构之前而受到的预备教育。对于该课程的说明在书本的“前言”部分还是能让人心悦诚服的。可是,末尾在提及日本概况教育能研究什么时却草草收笔,没有说明这和《日本学》研究有何本质上的区别,让人感觉没有把问题真正说明清楚。当然,不言而喻,“日本概况教育研究”和“日本学教育研究”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了“日本概况”已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了。的确,它当初并不是当作为一门课程而开设,而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投入课堂教育的。而且“日本概况”的“概况”所包含的内容到底是哪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涉及的内容应作为研究的基础,如果对它加以否定,那么《日本学》或者是其他国外的“概况研究”、“地域研究”也难以存在了。

我认为,应该把它作为留学生的生活指导教育,甚至于说应该把它作为外国学生对于日本社会的一种整体把握来对待。但是,在意见、政策没有统一之前,难以有人可以从事专门的《日本概况》的教育。

除了以上问题以外,也不能局限于“怎么教”的问题。“日本概况”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作了如下考察

《日本概况》必须和“日语教育”相提并论是有其不得已之处。在考察包括《日本概况》课程在内的事物时,我们注意到很多论说是以“语言和文化”为线索来展开的。不管从怎样的教育角度出发,该课程是针对外国人而开设的。所以,在日本,从实际角度考虑,指导老师理所应当是日本人教师或日语老师,这样一来,虽然他们会下意识地存在自己是“日语学科”或者说是“日本概况教育”的老师这一概念,但事实上从事“日本概况”或是“日本概况教育”的专职老师却很少。一般都会变成不得不由日语老师去教《日本概况》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会成为早稻田大学川上郁雄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日本概况》和《日语》成为了类似的课程。[8]

还有,根据长谷川恒雄教授的定义,《日本概况》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对异域文化的处理能力的复杂教育活动”。[5]可以看出,现状与此目标是有所偏离的。而且从某些方面来看,现状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暧昧的。

作为教育课程的《日本概况》,其形式已成了老师单方面的说讲。怎么来上这门课,谁来上这门课,一直以来是讨论的焦点。如果仅仅把话题限定在一个方面的话,我认为老师们会常常感到“没有学生”。在这里的“没有学生”不是指应该更加寻求学生的需要,而是说促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己解决问题,不一定非要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来学习知识。

我们把手头能收集到的关于日本概况的教材收集起来,分析其内容,会发现一些共同特征。

1.罗列、概说型。

这类教材全面地罗列从政治、经济、历史到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活动、衣食住行、思想、宗教等内容。它收集的范围广阔,讲解以概说为主,无问题意识,无讨论余地。这一类型的教材学生容易自学,且知识面广。教师在讲课时也用概说的方式进行说明,无其他教学方法,往往容易照搬日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把它运用在《日本概况》上。比如,使用日汉对照编写的教材时,教师常常会把课上成用汉语讲解日语的日汉对照翻译课。

2.论题型。

这类教材各章独立,内容自成,互不关联。教师通常以论题的形式展开文化介绍,并结合课堂讨论来展开教学。但实事上有些老师会把它上成即兴发言、即兴演讲,甚至于辩论大赛等。而且常常会看到以社会问题为对象来展开讨论这一形式。组织外国学习者在教室里展开这种讨论,教师的负担比较重。

3.专题型。

这类教材为研究“日本的经济”、“传统曲艺”等题目做准备,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学习。以内容为中心的《日本概况》其形式可以是与“日本语教育”对等的,但其范围要涵盖日本的各方面也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把《日本概况》分成几个不同的课程那也许将会行之有效。但问题是如何来划分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比方说“日本政治”这一题目,在一般的大学里也会开设类似的课程。这样一来其中的差别无非在“语言问题”上。又如,老师突然临时去代上《日本概况》时,也可以像经济学家那样讲授“日本经济”。这样产生混乱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划分《日本概况》内容的界限也是一个问题。

4.“日本研究”的研究。

我认为,《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并非一定要从形式上入手,也可以把前人的“日本人论”、“日本论”作为题材来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不仅仅只限于外国学生,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日本学生,使他们互相切磋交流成为可能。但是这样作为教育课程的《日本概况》就难以展开学术研究,它已经走味成“日本学”,而不是“日本概况”了。

5.用外语编写的概说书。

这类教材内容各式各样,完全没有“日语教育”的影子,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独立成为“日本概况”。虽然我们还没有对其可行性进行充分讨论,但是,日本所有的国立大学和一部分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采用了这种方式。特别是“短期英语班”的《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的教育正是使用此法的。这样一来,原本就十分暧昧的“日本概况”就变得更加没有章法了。因为这种方法并非《日本概况》教学的主流方式。

以上几种方式,其特点是,首先,大家没有统一的形式,其次,它们都有各自的效果,特别是表现了教师所追求的效果,实现了“日语教育”和“日本概况”的配合。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概况》的教育对象是针对成年人的。因为我们会常常谈及《日本概况》的教学范围,虽然“文化、社会、习惯”已被认同为基本内容,但实际上其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甚至包括从日常生活中要脱鞋进入房间的礼节到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哲学观点等。也就是说当我们重新审视《日本概况》的时候,必须再精简一些内容。我认为,特别是在初级阶段的提示条目中,有相当多的知识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的,或者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比方说脱鞋进入房间的习惯等,在某些程度上是需要学生事先进行自主学习的。而这些不会被列入在日本开设的《日本概况》课程之内。而且,我们也应考虑到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这一特点,过度的教育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事实上,这种教育只能被专家们称为“幼儿教育”、“与年龄不符的教育”。

四、再论《日本概况》

为了更加明确地认识《日本概况》,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课程中的作用,我对此问题作了如下整理。

1.《日本概况》所应涉及的范围。

这门课程从一开始对应涉及的范围就非常的不明确,很多东西都由任课老师说了算,所以其中内容的良莠就很难确定与把握。因此,若如长谷川恒雄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要“以培养对异域文化的处理能力为目标”进行定义的话,不但要讨论目标是否应该与其一致,而且范围的设定也应该再作探讨。理论上“在日本所发生的,所存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日本概况》的内容”,[9]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为界限来大胆划分其范围。

2.《日本概况》的难易度设定。

如果我们从大学生的成人教育角度来进行考虑的话,也不能忽视对某些问题的“专门性”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被教师忽视,他将遭到学生的嫌弃。关于知识的教育该到哪个层面的问题,大家感到议论还不够全面。我认为关于此事还应该和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把握好各个领域的“基础”、“常识”是至关重要的。

3.《日本概况》的目的和“日语教育”、“留学生教育”。

《日本概况》的最大问题是只考虑如何与原来的“日本语教育”相结合,只在“留学生教育”这一被相对“隔离”的领域中思考。

在学习上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对特定的事物进行理解,这是一直被语言学家所强调的。可是,如果我们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这是为学习日语而开设的课程”的批判声中。而且,由于任课老师是出身于日语教师,或者是留学生专职教师,便容易产生对留学生“理解过头”的现象,使原本自己所能发现的问题,有时反而要他人来“指教”。除此之外,日语教师会常常从学习日语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使原本就很容易互相影响的《日本概况》和日语学习之间发生关联,把《日本概况》作为日语学习的一个环节,往往把这门课程上成日语的阅读理解或者精读的模式。

另外,从“留学生教育”这一角度来看,《日本概况》隶属于“留学生教育”,这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而“留学生教育”本身是全部教育环节的一个特例,并不一定是《日本概况》这一课程的所有教学对象。例如,分析事物的新动向,很多内容会直接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把这些也列入“留学生教育”这个招牌,那范围就未免过宽了些。我们也不能太忽视各个领域的专家,这容易使我们陷入本来就没有铺好道路的“日本概况”的泥潭中。因此,我们还不如以适应留学生教育为前提,结合各个专门领域的深入学习,深思其发挥的过渡桥梁的作用,竭力避免把“日本概况”变成“日语教育”。

4.国内高校的《日本概况》教学。

首先,《日本概况》课程的设置时间和内容问题。迄今为止,国内相当多的高校把此课程设置为日语系二年级的必修课。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了一年的日语,应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就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来看,《日本概况》更适用于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对于只学习了一年的学生来说,使用日语来学习此课程,显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日本概况》涉猎了日本各个领域的内容,即便《日本概况》中社会、文化的比例较大,但它毕竟涉及到了日本的文学、哲学、经济、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领域。一个老师要涉猎多个领域,就老师的个人专业及知识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往往只能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我建议,如有条件可办一些讲座,就某一个专题问题可以请专家、学者进行知识补充。

再次,本课程大多采用上大课的形式,只能是在一个大教室中把既成的“日本社会、文化”固定地、格式化地输入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被老师们完全地模块化、均一化,学生只好非常被动地学习。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考虑实施小班化教育,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最后,教师需鼓励学生以个体或团队为单位,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来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对于日本社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结语

《日本概况》课程的定义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日语教学界至今尚未明确。我通过对《日本概况》的教材概括、分类,以及如何改进《日本概括》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整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了发挥教育课程的特色,我们需要反复使教师认识“应该教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从“大学教育”这一点出发,教师还要考虑自己到底“想教什么”这个问题。

在大学生教育这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把握好大学生在本国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在本国所受到的社会影响。这样即使在国内教授《日本概况》,也还是能够因地施教。在这个领域,学术界发表了很多的“现状介绍”和“好意的评价”,可是,对于《日本概况》有关的分析却为数甚少。[10]此外,很多海外的“批判”、“提案”也可供参考,但也不乏不负责任的文章。

如果要吟味课程的意义,教师就必须反过来站在学生的立场努力思考问题,这是关键所在。我们应常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者面谈的方式,甚至可以展开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以促成新问题的发现。最后,当然是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探究《日本概况》的内容、教学方法的更好的形态时,教师要以研究理论的态度来收集样本并加以分析,作为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川英雄.践日本事情入[M].京:大修店,1994.

[2]留学生外国文[M].京:早田大学大学史料センタ国交流料,1999.

[3][4][5]谷川恒雄.日本事情――その史的展――[J].21世の日本事情(刊号),京:くろしお出版,1999:4/:19/:20.

[6]川英雄.日本教育と日本事情[M].京:明石店,1999.

[7]水谷修・佐々木瑞枝・川英雄・池田裕.日本事情ハンドブック[M].京:大修店,1995.

[8]川上郁雄.年少者日本教育における「日本能力定にする点と方法[J].京:早田大学日本教育研究,2003(2):12.

[9]川英雄.崩する日本事情ことばと文化の合をめざして[J].21世の日本事情(第2号),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2.

[10]川上郁雄.日本事情教育における文化の[J].21世の日本事情(刊号),京:くろしお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