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课本变成读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课本变成读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而阅读又是历史记忆、概括、归纳、比较和分析等能力的形成和提升的前提,只有把课本变成读本,让学生反复读书,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教师才可深入、拓展从而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创造高效课堂。

高一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因此,阅读时非常机械、盲目,更不能产生问题进行思考。阅读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才能形成。

我把历史教材阅读分成四步:复读教材、自读教材、析读教材、练读教材。

第一步,复读教材

所谓“复读教材”,主要是在新课开始的前5分钟,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前一课或者前几课的内容以及和新课相关的内容。例如:学习新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就应该重点复习前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两个重点:(1)西周分封制。(2)西周的宗法制。这两个重点,理所当然的就是重点复读的内容。

第二步,自读教材

所谓“自读教材”,主要是在复读课文之后使用“15分钟”,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己阅读新的课文。读前,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自读教材部分设计的是些基础性较强又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思考题。用这些问题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例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六王毕,四海一”一目我让学生带着“仔细阅读秦朝疆域图,(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2)结合教材史实概括秦朝疆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去自读,学生既要认真读课文又要仔细观察地图,二者互为印证,真正做到了“左史右图”;带着“郡县制的起源、推广概况、特点、意义”自读“海内为郡县”一目;带着“秦朝中央行政体制是怎样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朝议制)”自读“百官公卿”一目。

第三步,析读教材

所谓“析读教材”。主要是在自读新的课文之后使用20分钟师生一起辨析新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考点、知识点等。它的特点是。学生和学生一起交流、沟通、指正、讨论、释疑;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概括、总结、提炼、表扬、激励”。例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重点和难点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在自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进行析读:

1 出示朝议皇帝史料,我先领着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最后学生归纳出皇帝制的特点。

2 出示朝议是否实行郡县制的史料,设置问题,让学生阅读,在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解答问题。

3 学生自制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架构图,师生进行交流后,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4 同桌互助,自主填表,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视野里理解郡县制,尝试表述含义。

学生在读、说、动、思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析读教材”就必然取代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析读训练,让学生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自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第四步,练读教材

所谓“练读教材”包括对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图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正文以外的内容进行问题加工,督促学生阅读,还包括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完成相关作业时遇到了疑难问题时自己再一次阅读课文。

例如:学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第四目“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时,我把教材15页“知识链接”作为材料一,把“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镑”图作为材料二,把“学习思考”作为材料三,把“明代官员的乌纱帽”图作为材料四,组合成一组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现在的高考题都是“史实搭台,材料唱戏”,突出对学生阅读概括归纳能力的考查,而我们的学生在材料阅读方面的能力极为欠缺,亟待老师引导、强化训练指导,而课本是第一材料、现成的材料,所以我们要用足文本,变课本为读本,以极大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