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郊区空间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郊区空间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城市郊区空间形态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展,提出繁荣与发展的并存,变被动为主动的空间拓展,强调发展与保护和协调,加强规划的调控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郊区;空间;扩展;策略

城市郊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由于郊区土地区位的特殊性,与一般土地相比具有优越的地理和建设条件。

一、城市郊区的特征

1、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城市郊区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紧密,可以分享城市部分基础设施,其具有发展空间大,建设费用低,环境质量高等优势。郊区相对低廉的地价和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那些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及追求住房条件改善的城市居民,选择地价相对较低但又不至于脱离市区影响的郊区;同时,郊区居民渴望改变自已的经济地位,纳入城市生活圈,郊区居民出让土地使用权后,可获得较高的利益,这使郊区居民乐意接受将自己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两者相结合,正好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作为城市扩展最为可行的地区,也是城市居民外迁心理可以承受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2、边缘区的土地功能特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心的外向扩展,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类型也不断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主要有以下几类及其比例关系如图。

3、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公共项目的选址和建设,对综合交通网络具有重大影响,对城市环境的提升也将产生重大的作用,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将创造良好的时机。公共设施选址于郊区,主要是郊区土地价格低廉、需求市场巨大,以及空间环境的可塑性等。同时,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发展,也为公共设施向郊外拓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城市化步伐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郊区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项目日益增多,由最初的单一型向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公共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对郊区的区域环境、交通结构、基础设施、空间形态等产生影响,带动了相应地区的土地升值和建设条件的逐步改善,为土地开发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同时使郊区的范围界限不断扩大。

二、城市郊区的发展动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更是受到来自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因素的作用。

1、城市的改造要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的中心区域普遍存在布局混乱、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和公共设施短缺等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城市的更新改造,可以起到调整城市结构,提高城市机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等功能。目前城市中心城区的用地主要是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所占比重过大,商业用地近年有显著增加,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办公业用地比重过小。伴随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中心城区用地结构的调整会进一步增强,增加中央事务用地,增加商业、服务用地,增加一定比例的绿化用地、道路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适当保留一部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应考虑全面置换,或只保留少量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随着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调整和环境的更新,使原本市区内高度集中的工业及人口逐步向外疏散,在城市郊区重新建立起新型居住和工业区,使得城区各功能区进一步分化。

2、完善交通体系的要求

交通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城市空间的扩展离不开有效的交通组织。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交通干线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交通干线两侧总是被最早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也最高。城市在由内向外发展过程中,总是沿城市交通干线延伸,这些干线构成了城市的发展轴。在城市规划中,特别是当城市中心城区进入新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时,发挥城市交通结构对于调整城市布局的作用,合理规划引导城市用地向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形态转化,意义重大。

3、生态城市的要求

生态城市是一种宜人居住的城市,我国自古以来强调城市结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城市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其建构具有一定的自律性。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和破坏已有的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建立新的城市群落,与周围的农业群落、自然原物区以及其他自然和人工环境相互联系,成为一体。通过城市与乡村要素的整合,实现城市和乡村在功能上的互补。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将中心城区功能进行合理的分散,同时由分散组团中“中空”部分组成边缘区的生态体系,形成网络结构,这些生态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并作为封闭隔离的天然地障。

三、郊区的发展策略

为使郊区的建设不脱离城市总体的发展,需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间增长的发展战略与控制对策,促进城市向合理的空间形态演化。

1、空间的主动拓展

集中城市化出现了城市边缘化,这就引发中心城区土地功能置换和旧城改造。土地置换和城市改造就使得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外迁,外迁后郊区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基础配套设施,造成居住等其他功能的郊区化,落后于工业郊区化,空间的被动扩展现象突出。为此应加强对郊区空间发展的积极干预和主动调控,探索出构成城市发展过程中多样的空间形式和发展阶段,保证城市的土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持的协调统一。

2、强调发展、保护和协调

城市化进程中,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眼前利益,城市开发上由于过分强调结果,使许多潜在资源被过早的开发和利用,这就会造成对整个城市体系的破坏。郊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应避免过度开发和盲目建设。应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强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保护,在生态空间上给予足够的预留与限定,既要满足近期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更要考虑到远期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

3、加强规划的调控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变化和调整中,城市空间结构也处于变化和调整中,这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郊区的城市发展研究还在摸索,有待于规划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我们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研究,应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出发,因势利导,使郊区的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进行。同时,为了贯彻和落实已有的规划,还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加强和创新,借助于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保障措施,使城市化进程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对城市郊区空间形态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空间发展特征上体现出的规律性。并对其发展,提出繁荣与发展的并存,变被动为主动的空间拓展,强调发展与保护和协调,加强规划的调控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红梅.美国城市郊区化简论[J]北方论丛, 1998,(3)

2杨芸,祝龙彪.郊区化对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 2000,(2)

3罗彦,周春山.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 200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