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中出现的偏差及类型,对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旨在改进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以确保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偏差;原因;策略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身心素质的提高与完善。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和方法。近年来,城市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中出现的偏差及类型、影响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的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偏差及类型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现了许多偏差,但很少是单一的极端型,在这儿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四种综合类型。

(一)“溺爱一放任”型。家长过分地心疼和宠爱孩子,孩子无论提出怎样的要求,家长都无条件地答应,对孩子百依百顺,放任自流。调查显示,“在孩子要零花钱时,你总是尽量满足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21.21%,女家长占15.84%广孩子撒娇不讲理时,你常迁就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8.08%,女家长占9.9%。这类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必要的教育和管理,过多的满足和过分的迁就,容易使他们变得娇气、任性、胆小和不爱劳动,花钱出手阔绰,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父母依赖性强,在学校纪律性差。

(二)“溺爱一千涉”型。家长娇惯孩子,但并不放纵,内心想教好孩子,但方法不当,孩子自己能做到的,家长并不放手让孩子去做,而是管得太多,常常包办代替。调查显示,“你是否觉得哪一点照顾不周,孩子都会出事情?”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19.19%,女家长占21.78%;“你常替孩子做实际上他也能做的事情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11.11%,女家长占15.84%。在这类家庭中,孩子一方面娇生惯养、倔强任性,缺乏吃苦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过多的干涉、包办代替助长了依赖性。

(三)“严格一干涉”型。家长教育孩子主动、认真,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过分严厉,过多干涉。一切要求孩子按家长的意志去做,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发展特点。调查显示,“孩子不按你的要求去做时,你就严厉斥责他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23.23%,女家长占24.75%;“你认为好的东西就强要孩子接受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15.15%,女家长占12.87%;“你不与孩子商量就独自决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7.07%,女家长占7.92%;“孩子做自己的事,你总在一旁指指划划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15.15%,女家长占16,83%;“对孩子做的事,你常说这不行那不行,并进行干涉吗?”回答“经常如此”的男家长占13.13%,女家长占11.88%。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长面前变得缩手缩脚,往往对家长言行不一,在外攻击性很强,似乎总在找机会,把在家里受的压抑和委屈发泄出来。由于家长硬性的干涉和过分的要求,不能培养孩子应有的责任心和自制力,与家长的愿望相违,有些孩子甚至比其他家庭中的孩子更加调皮捣蛋、娇气任性。

(四)“矛盾”型。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处于矛盾之中,并且不断变化,极不稳定。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培养好,到处打听教育孩子的秘诀,寻找神丹妙药。只要听说对教育孩子有好处的方法都要试一试,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的特点,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有时溺爱无比,有时严厉无情,有时又干涉不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弄得孩子常常不知所措,结果就变得什么也听不进去,把父母的教育当成了耳旁风。这类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强化过度教育,结果使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毛病。

二、偏差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家长文化程度的不同,会造成教育方式上的显著差异。从调查来看,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普遍偏低,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有的家长教育子女,子女反过来抵触父母;“你懂什么?我的书你看得懂吗?”甚至有时学生看黄色书刊,家长还以为学生在复习功课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很难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文化水平低,接受有关科学教育的知识较少,不懂怎样正确地对待孩子,因此溺爱程度较高,对孩子比较放任。当然也有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但对孩子要求过严、干涉过多;而文化水平较高,接受有关科学教育的知识较多,对孩子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合理。

(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合理。由于城乡差别比较大,许多家长深深地体会到当农民的辛苦,希望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远离农村。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光宗耀祖,因而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严格,较多干涉,比如只让孩子学习,不让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不用说到田地里参加农业劳动了。然而,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期望容易使孩子鄙视农村,不爱自己的家乡,轻视劳动,不能吃苦,这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那些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生育子女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高,或者没有期望,因而对孩子要求不太严格,甚至可以说比较放任。

(三)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家庭教育内部的影响很不一致,甚至父亲和母亲在很多时候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听之任之;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托付给祖父母。而祖父母大多是宠溺孩子,或只提供衣食而疏于管教。孩子的情绪有波动或心理出现问题,祖父母很难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束手无策,只好等到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而这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以上诸多情况也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盲从一方或自我封闭,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四)家长过分地盲目攀比。这种攀比常建立在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的基础上。看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时候只看优点,而看自己的孩子越看缺点越多。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在许多事情上急于求成,拿尽善尽美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这样就有可能造成拿别人家孩子身上的某些优点当成目标,甚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把其当成偶像,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来追求和模仿。这样的盲目攀比是一种负面教育,对孩于没有什么好处,只能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或丧失自尊,甚至嫉妒、仇恨比自己强的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五)家长过分地看重孩子的分数。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据调查显示,61%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其他方面很少过问,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意识。在教育方式上,如果成绩考好了,实行物质奖励;否则,就是简单粗暴地打骂,斥责孩子不争气。甚至有的家长把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六)家长过分地依赖学校。农村家庭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因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有效地交流和沟通。相当一部分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他认为检查作业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当孩子有问题要问家长时,家长往往表现得不耐烦,口中念念有词:“问什么?我又不是你老师。”家长与孩子真是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另外,我们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错误地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三、修正偏差的策略

(一)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它倡导活到老学到老,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主导理念。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越过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要求一切社会组织和每一个公民都应担负起学习的使命,构建“学习化社会”。农村家长作为社会公民,应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定期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紧跟时展的步伐。家长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这样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更容易贯彻民主、尊重、信任、宽容的原则。

(二)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家长对孩子没有期望;就很难对其提出要求;但是,期望过高,家长、孩子的焦虑程度就高,孩子也不能够接受。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切合他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人的成长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家长既要帮助孩子确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要为孩子的成长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地去实现这些小目标,并且让孩子懂得只有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些小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三)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应协调一致。首先,父母的教育观念和立场应一致起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努力学习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经常性地在一起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到步调一致,并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失误。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不要把孩子托付给他人进行管教。其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还要做好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一味地宠溺孩子,要使他们的立场与父母保持一致,否则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四)家长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许多农村家长反映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理”,感叹教育孩子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分析原因,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孩子?孩子的需要、兴趣是什么?孩子的烦恼和快乐是什么事情引起和带来的?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多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交流。要学会欣赏孩子,应让孩子感到父母以他为骄傲,不要横向地比,这样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缺乏自信。孩子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和教育。有人说“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表扬孩子,能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五)家长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心理健康。农村家长不应再过分看重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孩子品格和人格的发展。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富有人性的人,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另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孩子一般高,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多用换位思维思考孩子的问题,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次,要做有心人,勤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对孩子心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及时加以引导,给予纠正,帮助孩子从沉闷、忧郁、焦躁的情绪中走出来,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生活空间,使孩子茁壮成长。再次,要经常地对孩子进行耐挫教育,用鲜活的事例使孩子懂得生活的道理,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耐挫能力。要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时时有,关键是要正确对待。

(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根据学生活动的场所,可把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单纯地强调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农村中小学要统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在教育网络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面的影响因素,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