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6例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对研究组成瘾者,给予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39.5±8.1) vs.(46.4±6.0),P

【关键词】 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57-04

网络成瘾是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上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的严重问题[1]。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诊断及干预理论的探讨上。网络成瘾矫治的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广泛认可[2],其实证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或团体治疗的方式[3]进行,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治疗步骤和技术上[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治疗实践,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出网络成瘾青少年缺乏治疗动机的原因、非适应性认知及成瘾行为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案和技术,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来自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网络成瘾就诊者,宁夏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热线”的求助者及宁夏银川地区2所中学、1所大学、2所网吧中可能有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共386名,以Beard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5]作为入组标准,并由两名研究者通过诊断性面谈,确诊成瘾青少年76例。将76例成瘾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35人,女3人;年龄12~21岁,平均(17±4)岁。对照组男33人,女5人;年龄12~20岁,平均(16±4)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工具

1.2.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6]

共26个题项,包含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4个维度。CIAS得分越高提示网络成瘾倾向越大。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93。

1.2.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7]

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和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差。

1.2.3 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8]

该量表用于了解被试对不愉快事件即应激源的应对方式,共包括6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维度重测相关系数为0.62~0.72,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

1.3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对应的技术

1.3.1 建立治疗关系,启发和维持治疗动机

本研究根据治疗者的访谈记录和来访者的家庭作业总结了来访者缺乏求治动机的原因。来访者缺乏治疗动机的原因及对应的治疗技术见表1。

注:①定向:让成瘾者了解上网成瘾的性质、产生原因、造成的后果及其之间的联系。 ②积极关注:发掘成瘾者的优点和长处,认同其努力,奖励其进步,帮助其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③重塑希望:尽管上网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只要愿意努力就有希望纠正和补偿;帮助成瘾者树立新的生活目标。④共情:理解成瘾者的难处、苦衷和不得已之处等,及上网的现实理由。

1.3.2 识别和纠正非适应性认知

本研究结合治疗实践,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9],总结成瘾青少年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对网络的功能、内容及网络对人的影响的认知:夸大了网络的功能,对其非现实性认识不恰当,上网内容不选择。②对压力、挫折、困难的认知:总认为压力、困难是消极的;不懂得寻求身边的力量对付困难;习惯于以逃避的方式应对问题。③对孤独、失落、消沉等负性情绪的认知:认为情绪是不可控的;不认为情绪可以管理、转化、深化;不了解情绪对行为的驱动作用。④对自我成长的的认知:认为成长是自然发生的,轻视挫折、压力的积极意义;对自我成长没有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本文所采用的认知技术包括[10]:①识别负性认知。通过回忆在特定场合或情景所产生的消极思维,或者当消极思维出现时把它们及发生的情景记录下来。②检查证据。收集支持或反对成瘾者所坚持的想法的证据,以检验其不适应性认知的真实性。③情绪识别。通过展示情绪表和情绪卡片或回忆产生某些体验的特定事件,以认识负性情绪。④自我暗示。每次在抵制上网诱惑的前后,进行自我鼓励,如“我一定能战胜诱惑”“我又成功了”,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⑤提示卡。制作卡片,写出自己的愿望、不上网带来的好处和能激励自己的言语,随身携带,常常拿出来默想和提醒自己。⑥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揭示不适应性认知,发展理性反应,修改核心信念。⑦意向重构。通过想象建立健康的情绪反应模式、适应性的认知方式及适应,即激活自我中强大、有活力的成分,来对抗非适应性的、软弱的成分。

1.3.3 成瘾的行为治疗

根据英格兰心理学家Griffiths[11]关于成瘾特点的描述和临床实践的观察,本研究总结的成瘾行为的特征有:耐受性增加、戒断反应、强迫性使用网络、回避和逃避性、情绪化的行为反应和反复性。针对以上特征对应地采取以下治疗技术: ①行为契约。孩子、家长一起设定合理、可行的周期性的上网时间计划表,共同遵守,达到预定计划后兑现允诺的奖励,否则给予惩罚。②行为强化法。根据来访者戒网的进展及执行新目标、出现适应的进步表现给予奖励。③行为消退法。以体育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代替以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失败、挫折等导致的负性情绪。减少网友、网吧等的强化刺激。④反向实践。打破原来的常规,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时间计划表以重新适应新的网络使用模式。⑤放松训练。通过渐进性的肌肉放松练习、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来减轻停止上网后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症状。⑥生活情景训练。离开虚拟世界,建立新的生活目标,把治疗中学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应用到现实目标中并在现实中获得成绩和快乐。

1.3.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改善家庭关系,包括识别并纠正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互动模式及促进家庭成员有效沟通;建立家庭外支持小组。

1.4 治疗程序

研究组采用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每位来访者共治疗8~10周,每周1~2次,每次60分钟,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对照组不予干预,于入组时、入组8周后给予与研究组同样的测评。

研究者为有精神医学与心理咨询治疗专业背景的医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并有专业督导老师进行指导。他们参加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专业培训,具有国家心理治疗师资格。

1.5统计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比较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治疗前,而求助分高于治疗前(见表3)。

3 讨 论

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难点在于成瘾者缺乏治疗动机,存在特殊的非适应性认知及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不自主的强迫等症状特点。本研究所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目标涉及成瘾者缺乏求治动机的原因、非适应性认知、情绪和行为特征多个角度,所采用的治疗技术与目标相对应。从治疗前后CIAS总分的变化可以看到,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能有效地纠正成瘾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有研究认为纠正网络成瘾行为的难点在于让成瘾者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4]。治疗实践发现,大部分成瘾青少年缺乏求治动机,因此启发和维持治疗动机是戒除网络成瘾的前提和关键。迄今,在CNKI检索系统中未检索到关于网络成瘾者求治动机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本研究总结成瘾青少年不能主动求治或不能坚持治疗的原因。针对这些总结,采用共情、定向、积极关注、希望重塑技术,从成瘾者角度出发,试图理解其苦衷和不得已之处,发掘其长处,认同其努力,奖励其进步,解决当前困难,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以此深化治疗关系,维持治疗依从性。

Young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行为是成瘾者存在大量不正确的即非适应性认知的结果,同时,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情绪水平有关。了解并改变成瘾者的非适应性认知、识别和处理成瘾者的负性情绪是纠正成瘾行为的核心[12]。本研究总结的成瘾青少年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体现在对网络、对自我、对负性情绪、对压力和挫折4方面。以此为目标,通过检查证据、角色扮演等技术检验其真实性,然后采用自我暗示、提醒卡等认知重构技术建立新的适应性认知,使用情绪识别及意向重构等情绪处理技术处理成瘾者的负性情绪。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及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因子的明显改善,提示这些因子所反映的非适应性认知及与之相关联的负性情绪得以有效纠正。

本研究按照所总结的成瘾行为的特征,针对性地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有的放矢,使用行为契约限制来访者的上网时间,并打破常规,建立新的网络使用模式(反向实践)。对出现适应的进步表现给予奖励以建立适应性的行为(行为强化法)。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生活目标,把治疗中学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应用到现实目标中并在现实中获得成绩和快乐(生活情景训练)。同时通过放松练习来减轻停止上网后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症状(放松训练)。治疗后的成瘾总分、退避、幻想等因子分及SCL-90中强迫因子分均明显下降,表明以上行为治疗技术能有效纠正来访者的成瘾行为。

Griffiths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1]。因此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不仅有利于成瘾者脱离网瘾,还可以防止网瘾复发,维持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改变消极互动,促进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并同时挖掘其身边资源,建立家庭外支持系统,使成瘾青少年在家庭和现实的人际中能得到帮助,倾诉感受,分享快乐,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等,满足被尊重和信任等心理需求。SCL-90中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显著降低,提示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戒除网瘾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然,黄秀琴,张英,等.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03-804.

[2]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J].ComputHuman Behav,2001,17(2):187-195.

[3]赵萌,黄悦勤.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53.

[4]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

[5]Beard KW,Wolf EM.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J].Cyber Psychol Behav,2001,4(3):377-382.

[6]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 :279-294.

[7]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8]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5.

[9]李宁,梁宁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65-68.

[10]Robert L.Leahy.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6-47.

[11]Griffiths,M.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M]∥ Gackenbach J,eds.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8:61-75.

[12]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Evaluation,and Treatment[C].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Sarasota,Fl: Pergaman Press,1999,17: 19-31.

2008-09-18收稿,2009-03-12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