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死亡的阴影下活得更积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死亡的阴影下活得更积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管人的寿命有多长,但人必有一死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宿命,死神这位不受欢迎的客人迟早要光临。

的确,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人类有别于别的动物的一项奇特本领就是把坏事变好事,通过思考死亡,我们可以更好地活着。

死亡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在历史上,早就有些思想家做了猜测。他们说,没有死亡,人类将迷失方向。正因为预感到死亡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才每天早早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为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操劳奔波;也正是认识到肉体的生命是短暂的,历史上许多人才会毅然离开“温柔富贵乡”,自讨苦吃似地去做出种种伟大的事情,以图让后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人类的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使我们在动物中脱颖而出。

工作,为了将死亡忘却

现在,社会心理学上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些思想家的看法是正确的。人们可以梦想未来不再有死亡,但倘若真的“消灭”了死亡,也许人类文明也就不存在了。

像其他动物一样,我们总是努力设法活下去。但与别的动物不同的是,我们是唯一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死亡不可避免的一个物种。一些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科学家发现,当一只黑猩猩死了之后,尽管它的子女和伙伴也会表现出像人一样悲痛的样子,但这些活着的黑猩猩并不会因目睹亲人和同伴的死而意识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像这样倒下去。在死亡来临之前,动物都把死亡当作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只有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一生奋斗所取得的一切,最后终究要失去,那最坏的事情总有一天要发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当我们看到周围人的死,就会联想到自己未来的死;当我们生了一场重病,死亡的念头就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当我们孤独、衰老的时候,就很容易担心起那最后的结局;……

在这样的阴影下生活是不容易的,甚至是可怕的。所以,我们拼命工作以图摆脱死亡的念头,只要有可能,我们就有意地忘却它。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此基础上取得的。

当我们考察人类取得的物质进步时,这一点尤为明显:例如农业的发明是为了生产我们活着所需要的食物。衣服和房屋给我们保暖和栖居之地。武器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医药能够医治我们的病痛。构成我们文明的大多数物质上的发明,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我们的生命,从而忘却死亡。

死亡让我们更有信仰

尽管科学技术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人的寿命已经极大地延长,但死的宿命依然悬在我们每个人头上。这也是为什么除了物质文明,人类还要发明文化的原因。许多思想家,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都说,文化的目的是让我们确信,尽管我们的身体会倒下,但精神会不朽。哲学家的这一猜测,最近一些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支持。

最近,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一个理论:大多数我们所做的和所信的在潜意识里都是为了抵制死的恐惧。所以,倘若我们所秉持的世界观能帮助克服对死的恐惧,那么,当有人对我们提及死时(因为我们并非时刻都把死记在心上),我们就会更狂热地依附于这种世界观。如果有人挑战了我们的这一世界观,我们一般会对他“不客气”。

他们的一个出发点是宗教。按他们的理论,如果宗教的确能给宗教徒带来生存的安慰,那么对宗教徒提及死亡时,他们的虔诚程度将会有显著增加。

这些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把一群信基督教的学生分成两组,对第一组先要进行一项测试,问题涉及他们对死亡的态度等,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加深了这组学生对“人必有一死”这一事实的印象。对另一组学生则没进行这项测试。然后,让这两组的学生去评价甲乙两个人的品德,这两个人在所有方面都非常相似,只是一点区别:甲信基督教,乙信犹太教。结果第一组学生对信基督教的甲的评价,明显比对信犹太教的乙的评价要高。而后一组的学生,则对甲乙的评价基本持平,没表现出明显的偏心。

这个结果还不仅仅限于宗教方面:在400多项的研究中,心理学家证明,我们世界观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与如何面对死亡有关。例如,国家主义要我们相信,每个人应该把自己当作更大集体的一部分而活着,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对一群爱国的美国学生提及死亡之后,他们对于那些反美的作家持更激烈的批评态度。

死亡让我们生活更积极

人必有一死的宿命,还让我们产生了对不朽的渴望,而渴望不朽是塑造人类文明的一个强有力的动机。我们迄今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从埃及金字塔到弥尔顿的《失乐园》等等,或许都可以归功于这一类动机。

2000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男人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理解为试图让自己流芳百世。女人呢,则有更直接的获得“不朽”的途径,那就是生养孩子。因为孩子是直接由女人生下来的,所以女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她就认为自己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延续。

研究表明,苏格拉底的话是有道理的。一项研究中,在提醒一群德国的受试者“人必有一死”之后,他们想要孩子的愿望更强烈了;中国的受试者被提醒之后,他们对计划生育政策更反对了。

最近的一篇文章还告诉我们,考虑死亡对我们有好处。例如,可以让我们为了更健康地活着,少吸烟,或者多参加体育锻炼。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死亡无意识的人群和有意识思考过的人群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前一种人往往倾向于不加思考地依附于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如果这种价值观是正面的,那还好,但倘若是负面的呢,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成为一群狂热的暴民,对与己不合的人采取攻击态度,比如二战时期纳粹迫害犹太人。

而那些对死亡进行过有意识思考的人群,则相反,对死亡理性的思考能让他们超然于社会流行观点之外,用自己的目光重新衡量一切。一个人越是积极地思考死亡,就越是拒绝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比如财富和名声等等,而更关注个人的修养或者整个人类的命运。微软的比尔・盖茨当年是激烈反对慈善事业的,而如今他自己倒成了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据说这是他的一些朋友劝导的结果。我们无从知道这些朋友对他说了些什么话。但有一点想必他们肯定会对他提及:这些财富你死后反正带不走,不如生前用来帮助别人……如果你对比尔・盖茨一类人物的慈善行为不理解,恰恰说明你对死亡思考得还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