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翻译的意义之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翻译的意义之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该论文对翻译的定义从意义的角度有了重新的定论,并且以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为基础,探讨了意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并对意义予以不同的分类,使翻译的意义再生。

【关键词】翻译;意义;确定性;客观性

【Abstract】This paper redefines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ning based on Saussure's view on language meaning to probe into the certainty and objectivity of meaning and give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the meaning, making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ion regeneration.

【keywords】translation; meaning; certainty; objectivity

一、翻译的意义

翻译什么的问题其实是对翻译的最终任务或根本任务的探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翻译的定义:就是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做翻译的根本任务。“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传统的语言意义观是和语言观紧密相连的。而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为分类命名集”,名称和事物之间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指称论。而这种语言观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西方的语言观可以追溯到《圣经》和古希腊哲学,而古代中国所谓的“名实论”和西方的“唯名论”是不谋而合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这些理论中,最为常见,普遍的就是索绪尔所质疑的那种把名看成事物本身,将名与物之间划等号的简单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导致把翻译当做简单易行的符号转换活动,且毫无差错。正是这种语言观和语言意义观的影响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逐字,逐句的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最忠实,可信,可行的翻译方法。

随着人们对翻译的不断研究和认识,诸多的语言学家及翻译家对这种长久存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如乔治.穆南, 索绪尔,而索绪尔的语言观对翻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的就是概念;所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者音响形象。除了能指和所指外,索绪尔还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分析了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索绪尔提出的三大区分对翻译理论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第一:差别构成意义

第二:在系统中区分差别,确定价值和意义

第三:意义依存于价值,有与价值有所不同

对于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意义观对翻译观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翻译观的束缚,不再把翻译当成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因为词的任务并不在于表现预先规定的概念,而通过逐字的翻译方法来保持翻译的忠实性是完全行不通的;其次,在系统中识别差别有助于我们在翻译的实践中树立语境和整体的观念,将语义的传达视为一个动态的行为,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别语义。

恒定而唯一的意义观在很长时间内占据着主导的地位,20世纪来,这种观点遭到了普遍的质疑,美国哲学家H.P.Grice提出的意向论将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的区别主要在于:

1.非自认意义表达的往往是一个施动者的某个意图,是说话者意图将某个信息传达给受话者。从语法上讲,正是由于施动者的存在,使得凡是表达非自然意义的语句可以转化为被动语态,而表达自然意义的语句涉及是不能被转换为被动语态的,因为它并不涉及施动者。

2.表达自然意义的语句涉及到的是事实的情形,当说话者阐述一个事实情形时,表明他对于这一情形时持肯定意见的,因为说话者个人的意志并不能使语句所要传达的信息发生转移或者变化,而非自然意义的语句所表达的往往是非事实情形或人际交流情形,他所要传递的信息无一是受着说话者的意志的影响的。

3.非自然一样的语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的意义势必是被受话人通过一种“特殊方式”所领会的。自然意义的语句所要表达的往往是它字面的意思,除此之外不再有别的含义,而非自然意义的语句往往不能以这种简单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说话者的真是意图,为说话者企图通过一种字面的含义向受话者传达某些更深层次的信息。

因此,至少基于这三点来说,非自然意义的语句所反映的更多是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一种交互关系,而不像自然意义的语句一样是在传递一个已存在的事实。

英国哲学家Peter.F.Strawson对传统的意义理论“意义等于所指”也进行了批判扬弃;而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建立在对古典的文本观的批判基础之上的,他将文本形象地比做无核的洋葱,文本的意义并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产生于层层的相互作用,同时,意义产生的过程是动态且有主体的参与的一个复杂过程。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能指表达所指的静止的符号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动态的意义观和动态的文本理论。

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它的意义是否也是客观的呢?如果是意义是客观的话,那么不管翻译者是谁,译出的文本的意义也应该是同样的,这岂不是有悖于“译本无定本”的说法?译者的文化背景,加之不断的历史,文化发展都不可能使意义客观性存在可能。

二、翻译的分类

意义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唯一的,确定的存在,如能给意义作一分类,对翻译的实践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意义。奈达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是一个日渐成熟的过程,他在后期将意义做了缜密和严格的分类:

莫里斯提出的意义三分法,即: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而乔治. 穆南没有系统的意义分类法,他只是用交际学和符号学的理论知识对前人提出的意义观,主要对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做了系统地探讨,其中的内涵意义牵涉到了三种实际关系:

表述者&语符

接受者&语符

表达者&接受者&语符

释意派的最大贡献是便是区分了潜在的意义和现实化的意义。

通过不同学派和理论家对意义的分类,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使用的理论和方法不尽相同,但对翻译理论均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相似之处

1.明确注意区分语言和言语

2.忠实上下文或语境因素

3.重视表达者,接受者和语符之间的关系

那什么让意义变得有意义,那就是意义的用法,意义不是孤立的,也不是词简单相加就生成了意义,而是要有交流的主体,交流的行为,交流的环境各因素的参与才可以产生意义。当然意义在再生或产生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如语义含混,意义的“缺乏”或“过剩”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卡勒.索绪尔[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陆文,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现在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外语系,本科(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