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乒乓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乒乓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分析法对朱世赫与马琳、王励勤的2场重要国际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朱世赫的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接发球抢攻段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命中率和得分率均较高;朱世赫的进攻意识强,正手进攻和削中反拉技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赛中攻削转换衔接技术完成的非常好。

【关键词】朱世赫;乒乓球;技战术分析

Analysis of the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the Korean Table Tennis Player Joo Se Hyuk

ZHANG Shao-xing1, GAO Ji-ming1, AN Ying2

(1. Party School of CPC Tianjin Municipal Committee, Tianjin 300191; 2. Tianjin Sports Institute,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kills and strategies employed by Joo Se Hyuk in two important matches against Chinese players Ma Lin and Wang Liqin respectively. Studies suggest that Joo Se Hyuk employs the skill of attack after service not so frequently. He is relatively weak in attack in return of service, and he is relatively monotonous in his skills of receiving service. So it is difficult for his to limit his opponent’s use of the skill of attack after service. Cutting the FanLa technology in utilization rates, shooting and were higher unforced; Joo Se Hyuk has a strong sense of attack and excels at the use of the skills of forehand attack and counter-attack when cutting. He also performs smooth shift from the skill of attack to that of cut.

【Keywords】 Joo Se Hyuk, Table Tennis, Skill strategy Analysis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削球型打法占据着世界乒坛的主导地位,打法以稳削为主,极少组织进攻。而后因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器材与球拍的不断革新,削球型打法便随之不断进步,由稳削不攻或少攻向既削又能拉、能攻,并且能反拉、对拉的全面型打法转变。

近些年来,乒乓球从38mm改成40mm之后,使很多人认为球改大之后球的旋转减弱,这样就使削球这一主要靠旋转变化得分的打法有了生存的空间,但在现有规则和器材的情况下,削球型打法的选手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与上述看法相悖的是,在第47届世乒赛中,削球型打法的选手朱世赫异军突起,战胜众强手闯入决赛,虽最终惜败,但让削球型打法运动员看到了希望。朱世赫也成为世界乒坛削球型打法选手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本文通过对朱世赫在第50届横滨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与马琳,国际职业巡回赛卡塔尔站与王励勤,共二场重要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他在技战术上的特点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1结果与分析

1.1朱世赫对马琳技、战术分析

1.1.1朱世赫对马琳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发抢段的使用率为11%,这对于打削球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其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4%,主要以发球抢攻和发球后控制为主,朱世赫的发球抢攻很具威胁,往往能够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直接得分。朱世赫的发球主要以正手的测下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下旋为主,发球质量比较高,但是对于接发球稳健的马琳来说也没有占到优势。发球后被攻为0,说明朱世赫在自己的发球局能够很好地控制住马琳的接发球抢攻,以搓和削的方式将比赛拖入相持阶段。

1.1.2朱世赫对马琳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接发球段的使用率为23%,但是得分率仅为4%,说明在马琳的发球局,朱世赫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配合战术使用的接发球抢攻方面,虽然达到了干扰对方的目的,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对于马琳的发球,在对球的判断和处理上显得不是很稳,接球后容易被马琳抢攻,接球后被攻失14分。

1.1.3朱世赫对马琳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这场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达到了66%,对于削攻型选手来说已经非常理想,但是得分率为54%,说明在与马琳的相持中,没有占到优势。特别是在前两局的比赛中,基本上是防不住马琳的进攻,两局都以4:11输掉比赛。

从表2可以看出,朱世赫对马琳相持中削后被攻落点的概率正手为33%,反手38%,中路29%,在被攻的落点上差距不是很大,以反手为最高,说明马琳在拉削球的落点上控制得严密,导致朱世赫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的局面。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与马琳的比赛中,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为24%,得分率达到了67%,足以说明朱世赫在这项技术使用上的娴熟程度和得分能力。通过对录像的统计分析发现,马琳对他的反拉已有所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还是展现出了这种技术的威力和突然性,成了朱世赫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朱世赫在与马琳的六局比赛中,在第三局和第五局都以11:9胜出,而在这两局中削中反拉分别使用了8次和4次,直接得分为5分和4分,成为了这两局赢得比赛的关键。说明在以后的比赛中,如果朱世赫继续加强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对比赛赢得主动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攻防转换方面,朱世赫也表现出了超强的能力。

1.1.4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通过表4看出,朱世赫对马琳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在正、反手和侧身位的使用率分别是60%,8%和32%,在正手位的超高使用率说明了朱世赫正手反拉的能力很强,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他在正手位上的进攻具有连续进攻的超强能力,且成功率很高。在反拉的使用上,侧身积极果断,而且配合直线与斜线的线路变化,成为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朱世赫的反手为长胶,在比赛中也极具反攻的威胁,在稳削的基础上伺机抢攻,既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又达到了得分的最终目的。

1.2朱世赫对王励勤技、战术分析

1.2.1朱世赫对王励勤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朱世赫和王励勤的这场比赛,发抢段的得分率为59%,使用率为14%,可以说还比较不错。朱世赫的发球表现一般,虽然在六局的比赛中有三个直接得分,但是被王励勤接发球抢攻直接失分达6分,总体效果不好。在发球抢攻方面,朱世赫的抢攻意识很强,在一、二、三、五局的比赛中都有不错的发挥,得到7分,这可谓是削攻型选手的绝技,往往能直接得分。

1.2.2朱世赫对王励勤接抢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接发球段,朱世赫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依然处于劣势,接发球直接得分为3分,直接失分为3分,与和马琳的比赛相比,接发球有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在接发球抢攻方面能够直接得3分而没有失分,说明抢攻下手果断,机会能够很好地把握。依然不容乐观的是接球后被王励勤抢攻,直接失8分,面对王励勤这样进攻实力超强的选手,接球后的防守显得准备不足。总体来说,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接发球段能够得9分,失12分,表现比较不错。

1.2.3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段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朱世赫与王励勤比赛中相持段的使用率为69%,得分率为46%,对与马琳的比赛都有所下降。在战术的使用上,加强了进攻,尤其是在第六局,正、反手进攻和侧身攻频频得分,但是此消彼长,在加强进攻的同时防守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正、反手削球直接失8分,对于削攻型选手来说这是致命的。

通过表6可以看出,朱世赫对王励勤相持中被攻落点主要以反手为主,达到55%,正手为24%,中路为21%。朱世赫的反手为长胶,对手拉过来的球越转削回去的下旋也越转,但是面对王励勤高吊与前冲的变化,这种优势显得不是很突出。通过统计分析可知,中路依然是朱世赫的弱点。

从表7可以看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的得分率为48%,使用率为19%。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直接影响着比赛结果,在朱世赫赢得比赛的第一局和第三局,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率在整场比赛中是最高的,分别达到5次和6次,直接得分也分别达到3分和4分。攻防转换表现一般,得分和失分都为2分。

1.2.4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表8显示,朱世赫对王励勤削中反拉技术的使用以正手为主,使用率达到68%,其正手超强的反攻和连续进攻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侧身位的反拉积极果断,而且配合直线与斜线的线路变化,成为直接得分的有效手段。

2结论

(1)通过统计分析,朱世赫对马琳、王励勤的比赛中,发球主要以正手的侧下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下旋为主,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

(2)接发球抢攻段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

(3)朱世赫正反手削球均具有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反手长胶削转与不转结合很具威力,但是对中路球的处理是其弱点所在。

(4)朱世赫两二场比赛中削中反拉技术在对手利用旋转、速度、落点、节奏增强了拉球的变化,增加了移动范围时,削中反拉技术失分较多。

(5)朱世赫的进攻意识强,正手进攻和削中反拉技术具有一定的实力,比赛中攻削转换衔接技术完成得非常好。

参考文献

〔1〕虹.探讨乒乓球削球打法的出路〔J〕.体育科学研究,2001.9.

〔2〕张博.对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朱世赫削攻打法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

〔3〕郑慧之.削球打法的新机遇与新思路〔J〕.体育科技,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