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富有特色的阿尔帕相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富有特色的阿尔帕相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自瑞士的阿尔相机在20世纪的发展,可分为早期(1939―1952年)、成熟发展期(1953―1982年)、衰落期(1983―1989年)、新生期(1996―?)四个阶段。其中1939―1989年间的阿尔帕相机是135相机,由位于瑞士西北部株罗(Jura)山区巴莱吉斯的家族企业皮能士(Pignons)制造。1989年皮能士经营不善破产后,由瑞士政府托管。1996年由科伯尔和韦伯(Capal oa Weber)夫妇代表两个家族(也是皮能士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从瑞士政府手中通过不公开拍卖,接收了阿尔帕,并于1996年开始设计新型的阿尔帕相机;使用120胶卷排6.6×4.4cm及其他规格画幅的阿尔帕12W、12S/W。其主体由位于瑞士苏黎世(Zurich)赛兹(Seitz)公司制造,设在公司的创办人赫尔曼・赛兹(Hermann Seitz)原来也是皮能士公司的著名转机设计师。

阿尔帕相机问世60年间,总产量只有4万多架!不到徕卡A型的3/4。尽管如此,阿尔帕相机上许多独创性的功能设计、注入包豪斯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理念的造型、以及卓越的工艺水准和可靠性仍在世界MF135相机发展时期众多产品中木秀于林。下面介绍几款阿尔帕相机的代表机型,与读者共同鉴赏。

一、 波尔卡Ⅰ型(BolcaⅠ)或波尔塞(Bolsey)A型

生产阿尔帕135相机的皮能士(Pigmoms)公司位于瑞士西北部侏罗山区的巴莱吉斯小镇,原来是一家生产钟表等仪器精密配件的企业,成立于1918年。1933年被后来人称为“阿尔帕相机之父”的工程师波尔斯基(Jacques Bolsky)加盟皮能士公司,开始设计小型电影机及照相机。1939年,由波尔斯基设计的阿尔帕原型机――具有平视旁轴取景测距(双像左右重合式)及腰光式取景测距两种系统的“波尔卡”135相机投入小批量生产。二战爆发后,波尔斯基移民美国,改名“波尔塞”(Bolsey),所以有约一半的阿尔帕135相机还以“波尔塞”面市。二战期间,皮能士公司凭借瑞士政府的中立政策,在众多欧洲相机厂商备受战火摧残不能正常生产的情形下,始终维持着波尔卡相机的生产,为战后“阿尔帕”相机面世打下了基础。

波尔卡相机的结构特征及特点如下,其双取景测距系统设计超过了同时期徕卡Ⅲ型的性能,加工精度及外观设计也毫不逊色,首创快门速度盘上慢门(1-1/10秒)、快速门(1/25-1/1000秒),同盘手柄切换设计,比单独另设慢门拨盘设计(从机身正面观察)对纯光、机手动调焦来讲似乎双手动作分配合理(这大概也是京磁公司生产的MF相机上坚持快门拨盘右置,即使最新AF135单反相机康太克斯N也不例外的原因),不过,对于AF相机笔者倒习惯于左置的快门速度拨盘。

主要规格:

机型:135单反及平视旁轴测距取景相机

快门:P(B)门,1-1/10秒慢速门,

1/25-1/1000秒快速门,焦平面帘幕快门。

镜头:伯塞特(Berthiot)50mm f/2.9

三片三组可伸缩镜头。

生产年代:1939-1946年。

波尔卡相机奠定了早期阿尔帕135相机的基本结构与性能,象后来在1944-1945年开始生产的阿尔帕反光Ⅰ及Ⅱ型,除改用插刀式镜头接口外,与波尔卡原型机基本相同。

二、阿尔帕棱镜反光型

这是世界首架采用45°棱镜反光斜视(取景系统光轴与水平成像光轴夹角为45°)取景测距器的135相机,用这种观察更为方便的取景测距系统,取代了此前阿尔帕相机上的腰光式取景测距设计。同时,该机还保留了高精度基线式左右双影重合测距器。采用了成像素质优异的法国安琴及阿尔帕――仙能标准镜头。据说它的综合性能超过了德国徕卡Ⅲf及东德蔡司生产的康太克斯S,开始生产的时间约比日本旭光学首架135单反相机AsahiflexⅡ早了四年。该机生产于1948-1952年之间。

主要规格:

机型:135单反及平视旁轴测距取景相机

快门:P(B),1-1/1000秒焦平面帘幕快门

镜头:安琴6片4组50mmf/1.8

或阿尔帕――仙能(ALPA-XWNON)

50mmf/2标头。

三、阿尔帕4型

阿尔帕4型是皮能士公司新设计的135相机,也是阿尔帕相机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产品。该相机机身采用高强度镁合金精铸,在追求机身轻量化同时兼顾了机身的抗压强度。该机的反射取景系统设计有些特殊,机顶设计了一个不可拆合的取景器外壳,既可腰平、又可45°斜视取景。其余性能与阿尔帕棱镜反光型相同,1952年面市。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还在于自阿尔帕4型起,采用了从此统一的卡口式接口标准尺寸,以及37.9mm的像面定位距(后顶焦距为37.8mm),这也是迄今135单反相机上最短的像面定位距了。这样短的像面定位距设计,皮能士公司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设计光学结构接近于对称型的高素质镜头;二是便于当时其他厂家,如徕卡、蔡司、尼康、宾得等各种镜头通过接环能加装在阿尔帕相机上,如像面定位距太长则无法加装。

四、阿尔帕7型

阿尔帕7型首始生产于1952年。当时基线式测距器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这时单反取景测距以取景无视差及视场与镜头视场同步、远摄镜头测距精度高等优点已开始广泛推广应用。皮能士公司新设计师安道尔・科斯特为了使阿尔帕相机上的双测距系统在前面板上不显得拥挤,将以往左、右双影重合测距系统改进为测距窗位于机身正面上、下两处的双影重合测距系统,使双测距系统在阿尔帕7型上达到了珠联壁合的完美。该机一直生产到1959年。其余性能同阿尔帕4型。国外相机鉴赏家对阿尔帕相机上这种上、下双影重合测距系统与棱镜反光取景测距系统如此“和谐共存”,给予了很高评价。

五、阿尔帕4b

阿尔帕4b生产于1959-1965年,首次设计了反光镜快速复位系统,配有荷兰生产的奥尔德-迪菲特(Old Delft)50mm1∶2.8镜头。但其设计亮点并不在此,而是世界首创了前置式扳把,而且用食指从前向后扳把,其设计优秀之处在于可使拍摄者眼不离取景器就能完成输片上弦动作,达到快速、连续输片拍摄的目的;而传统的后置扳把式输片,输片时人眼很难始终紧贴在取景目镜上不间距取景拍摄。

纯光、机时代的135相机为了达到快速连续拍摄,不得不采用机械储能发条输片设计,其典型产品有德国奥托伯宁(OTTO BERNING)公司制造的罗伯特(ROBOT)Ⅰ型(1934年生产)、罗伯特-罗雅36(1955年生产)、佳能DIAL35(1963年生产)以及国产的北京SZ-1(1970年生产)。除此之外,眼不离取景器实现快速卷片的设计当属阿尔帕相机上首创的这种前置扳把式设计最为优秀了。还有一种德国福伦达厂生产的维提萨(Vitessa L)折合相机(1950年生产),采用机顶高耸的压杆式卷片上弦装置,因外观不美观及其相对复杂的结构而未能得到普及。

遗憾的是,可能由于“专利技术壁垒”,阿尔帕相机上的这些优秀设计并未在手动对焦相机上得到普及。试想一下尼康FM2或F3上采用前置式扳把,相信对许多专业摄影师都是一个十分惬意的享受。然而,这些并不影响阿尔帕135相机在相机制造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这正是,“吹落黄沙始到金”。相信广大读者看了本文的介绍,也会有同感。日本著名相机评论鉴赏家那和秀峻等人称阿尔帕MF135相机是135相机中的“无冕之王”,的确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