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创造性教育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创造性教育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启迪学生创造思维,指导学生创造学习。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物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34-1

一、培养创造素质,创设创造环境

良好的创造素质取决于学生个体良好的知识性、意志性、情感性,宏观世界是创造的动力因素。因为培养创造素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而深刻的发展。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向传统思维挑战,并使他们认真思考各种观点,虚心向人请教。

在创造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内容,对其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创造性,使学生在情境中处于主动积极的思考状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求新立异,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进行“电磁感应”的教学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大胆想象,不要拘泥于书本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产生感应电流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就沉浸在思考问题的情境之中,既发展了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应用物理知识提出假设,创造理论,进行科技发明等物理学的创造性、探索性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物理学习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我们不必对各个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是可以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方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把探究目的集中到“怎样运动才能产生电流”这一主题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也让学生体会到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是综合的活动,教师要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态势,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习品质不断优化,让学生在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中,认识进一步升华。比如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开始就进行演示实验,将木块放在水中,则木块浮在上面,将铁钉放入水中,铁钉立刻沉入水底。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待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是因为铁重,木块轻”,再进行另外的实验:将一个瘪的空牙膏管放入水中则见它沉入水底,接着将同样的瘪的空牙膏管整成鼓状,鼓的牙膏管浮在水面。这时,原来提出“铁重下沉,木块轻上浮”的学生开始不好意思了,急于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使学生在“尝试错误”中取得进步,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在碰撞中实现新的生长和发展,让学生的视野在思考中得到拓展,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效教学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和认知规律,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内容出现的顺序与方式、每项内容所用的篇幅,都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和探究能力的增强,学生创造活动的内容可以逐步增多。学生能从生动的实验中获得内心深处的认识,从而真正收获知识。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上得到提升,就能丰富物理课堂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的视角,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师生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沟通。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该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互动式课堂学习的能力,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考、探究。一些教师反映,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矛盾突出,一个学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本无法实施。为了应付考试,学校不得不赶进度,抢时间。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大胆质疑,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比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时,在压强和浮力学完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密度的测定可通过哪几种方法来进行。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创造思维中发散思维的特点,以密度这个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扩散中又不断综合各种已有条件,促使思维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思考、扩散,最终对密度的测定提出了几种方案。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探究学习的方法,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艺术。

四、利用课外活动阵地,培养学习主动创造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人类的生活法、教育法,是育人的普遍规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等限制,就使得具有某一方面才能的学生的才智、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而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可经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根据生活选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平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机器人大赛、航模比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使自身的价值得到证明。这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还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想象力、模仿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点燃了学生心中的创造火苗,大大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