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亟待拯救的文明老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亟待拯救的文明老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是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但在文明之初,我们的火种,只在一个不大的地方首先燃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生前曾形容这一情形,说中国文明起源“有如满天星斗”,这一个个不大的地方可以说是我们的“文明老区”。古书中常说的“夏墟”、“殷墟”都是文明老区。

多年前曾去了一趟文明老区之一的“夏墟”,也就是晋南,据说是夏国起源的地区。文明区的具体地点是临汾,去的目的是观看祭尧活动与参加海峡两岸晋南文化研讨会。

临汾有尧庙,前些年不慎烧毁,一年之内飞快重建。重建的尧庙“整旧如旧”,保存了古风,而不像有些地方,修出一件锃亮的工艺品。祭尧活动很隆重,有几十名台湾同胞不远千里辗转赶来,崇敬祖先之情,不言已明。可惜,令台湾同胞失望,同时也令我们大陆同胞感到不好意思的是:汾河已然水枯,几乎是干河床一条,疲惫不堪地躺在那里,没有“素波”,风一刮,扬起的是尘土。

环境!老区的环境令人担忧!从前的汾河两岸,人杰地灵。“天地为焉,万物育焉”震响文明先声。汾河东边的陶寺遗址保存着四五千年以前先民活动的遗存,有房屋、墓葬、水井等,制造精良的陶制礼器显示出我国礼乐文明的早起现象。从环境的角度考察,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水井,发现的水井深16米,从层位上比较,当时的井底比今天水井的水面还要高6米至10米,说明当时的地下水是多么丰沛。如今,地面水,地下水同时缺乏,老区的环境问题很严峻。

前些年,在陶寺遗址发现了古城墙的遗存,这是考古学家们期望已久的事。陶寺遗址有大片房屋,有奢华的墓葬,有精良的礼器,这都说明当年生活于此地的社会群体必然具备比较明显的阶层分化,因此在他们的居住地不可能不修筑一些特殊的建筑,如粗略的宫室或城邑。上一次去陶寺遗址参观,古城址尚未发现,但曾主持二十余年发掘工作的韩炜、李建民先生坚持认为:这里必有夯土建筑、请君拭目以待。

我佩服他们的见识与判断,也为最终发现了城墙遗址而兴奋。陶寺城址的发现,使这块文明老区的历史地位更加坚不可移。城址与墓地并立,显示着死生与共的古老信念,也说明先民要永久驻据这一地理位置的坚定意志。这里前面是汾河,脚下有蓄养能力甚强的黄土,先民繁衍生息,得天独厚。陶寺城址的年代与地望都与尧舜的传说相合,故其意义真不敢低估。

在心仪古人创业之伟大的同时,面对今天汾河两岸的环境,却不免心生对今天的忧患。由于汾河河床干涸,宽阔的河滩废弃无用,有些地段遂成了倾倒垃圾的场所。现在更流行以黄土烧砖,河床两侧建有密集的砖窑,于是烟筒林立,开工时浓烟笼罩河谷,迷蒙一片。老区人对环境问题已然警觉,在汾河两岸有许多标语,如“封山育林”,“企业不消除污染,必然是污染消灭企业”。这些口号是响亮的,汾河的环境污染问题想必在治理之中。

对文明老区我们崇敬向往,文明老区是全民族的,今人的责任既要传承文明圣火,也要传承山河锦绣。炎黄子孙,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