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涵泳”――文言文诵读教学之灵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涵泳”――文言文诵读教学之灵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语文的诵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诵读过程缺失灵魂性的过程――“涵泳”,导致诵读教学收效甚微,笔者试图从涵泳的含义、作用和现实意义、价值等方面来加深人们对它的了解,并指出涵泳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端正诵读态度来引领涵泳;要给学生留出空白以促进涵泳;要结合人物分析来促进涵泳;要结合故事发展的情势来涵泳;可以根据句末的语气词来涵泳;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涵泳。总之,教师要认真涵泳并以此来引领诵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怎样实现?“诵读”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诵读又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因此抓好文言文诵读教学,便是较大程度保障了语文审美教育功能的实现。那么,这一基本方法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的状况如何呢?许多材料显示,诵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且诵读过程缺失灵魂性的过程――“涵泳”,从而导致诵读教学收效甚微,那么什么是“涵泳”呢?它有什么作用呢?

一、“涵泳”的含义和作用

《辞海・词语分册》将“涵”解释为“沉浸”,而“泳”是“游于水中”的意思。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其中“缓视微吟”应是吟唱时的神情专注和自我陶醉,而“切己省察”则是结合自身的玩味和赏鉴。朱熹告诫读书者勿“贪多务广”,“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无从容涵泳之乐……”也就是说,读书要获得一种“涵泳”的快乐,“终日勤劳”、“意绪匆匆”不是读书的正确方法。他还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从容咀嚼”就是阅读时的涵泳。可见早在宋代“涵泳”已被视作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受推崇。

我们学习古诗文要求做到“口诵心惟”,“口诵心惟”有点类似于古人所说的读书要求做到三到:口到、眼到、心到。而“涵泳”应是“口诵心惟”的更高层次,因为涵泳能让读书者体验到无穷的乐趣,曾国藩将之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古代除了朱熹、曾国藩,还有其他许多文学大家读书喜涵泳,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留下“韦编三绝”的佳话;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二、“涵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涵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时隔数千年,涵泳是否依然有着耀眼的光芒?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运用它,特别是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古诗文提出这样的要求:“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的确,针对当今机械诵读有余而涵泳不足的教学实际,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涵泳”,争取早日让学生领略涵泳的艺术魅力,并尽快使学生脱离诵读无用功的苦海,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古人为文往往简洁含蓄,文中语句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熟读精思、不咀嚼涵泳无以晓其味、尽其义、品其美。因此现代教学仍需要重视文言文诵读涵泳,我们要向古人学习读书的经验,熟读成诵,涵泳咀嚼,努力追求“文若己出”的境界,把个人感受同作品情感结合起来,在审美享受中陶冶情操。

三、实施“涵泳”的方法和途径

虽然涵泳是古已有之的方法,但我们对它并不熟悉,因为我们离开它已经很久了,如今我们要主动地亲近它,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欣喜和收获。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一)教师要端正诵读态度来引领涵泳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只要求学生读,自己并不读,更不用说范读。虽然教师的诵读很难达到朗读录音带那样语音标准和声情并茂,但至少可以通过范读告诉学生怎样的语句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和口吻,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等等。教师的诵读示范还对学生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受激励的学生会更投入、更自信。通过诵读涵泳可以创造性地再现历史,拉近与古人的距离,实现与古人气息相通、心灵相融的教学理想。可以说,涵泳是直抵作者情感彼岸的航船,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端正诵读态度,积极参与涵泳。诵读水平高的老师要告诉学生怎样通过涵泳来提高诵读能力;诵读水平不佳的教师,只要肯学习,和学生一起进步,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空白以促进涵泳

教师要懂得“布白”艺术,即不可将教材讲全说透,要留出空白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无生命的文字符号变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感,允许“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使学生尽享创造的快乐。当然,联想和想象要合理、恰当,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促进涵泳。例如,讲解完《鸿门宴》后,可放开学生的思维:若刘邦被项羽杀死,历史将怎样改写?项羽会成就霸业吗?这样的问题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多数学生会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小组之间交流之后,又可分出较佳观点,这样的交流过程可大大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例如,同学们对“刘邦死后项羽能否成就千古帝业”展开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项羽难成霸业,因为他刚愎自用、轻信寡谋又有点妇人之仁,这样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讨论过程中的推敲、咀嚼就是涵泳,通过涵泳,同学们对项羽的悲剧性格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能渐渐领悟到司马迁笔下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而这种领悟又非教师的讲解所能授予的,因此教师要懂得“布白”,并让“布白”成为一种艺术。

(三)教师要结合人物分析来促进涵泳

人物形象分析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可是能让课文中的人物鲜活起来的教学环节――“涵泳”却被忽视了,学生往往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了如指掌,可是一旦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就会惊慌失措,因此所谓的分角色朗读常常也是流于形式而已,学生根本体味不到分角色朗读的快乐和人物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人物形象分析之后还要作进一步涵泳,让人物语言符合它本有的口吻和语气。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往往性格各异,不一样的性格又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诵读的时候,既要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加强涵泳,准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调和口吻,从而成功再现历史人物。如《鸿门宴》中,刘邦和樊哙说了内容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的一番话。通过涵泳我们会有所顿悟:刘邦的话主要是替自己辩解,说起话来带着谨慎陪着小心;樊哙是一员忠于刘邦的虎将,坦率直爽,又有“不避死”的大勇,因心中替刘邦抱屈,所以讲起话来慷慨激昂,但他又不是蠢笨之人,他说的话得符合他主子的要求,所以他称项羽为“大王”,为刘邦喊屈也是站在臣子请赏的角度。所以在诵读刘邦刚见到项羽的一番话时,要表现出刘邦的能言善辩、以屈求伸,要抓住刘邦为迎合项羽的妄自尊大、沽名钓誉而不惜贬低自己的心理,要读出刘邦的小心谨慎;朗读樊哙闯帐时说的那段话,要表现出樊哙的理直气壮和义正词严,要把握好樊哙替刘邦抱屈和劝诫项羽的口吻,要读得激昂。涵泳不是件容易的事,须用心体验,不断揣摩,直至和角色融为一体。通过涵泳才能读出人物的喜怒哀乐,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这样才是取得诵读的大成功,才能彰显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

(四)教师要结合故事发展的情势来涵泳

《左传》经常通过简短的描述来表现当时情势发展的状况,诵读的时候要分清形势,正确处理语句的抑扬顿挫和读音的轻重缓急。情势危急的地方,要语速加快甚至连读;情势缓和的地方,则要读得缓慢一点,仿佛为之松了一口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的那句“国危矣”,要读出忧心如焚、心情沉重之感;“晋军函陵”、“秦军南”语速则要加快,以此表现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夜,缒而出”读的时候,要表现出当时形势的紧张和烛之武临危受命的从容。

(五)教师可以根据句末的语气词来涵泳

句末语气词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语句的含义,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的那句“是寡人之过也”,它是个判断句,“也”就是一个表判断的语气词,从这个“也”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郑伯的真心悔过和对自己的深深责备。再如烛之武说的那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句末连用两个语气词以加强语气,从这两个语气词我们也可以体味出烛之武内心的无限伤感和满腹牢骚。类似的句子还有“邻之厚,君之薄也”,句末语气词“也”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在陈述一种事实,更显露出烛之武真心替秦伯着想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的话语才有打动秦伯的力量,也唯有正确的把握才能表现出烛之武的卓越才能。

(六)教师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涵泳

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区分,区分“主谓宾,定状补”,只有确定了句子的成分,我们才能准确找出语句的停顿。如“晋军函陵”、“秦军南”都是主谓宾关系,在主语“晋”、“秦”之后停顿,因为它们后面的“军”皆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驻军”,在句中作谓语。又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在“微”的后面要停顿,因为“微”是连词,是“假如没有”的意思,“夫人之力”是偏正短语,中间一般不停顿。当然,对句子结构的正确分解是建立在对句子意思的完全理解上,不然,难免会出现肢解语句的情况。

总之,教师要具有认真研读的精神并以此来引领诵读教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好榜样,在教学上,我们要精益求精,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闯劲。对诵读不可浅尝辄止,要反复研读,养成“涵泳”的好习惯。仔细想想古人的那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就会发现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更是一种“铁杵磨成针”的学习态度。是啊,如果没有那种百炼成钢的刻苦精神,古人又怎会写出一部部鸿篇巨制,《史记》、《资治通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皆为“十年辛苦非寻常”之作。历史上好学苦学的例子更是不甚枚举,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等,况且古人读书大多一读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如果我们现代人在学习上也能有这般高昂的气势和坚毅精神,那我们的教学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涵泳是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灵魂,有了它,学生能感受到文字的温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品尝到创造的幸福,它堪称学好文言文的法宝,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值得我们付出热忱和努力。

(徐静 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中学 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