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汉市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计研究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针对武汉市无障碍设施设计现状,讨论了市内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无障碍设计:残障人群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114-02
1 引言
当今之世界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发展的时候,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人口急剧增长问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各个不同角度向人类社会提出了挑战,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已成为了我们的新课题,这就是一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问题。国际上对于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有关报告,目前全世界的残疾人口总数已超过6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在2025年前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从现在的7亿多增长到25亿。仅中国残疾人达6000万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8811万多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利用城市道路环境设施。而且一些其他行动不便的人,譬如孕妇、儿童甚至包括暂时遇到不便的人,他们也同样需要利用城市交通道路环境设施来为他们提供方便。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中应该为这些行动不便的人,设计出一些专门的无障碍设施,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服务,以便他们能够像健全人一样,尽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内容,从而减少社会负担。
2 武汉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施设计现状分析
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于1994年,首先在新世界水族公园、同济医院。西北湖广场、香格里拉饭店、龙王庙景区、万松园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中山大道南京路至六渡桥路段等重要街道、医院、景区、饭店和广场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试点。武汉市委、市政府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是相当重视的。经过十几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武汉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表1。)
从表1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调查的这6条街中没有一条街有低位公用电话和标志,仅有一条厕所,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的6大商场中,厕所上,没有一个商场有无障碍标志牌,没有一个商场墙面上有专用的盲砖。宾馆酒店方面,涉外酒店的设施还较全面,但二星级以下的酒店就难以令人满意了。公园里几乎各项措施都没怎么落实,残疾人该怎样散步,看风景呢?客运站等除了盲道、厕所以外,其他设施都比较缺乏。
而且就算某些地段具备了所谓的设施,但是令残障人出门困窘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例如:
2.1 人行盲道
①盲道建设很不完善,盲道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发现这些大道大部分都设置了盲道,但盲道的铺设宽度不符合标准,有的盲道砖材质、厚度、尺寸参差不齐,不符合规范要求,让盲人和弱视者无法正常判断。有的盲道砖在施工时不够平整,很不便于盲人行走。有的盲道时断时续,经常失踪,存在导向陷阱。并且虽然许多街道和公共场所都铺设了盲道,但这些盲道绝大部分流于形式,不符合规范的要求,不便于残疾人使用。有些路段盲道除了在形式上采用条形状砖外,其颜色、质地等采用与人行道一样的地砖,根本不符合规范要求。
②盲道被占很普遍。在不少街道,盲道被占很普遍。对路人来说也是司空见惯。武昌武珞路、八一路等多处路段,盲道被摆摊商贩、停靠车辆等障碍物隔断十几次的情形随处可见。有些家属区也有好几个,有的盲道被门店直接划作停车场。盲道成为摆设,根本无法通行。今年八月份武汉市拟“对无障碍设施立法占用盲道最高罚3万元”。
2.2 坡道
坡道设计严重不足。对于街道上供轮椅、婴儿车等手推车及其它车辆通行的坡道都只是对于肢残者而言最基本的无障碍设施。但是在步行街等地段看到,坡道设置十分有限,进入店面大多要绕很远才能有坡道。而且很多店面入口都有层台阶处理,肢残者根本不可能单独进入。而且有些斜坡的设计根本就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
2.3 公交站台和公交车辆
在如今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加强、能源的紧缺以及经济条件,公交车已成为了武汉市内道路环境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在整个武汉市内各站台所有的公交站台和公共汽车,根本就未考虑到残疾人的要求,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无障碍设计,抬高的公交站台缺少坡道,致使轮椅使用者无法到达。据报道,2002年9月,当时广州一汽公司首次推出两辆无障碍公交车投入运营,但目前在中国,无障碍障碍设计公交车总数还不到100辆,这对于我国庞大的残疾人群来讲简直是杯水车薪,我国在这方面的改善还应加大投资力度。
2.4 无障碍标志牌
在公共环境设施下,标志牌也为有障碍人士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和需求。但是武汉市内无障碍设施配备的标志脾数量较少。而且有些路口标示牌的位置明显偏高,有的则被大树挡掉,有的标志牌上轮椅朝向与指引通行走向并不一致。
2.5 公共厕所问题
有些无障碍厕所设计明显不合理,比如无障碍厕所设计中根本就没有扶手设计,而且有些厕所就算有扶手,它的尺度、材料和形状也不合理,导致很多人在抓扶手站起来时,手滑甚至摔倒:有些公厕中装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急救呼叫器,由于色彩难以辨认等原因,导致很多老年人根本就不能正确的识别,导致急救呼叫器在那成了一种摆设。
2.6 电梯问题
一些公共场所(尤其购物中心、医院、过街天桥等)由于无障碍电梯设计缺乏精细,按钮过高、轮椅进出困难、人货两梯共用等原因,造成很多残障人甚至放弃了出门购物的机会。
2.7 电话亭问题
不管是在市内的街道上。还是在各大高校校园里每隔百米设有公用电话亭,但却很难见到供乘轮椅者方便使用的低位电话,难道是没有残障人群吗?这些影响人群生理、心理的现象,造成残障人群出入障碍的现象在街头真是屡见不鲜。
3 武汉市公共交通的无障碍设计对策思考
根据武汉市内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集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规划方面策略
3.1.1 系统化:武汉市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
态大系统,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因子,才能更好地维持城市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首先要制定与武汉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的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建设整体专项规划策略和规划。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的系统化的去设计。
3.1.2 定位和分类:首先对于无障碍设施设计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角色进行定位,武汉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辅助系统其角色决定其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以实用和易识别为主,不宜过分张扬和夸张。也可以针针对性的对不同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定位,然后也可以适当的借鉴国外的一些可行的经验,因地制宜的分配资金和人力,促进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可持性发展和协调。
3.2 设计方面
3.2.1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训与教育是增强工程技术人员无障碍设计意识,提高设计水平的重要措施。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多开设一些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强化无障碍设计意识,提高设计水平。
3.2.2 设计的通用性、规范化。无障碍设计的特殊性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了设计的通用性与规范性,通过对武汉市无障碍设施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也能看出在无障碍设计中存在的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在设施设计中缺乏规范性。譬如武汉市内有些盲道的铺设宽度不符合标准,盲道砖材质、厚度、尺寸参差不齐等等,这一切都造成了盲人和弱视者无法正常判断。无障碍通用性的更高要求是舒适性的满足。舒适性是一个因人而异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设计,可以自然融入建筑环境的设计才是最为重要的。比如公厕的设计中有些残疾人厕所的扶手还有一些空间尺度设计不合理,安全性都不能如期保证更谈何舒适性设计呢。同时,无障碍法规制定要补充加入性能标准概念,通过描述性语言而不是简单数字指标来进行舒适性定义,更准确的描述和规范更高要求的无障碍设施标准。
3.3 管理方面
3.3.1 加大建设项目的审批力度,严格把关。规划和设计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源头。我们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源头才能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各级建设部门在施工图审查时,应审查设计是否按规范在进行。把不符合要求的设计,不允许其施工,并责成相关单位责任。
3.3.2 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只有在强化管理监督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无障碍设计的正常使用。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可见管理工作何其重要。武汉市内出现这么多被挤占、损坏的问题。可见管理监督工作没有做到位。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是当务之急。一定要明确责任从制度入手,加大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对已建无障碍设施使用维护的检查,对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要进行严肃处理。譬如,今年八月份武汉市拟“对无障碍设施立法占用盲道最高罚3万元”这样的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建一个管一个,建管并齐”,确保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
3.3.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切实采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把利用“助残日”等开展的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把面上的宣传与重点教育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无障碍设施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关注、支持、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无障碍设施使用方法讲解,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机率,有利于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反馈体系,将使用意见同设计直接联系,便于从使用者角度进行完善,真正提高其易用性和通用性。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共环境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革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它是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最切实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更应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加强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设,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安全、方便的同时,也给全体民众一种全新的感受。